为坪山人造像,展现“坪山人精神”,8月22日,由坪山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坪山美术馆承办的“造像坪山——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主题展在坪山美术馆户外广场正式开幕。
展览邀请广州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艺术家刘庆元以参与坪山建设的普通人为题进行肖像创作,用传统的木刻艺术语言与真实多彩的当代生活相互碰撞。经前期三次肖像征集,以及照片选取和再创作,最终形成二十四幅参与坪山建设的普通人肖像作品,记录坪山人的奋斗激情,见证坪山的历史变迁与风土人情,唱响坪山之名,展现深圳能量。
据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造像坪山”展览是坪山区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坪山在地艺术创作的一次有益实践。希望坪山美术馆通过新展和系列活动,继续推动学术建设和艺术生态的平衡发展,努力策划更多优秀的展览,成为坪山全域公共艺术的引领者。
坪山美术馆馆长刘晓都表示,深圳40年来取得的成就,是人民创造的。之所以请刘庆元教授为普通的坪山工作者造像,是想彰显在这样的一个宏大叙事下每个个体的生活:他们从全国各地来到坪山,辛勤劳作,为生活努力奋斗。希望以这种形式向坪山人致敬,为他们造像,讴歌他们的劳动。用平实而质朴的木刻语言来表达这个主题,是最贴切的,加上刘庆元对群众艺术的热情,呈现了这么多富有激情的作品,这样的精神和理想,相信市民看到会有所感触;同时感谢参与本次征集的坪山人民,将来会让展览进入各个街道、社区,与坪山人民发生更紧密的接触。
艺术家刘庆元表示,木刻是中国古老的一种艺术语言,它如何融入当代,从美术馆墙面的画框走入公共空间,重新回到群众的视野,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这一次,考虑到征集的肖像人的性别、年龄、职业,包括造型色彩上的关联等等,他不断调整最后形成这24幅坪山人的肖像。这一次的展览以“人的建筑/构建”呼应周围的“发展中的城市景观”,体现“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文化包容性及人与城市、创造与发展的关联。
据了解,展览沿用了“影像坪山”系列项目中具有轻盈感、灵活性、开放性的展架模块,通过重组重构,24幅3.6米高的坪山人肖像矗立在美术馆的户外广场上,在兼顾空间沉浸感和开放参与性的前提下,高效地利用户外公共空间和社区平台进行展出。
现场参观的群众表示,“坪山美术馆的每一次展览都很令人惊喜,以木刻艺术的方式重现坪山劳动工作者拼搏的过去和美好的明天,特别是今天二十四位提供肖像的人都来到了现场,这种对比让我感受到艺术创作的表达和力量。”
藉此展览开幕之际,艺术家刘庆元在开幕对谈中分享他的创作历程,冯原、胡斌和甘挺作为对话嘉宾,分别对于木刻艺术的现代化、当代艺术的社会参与性、消费主义情境中的视觉文化与大众趣味等问题展开讨论,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下对话。坪山区各有关单位及街道相关负责人、坪山文化智库专家、坪山美术馆理事会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委员、艺术和设计界嘉宾、肖像投稿人等出席活动。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10月9日。展览主体于坪山美术馆户外广场展出后,将拆分成数个模块进入坪山各社区,转变为社区艺术的模式,并通过木刻工作坊,公教活动等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可持续参与的入口和机会。同时,借助与重新激活“影像坪山”轻盈可变的展架材料,将主题展览无缝转化为社区艺术的工作界面和触媒,也是本次展览活动的新实践。
编辑 彭健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