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王某某借公务出差之机,与该院3名同事转道当地风景区游玩,并违规报销游玩期间差旅补助和住宿费;黑龙江倍丰农资集团源丰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毕某某以召开产品推介会名义,组织16人赴成都及周边景区旅游,公款报销住宿、交通等费用13.7万余元;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徐某某因公出访国外期间,借机公款旅游……近日,在各地发布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的通报中,有多起存在利用公款支付私人旅游费用的问题。本期“廉议汇”就该话题约请三位嘉宾进行讨论。
黄雅慧(广东深圳 政府工作人员):瞒天过海终现形。无论公款旅游穿上什么样的“马甲”,如何隐形变异,都改变不了其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实质,终会东窗事发。改头换面的新套路背后,暴露的是少数党员干部特权思想作祟,千方百计贪占公家便宜的老问题。公款旅游“苍蝇”乱飞,啃食的是群众利益,污染的是政治生态,破坏的是党和政府形象。党员、干部要从警示案例中汲取教训,做到时刻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
张晋(河南南召 教师):用公款为私人旅游买单,是典型的违规违纪行为。对此,要紧盯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从公务出差、会议接待、集体学习、票据报销等关键环节和细微之处着手,堵住私人旅游费用由公款买单的“后门”和漏洞。要注重群众监督与内部监督有机结合,统筹发挥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的协同作用,及时发现并严肃处理违规行为。各方要形成合力堵塞漏洞,不给公款旅游可乘之机。
吴一琦(广东深圳 职员):随着纠治“四风”工作持续深入推进,明目张胆的公款旅游得到有效遏制,但“转入地下”的公款旅游仍不时出现。纠治公款旅游等“四风”问题重在锲而不舍、精准到位。策略上,要与时俱进、针锋相对、打到“七寸”。过程中,要防反弹回潮、防隐形变异、防疲劳厌战。只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不断健全制度、创新机制,严把公务接待、培训审批、经费报销等重要关口,就一定能遏制公款旅游歪风。
(原标题《剥去公款旅游的隐身“马甲”》)
编辑 李斌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