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洪洲:把更多的paper变成money,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在临床落地

​读特融媒体记者 李旖露
2023-12-12 12:59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在主题演讲环节发表了《生物医药发展之医院赋能》的演讲,展望了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

“深圳的创新的基因是嵌合在我们深圳人心里的,我想我们今后在产学研,在整个生物医药产业里面,会有更多的创新型企业会脱颖而出,而且会成为国际的大型的生物医药企业。”2023年深圳生物医药产业活动周暨第九届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高峰论坛12日启幕。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在主题演讲环节发表了《生物医药发展之医院赋能》的演讲,展望了深圳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景。

当前“成果转化”备受关注,生物医药方面亦是如此。“paper不只是放在‘书架’上面,现在我们要把更多的paper变成money,让我们的‘书架’成为‘货架’,让科研成果能够在临床落地,现在各家医院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卢洪洲指出,深圳的医疗器械在国内、全球范围内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希望有更多的创新药品也能够在深圳产生。他相信随着转化意识的不断增强,支持转化的政策出台,深圳的生物医药产业会有更多好的成果落地。

在演讲中,卢洪洲介绍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三院”)近几年在成果转化上取得的重大成果,其中一项是牵头我国首台国产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临床研究,成功助推该产品获批上市。“我们做了37个患者,使得我们国产的ECMO在今年的1月4日成功上市,所有大型医疗器械都需要不断地研发和改进,这过程离不开临床医生的赋能。”卢洪洲表示。目前,市三院拟建设国产ECMO培训中心,包括建立ECMO大型动物实验培训中心、ECMO VR教学平台和ECMO理论实操精品课程。

在演讲后的采访环节,卢洪洲进一步解释了临床研究在推动成果转化上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公立医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桥梁,医院以临床为驱动应用基础研究,企业的药品、医疗器械放在医院里进行共同研发,能够推动这些成果更快地上市,此外,医院医生最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医学发展的方向,他们也可以作为创新药、创新器械、创新技术的发现者,拥有者以及专利的拥有者。

在卢洪洲看来,医院系统内应该形成一支基础和临床相结合、交融的团队,团队里既有做基础,也有做临床,也有做转化的,这样的队伍能够形成从发现问题到快速解决临床问题的机制。不过,卢洪洲也提出,公立医院毕竟是医院,对于成果转化以后如何上市,如何去销售,并不是医院的强项,这些可以交由下游的有经验、有团队的企业去做,以合作的形式推动成果转化,这样能够放大转化的效益、效果。

在演讲中,卢洪洲还介绍了市三院的发展规划。市三院当前瞄准了高质量发展,构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以及预警预测为一体的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具体在肿瘤的生物治疗、器官移植上,目标进入国际第一方阵,要打造中国南方器官移植的中心,引入众多国内的器官移植专家。“深圳作为一线城市,也将建成与一线城市相匹配的器官移植中心,未来港澳台、东南亚的器官移植也可以到三院来做。”卢洪洲说。

编辑 高原 审读 伊诺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彭健

(作者:​读特融媒体记者 李旖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