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山区中小学德育地图研学实践工作会暨前海港湾小学第17期“天眼”讲堂,给师生们带来了“换个角度看世界”的崭新视角。活动开启“行走的思政课”3.0版——“30分钟步行圈德育地图研学实践”,南山区校园竖版地图“三色”校本课程教研工作室也同时成立。
德育搭台素养展演,前海港湾学子以合唱、朗诵开启活动。
南山区是深港历史之根、文化之源所在,是改革开放第一炮打响之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南山区精准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德育指南》,扎实推进《南山区中小幼一体化德育行动计划》,以“行走的思政课”为全区德育工作开创新局面,旨在引导莘莘学子用脚丈量、用眼观察、用心感知、用脑思考,探寻深港文脉、讲好家乡故事、坚定文化自信。
2015年启动的“七彩南山 德育地图”作为“行走的思政课”1.0版,已经成为南山德育的一张特色名片。今年暑假,“行走的思政课”2.0版——“了不起的南山少年”上线,南山区10多所中小学70多名学生组成的少年调研团,在高校专家、企业工程师等带领下,深入高科技企业、高校实验室、博物馆、纪念馆、家族祠堂和大沙河生态长廊,围绕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生态保护等三大主题展开探究式学习,以城市未来建设者的视角,调查研究南山区的高质量发展。
“德育一盘棋,首在总统筹。”南山区基教科公民教育与团队建设中心刘万讲主任强调,此次启动的“行走的思政课”3.0版——“30分钟步行圈德育地图研学实践”侧重于以学校及周边社区、半小时生活圈为资源整合单位,以“轻统筹、轻支持”的方式,鼓励每所南山学校绘制一幅学校周边的专属“30分钟步行圈德育地图”,进一步实现德育生活化、社区化、日常化。南山区基教科公民教育与团队建设中心陈军贤老师对研学实践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
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赤湾学校何宁老师,基于学校开展数年的“绿色之行 文化之旅”德育地图研学育人新模式进行了分享。何宁介绍,活动在赤湾学校扎实的党建工作中孕育生长,该活动面向1-9年级学生,基于赤湾地域文化,以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为目标,是学校“无边界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社区、了解城区、了解城市、了解祖国、了解世界,从微观到宏观,每一幅地图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德育价值。活动期间,与会嘉宾与师生还以“抽签点将”的随机方式,上台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地图省份拼板比赛”,共同学习祖国疆域知识,激发爱国热情。
中科院精密测量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竖版地图研发团队主创人郝晓光教授亮相第17期“天眼”讲堂,带来《换个角度看世界》主题讲座。郝晓光通过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不同视角的地图对比,地图的视觉比例与各大洲的真实差异,带来了师生们对世界的全新认知体验。
据了解,为培养“祖国在我心中,一寸都不能少”的祖国疆域意识、爱国意识,前海港湾小学把独具特色的“竖版地图”引入校园生活与课堂,把“竖版地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园区,并作为一个校本课程积极开展学习。“竖版地图”以不同于寻常地图的南北纵向视角,引发师生对祖国疆域的思考和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国情教育、爱国传统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推动南山区一批校园引入“竖版地图”,带领师生展开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活动上,以前海港湾小学作为牵头单位,联动深大附属后海小学、松坪小学、南山二外集团海德学校、南山实验集团园丁学校、北师大南山附属学校、南外集团科苑小学、南山实验集团白芒小学、南科大一小等现已装备“竖版地图”的9所南山校园,正式成立南山区校园竖版地图“三色”校本课程教研工作室,刘万讲主任、蒋和勇校长为工作室揭牌。同时,郝晓光教授、刘万讲主任和曹炎龙先生获聘工作室首批专家顾问。与会专家还详细阐述了工作室教研细则。
前海港湾小学书记蒋和勇表示,作为牵头单位,整个工作室将紧扣立德树人和爱国主义教育,以竖版地图为核心素材,多点、分层、联动开发,力争在原有单个学校成果基础上,有计划地推出一批好成果,成为南山区德育地图增亮提色的有机组成部分。
(前海港湾小学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桂桐 三审 张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