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第四届清华港澳会讲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太平金融中心举行。本届会讲活动以“加强开放合作 提升香港全球竞争优势”为主题,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下称“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紫荆杂志社承办。
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出席会讲并讲话。王宏伟指出,开放、合作、共赢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一直以来,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在推动国家对外开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清华大学作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坚持“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一直以来与香港合作密切,与香港特区政府、香港各高校开展了多项人才培养和合作交流活动。
他表示,面向未来,清华大学将在已有的良好合作基础上主动做为,持续推动与香港在科技创新、高等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助力香港创科发展、成果转化和高等教育竞争力提升。相信在伟大祖国的坚定支持和“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实保障下,“背靠祖国、联系世界”的香港会继续发挥所长,进一步提升自身全球竞争优势与国际竞争力,在国家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中作出更大贡献。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研究部副部长张军表示,本届会讲主题与党的二十大精神高度契合,发挥香港在金融、创科、人才等不同领域的国际化优势,是香港的必由之路、康庄大道。张军强调,香港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特区政府和广大香港市民的团结奋斗,也离不开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希望各界向世界真实传递香港声音、讲好香港故事,共同为提升香港全球竞争优势、为香港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招商银行首席投资官、招银国际CEO、香港清华同学会会长赵驹表示,香港金融市场环境在全球都有较强吸引力,希望各界以更加广义的角度看待香港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也期待与会的专家学者能够分享相关领域的更多真知灼见。
嘉宾对话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分为三组,共同为进一步加强巩固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以及提升高等教育竞争力等议题贡献真知灼见,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在互动环节,参会人员向三组对话嘉宾积极提问,现场讨论气氛热烈。
第一组对话围绕“加强区域协同 助力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主题展开探讨。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深港澳科技联盟顾问、深圳市科协原专职副主席张克科,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香港教育大学协理副校长周文港(兼主持)担任嘉宾,聚焦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联动深圳加快河套建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创科领域的合作机遇、面对挑战何以逆境自强等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第二组对话的主题为“增强市场信心 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招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兼主持),南丰集团董事长、新风天域集团董事长兼联合创始人、建设银行独立董事梁锦松,瑞银资产管理中国股票总经理、董事总经理施斌参与对话。三位嘉宾围绕香港如何与新加坡协同发展,实现国际金融中心的升级演化,丰富离岸金融服务、推动人民币跨境融资等方面的新思路,以及如何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寻找新机遇、实现新发展等问题展开对话。
第三组对话围绕“发挥两地互补优势 提升香港高等教育竞争”的话题展开探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欧阳证(兼主持),香港岭南大学校长秦泗钊,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汪扬参与对话。从培养工科人才的意义、香港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的独特之处以及如何与内地人才培养形成优势互补、香港培养工科人才的具体实现方式与路径等方面问题展开交流。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深圳市清华大学校友会会长武晓峰表示,今年是清华大学在深圳办学的第22年,作为清华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的前沿阵地,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致力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交流合作。本届港澳会讲得到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地校友会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促进大湾区校友间的交流与合作,携起手来,在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港澳全球竞争优势、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伟大事业中作出新的贡献。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友总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管委会主任史宗恺从格局观和历史观两个角度分析了全球视野下中国发展中香港的地位和作用。他表示,从格局观出发,香港是中国的香港,对推进改革开放和国家的整体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香港是世界的香港,拥有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地位,联通中国和世界;香港还在祖国统一的进程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从历史观出发,香港如今是中华文明走向复兴的象征,更是中西文化交汇融合之地。清华大学将积极参与到港澳地区未来的发展建设中,为地区发展建言献策,为中央决策贡献咨询建议。
记者了解到,清华大学港澳会讲创办于2020年,旨在搭建激发学术生机、碰撞思想火花的交流平台,探讨香港和澳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自身及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原标题《加强开放合作,提升香港全球竞争优势——第四届清华港澳会讲在香港举行》)
编辑 连博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张雪松
读特热榜
1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同日召开会议,深刻汲取贵州游船倾覆事故教训
2论文现“男性确诊子宫肌瘤”?山大齐鲁医院:护士霍某某记过、降级!
3云南禄丰尾矿坍塌事故搜救正在进行,被掩埋的四辆工程车已找到
4“五一”假期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14.67亿人次
5山大齐鲁医院护士论文现“男性确诊子宫肌瘤”,院方称将核实
6南京一家医院涉嫌违规提供辅助生殖服务,相关部门已成立联合调查组
757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周晴去世,曾编辑出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全集》
8网传“桂林象鼻山景区收门票”?不实!免费开放
9伯克希尔哈撒韦董事会投票决定任命阿贝尔为CEO,巴菲特继续任董事长
10《哪吒2》总票房破158亿,即将超越《泰坦尼克号》
IN视频
鹏友圈
00:17
5级大风航拍邂逅深圳西部绝美日落盛景 4月22日,哪怕面临着5级大风的挑战,我依旧无畏前行,用航拍镜头捕捉了深圳西部那震撼人心的日落景象。画面中,广深沿江高速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串联起城市与大海的脉络,在余晖的映照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不远处,无垠的大海与天空相融,波光粼粼,尽显辽阔与深邃。而画面右侧,机场上飞机起起落落,仿佛穿梭于天地之间,为这幅美丽的画卷增添了灵动的气息。每一个瞬间都凝聚着大自然与城市的和谐之美,希望这份独特的视觉盛宴能带给你心灵的触动。 据悉,4月23一25日广东省将迎来汛期首场暴雨过程。25日深圳(含深汕)将出现局部暴雨伴强对流天气过程。#读特小记者#
00:30
一年级读特小记者小试身手!亲手制作香甜南瓜饼 今天,我这个读特小记者化身“小小厨师”,在厨房里完成了一次超有趣的挑战——亲手制作南瓜饼! 我先和妈妈一起挑选了圆圆的南瓜,把它洗干净、削皮、切块,再放进锅里蒸熟。看着南瓜在锅里慢慢变得软软的,我心里可期待啦!南瓜蒸熟后,我用勺子把它压成泥,加入香香的糯米粉、甜甜的白糖,揉成面团。面团软软的,摸起来可舒服了!接着,我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团,压扁,还在上面按出了漂亮的小花图案。最后,把做好的南瓜饼放进锅里煎至两面金黄,不一会儿,厨房就飘满了甜甜的香味! 咬一口自己做的南瓜饼,又软又糯,甜丝丝的,比买的还好吃!这次制作南瓜饼的经历太有意思啦,我不仅学会了新本领,还体会到了动手的快乐!以后我还要尝试做更多美味的食物,和大家分享我的“美食小成就”!#读特小记者#
00:56
图腾影视😁😁😁😁
《滩涂上的翡翠森林》 #读特小记者# 在深圳的怀抱中 有一片神奇的红树林 宛如绿色的梦境,静谧而安详 高大的树木,肩并肩 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穹 叶子在风中,轻轻吟唱 诉说着古老而新奇的故事 阳光洒落,金色的光线 穿过枝叶的间隙 在地上描绘出,奇妙的图案 那是光与影的交响 海边,海浪轻拍沙滩 如同温柔的摇篮曲 红树林矗立于此,坚定不移 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天地 在这片绿洲,自然的奇迹 白鹭翩跹,海鸥翱翔 在蔚蓝天空下自由地歌唱 我深爱着这片深圳的红树林 它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礼物 蕴藏着快乐,蕴藏着美好 在我心中,永远璀璨夺目
#读特小记者#今天我来到深圳大剧院欣赏了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这场舞剧太精彩啦,像一阵旋风,把我卷进了一个充满侠义与梦想的世界。 一开场,舞台上的场景就像电影里的老香港,街道、店铺都很逼真。灯光一亮,演员们登场,他们的动作又快又有力,一招一式,看得我眼睛都不敢眨。我最喜欢的是叶问和其他门派掌门比武的片段,叶问的咏春拳,一会儿像流水一样流畅,一会儿又像闪电一样迅猛。其他掌门的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和太极拳也各有特色,螳螂拳的动作像螳螂捕猎,又快又狠;八卦掌的脚步轻盈,转来转去;八极拳刚猛有力,每一下都像是能把空气打碎;太极拳则慢悠悠的,却感觉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他们的对决,就像一场激烈的战争,看得我热血沸腾,忍不住和观众们一起鼓掌叫好。 除了精彩的武术动作,这部舞剧还有很感人的地方。叶问的妻子生病了,叶问不得不离开她去打拼,他们离别的场景,让我心里酸酸的。还有猪肉荣为了保护叶问,勇敢地挡下了坏人的枪,叶问抱着他痛哭的画面,让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从这些情节里,我看到了叶问的无奈和悲伤,也看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舞剧里还有一条关于电影剧组的故事线,虽然一开始我有点不太明白,但是看到后面,我发现这条线和叶问的故事紧紧联系在一起。剧组的人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一直努力坚持,这种精神和叶问练武、开武馆的坚持是一样的。这让我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梦想,还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看完《咏春》,我对中国武术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喜欢传统文化了。我不仅看到了精彩的舞蹈和武术,还学到了很多道理,比如要勇敢、善良,要珍惜身边的人,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以后也要像叶问一样,做一个有正义感、有担当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