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第二个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有机组成部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非仅仅只是一种“文化装饰”或“文化炫耀”,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其中,“第二个结合”的重大论断,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第二个结合”的历史逻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关键一招”,也是我们党对百余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宝贵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中国共产党人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积极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诚继承者和自觉传播者。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党历届主要领导人均倡导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具有普遍意义及时代价值的思想智慧和理念观点用以指导革命运动与治国理政实践。成立百余年来,我们党始终坚信,唯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内涵才能得以彰显,才能切实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
“第二个结合”的理论逻辑
诚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一种僵化固化的“教义教条”、亦非一种任意粘贴的“理论标签”,其实为“研究具体社会历史的方法”和“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方法”和“指南”的根本质性为其历史性地同特殊的经济社会状况、多样化的民族传统及文化形态结合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的显著开放性和包容性则在另一个方面使“第二个结合”成为可能。
源起于黄河及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漫漫数千年发展史再清晰不过地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令任何一种传入华夏大地的文化形态均会在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被逐渐吸纳,最终演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组成部分并反过来不断滋养和持续形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从西方传入神州大地的一种科学思想和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唯有通过在文献翻译、原理阐释、理论宣传等众多方式上采用“一定的民族形式”,最大限度贴合中华民族的语言表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及逻辑思维,才能突破时间空间和文化传统局限性,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以回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另一方面,作为中华民族“根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远非一种尘封于往昔岁月仅供缅怀的“历史遗迹”或展布于历史博物馆的“文化古董”,其不仅长久而广泛地呈现于中华民族活活泼泼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且其所饱含的具有普遍意义和时代价值的内在因子始终亟待与时俱进地得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却存在高度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既体现在二者在世界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宏观层面所具有的相似性和一致性,如对未来美好社会的理想主义憧憬、辩证看待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等,也体现在二者在某些具体理念观点上所具有的相似性和一致性,如“从社会关系定义‘人’”、提出和重视人民群众“主体性”等。种种内在一致性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产生了高度契合性。诚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那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第二个结合”的实践逻辑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自觉承担“兴文化”的使命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在更广阔的文化时空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仅能够且应当同中国具体国情民情相结合,而且能够且应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众多具有普遍性时代性和亟待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想智慧同理念观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的新文化形态不仅将成为有效应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进程中诸多阻碍和困难的弥足珍贵的思想资源,而且必将有助于推动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一系列突出特征得以赓续传承及绵延发展。
“第二个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唯有确认和巩固文化主体性、增强文化自信,文化传承发展才有可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有可能。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既是由作为“魂脉”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根本形塑,更是由作为“根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根本形塑。“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第二个结合”高度重视中华五千年悠久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得以深植与繁盛的沃土,强调彰显其内涵的普遍意义和时代价值,注重推动其现代化历史进程,从而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增强了中华文明在同世界多元文明对话交流过程中的文化自信心、文化示范性和文化主导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第二个结合”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有机组成部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非仅仅只是一种“文化装饰”或“文化炫耀”,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