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贵在何处?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广西贵港采访纪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付清 文/图
2023-11-29 00:59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1月20日至24日,由广西贵港市委宣传部联合香港商报共同举办的“港湾联动共享发展新机遇”——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贵港行活动正式成行。

11月20日至24日,由广西贵港市委宣传部联合香港商报共同举办的“港湾联动共享发展新机遇”——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贵港行活动正式成行。来自香港商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以及港澳、广州、东莞、惠州、江门等地的17家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记者,以及多位网络达人参与此行。

贵港是广西一座新兴的城市,自1995年升为地级市以来,经济发展繁荣兴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已成为广西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今年一季度,贵港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增速等各项经济指标均位居广西前列。大湾区主流媒体采访团此次深入贵港各地,走进贵港港、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深入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贵港(覃塘)国际绿色家居产业园、中国(贵港)纺织服装时尚新区等,还探访了东津镇冲口屯醒狮营地、新塘镇山边村“慢生活”休闲体验区等,深切感受到“好电车贵港造”“好服装贵港秀”“好家居贵港产”“好龙虾贵港养”“好商品贵港销”“好风光贵港游”这“六个好”带来的蓬勃经济活力和巨大发展潜力,力图解读出贵港经济社会超常规发展的密码。

贵港新能源电动车产业“无中生有”发展壮大。

“港”“湾”联动:一江托起两地繁荣

贵港,贵在有江有港。

城以港名,港以江兴。贵港扼守着位于广西境内的珠江最大支流——西江的要冲,与处于下游珠江三角洲的粤港澳大湾区诸城市源流一脉,同气连枝。从贵港顺流而下,三天半时间即可直达香港,故素有“下有香港,上有贵港”之称。

贵港港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2020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珠江水系首个吞吐量突破亿吨的内河港口。在贵港港,采访团见到了小山一样码放的集装箱群,见识了钢铁巨兽一般的大吊机,目睹了货船装卸的繁忙工作景象。据介绍,目前,贵港港现有3000吨级航道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开辟有贵港至香港、深圳、南沙、珠海的集装箱定期班轮,水路货运航线共11条,与粤港澳地区形成了江海联运的良好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激活了联结两地的黄金水道,给贵港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贵港成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一船船的粮食、水泥、建材,一船船的煤炭、工业零部件等,频繁往来于贵港与大湾区两地,为两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营养与血液。数据显示,贵港港集装箱吞吐量每年保持20%左右增长。近三年来,贵港运往广东云浮、肇庆、三水、中山、广州、珠海、深圳、香港等港口的货物达2.31亿吨,占近三年港口总吞吐量的80.18%。

一江相依,兴衰与共。贵港不仅是实现与珠三角地区经济血脉顺畅流通的重要节点,还是确保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的重要屏障。在贵港所辖的桂平市境内,采访团参观了今年9月刚刚全面完工的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见证了“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以及“天下第一门”开闸通航的震撼场面。这座水利枢纽控制着西江水资源的56%,被喻为珠江上的“三峡工程”,既可为粤港澳大湾区“解渴”,又可为珠江三角洲除涝。近年来,在流域来水特枯的关键时期,该水利枢纽曾先后12次实施应急调度补水,累计向珠江三角洲补水量18亿立方米;此外还成功抵御西江多次编号洪水,将珠江三角洲重点防洪保护对象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至100到200年一遇。正是有了大藤峡水利枢纽这个守护神,大湾区各地方得风调雨顺、安然无忧,可以凝神聚力促发展。

长河如练,将贵港与粤港澳大湾区两地紧紧连在一起。二者跨越重山复水双向奔赴、热烈拥抱,形成东西并立、遥相呼应,同频共振、携手前进的发展新格局。斯江斯港,功莫大焉。

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贵港行采访团在贵港港留影。

产业崛起:探寻“无中生有”发展的奥秘

贵港,贵在有志有为。

初到贵港,感觉这里的产业发展似乎是个谜一般的存在。按常理,地方产业发展一般都要依托资源禀赋,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实现竞争取胜。而贵港诸般资源条件算不上很突出,有的甚至还属劣势,他们却不按常理出牌,独辟蹊径走出一条“无中生有”的产业发展路子,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在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采访团见到了企业争相入驻、生产热火朝天的喜人景象,这正是贵港人“无中生有”发展新能源(智能)汽车及电动车的生动实践。以前没有任何电动车生产基础的贵港,却认准了新能源这一新时代的产业风口,立志要打造华南、西南以及东盟第一大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他们拿出总投资157亿、规划园区面积约1万亩的大手笔,累计引进爱玛、绿源、台铃等国内名牌整车企业以及配套企业共100多家,建成投产50多家。2022年,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新能源电动车产值增长99.3%,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210亿,产品出口至印度、泰国、荷兰等多个国家,年出口贸易额达870多万美元。

在贵港市产业园区(江南园),采访团又见到了另一个“无中生有”发展产业的精彩案例。贵港被称为“中国南方板材之都”,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地处平原地区的贵港其实并没有很丰茂的森林资源,甚至可以说是个“乏木”之地。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贵港却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林产工业专业园区7个,总面积超10万亩。目前,全市规上木业企业总数达到628家,占全自治区总数的30%以上,木材加工产业产值持续多年稳居全区第一。这样一个凭空冒出来的“南方木都”,既令人振奋,也难免令人困惑不解。

类似的案例还有不少。比如,根本没有时装生产基因的贵港,却敞开大门迎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其中90%的企业来自大湾区,从而一举成为广西最大的羽绒、运动服装集散地。再如食用菌产业,也是在相关产业基本上一片空白的情况下,靠引进龙头企业为带动,滚雪球一样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华南地区食用菌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贵港几大千亿级产业一个个“无中生有”地超常规发展起来,着实出人意料。这里面究竟有什么玄机呢?细细梳理会发现,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贵港人有志有为。他们立志改变落后面貌,努力追赶时代潮流,让贵港走向全国、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他们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过人的胆识、宽广的胸怀、强大的信心,他们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超前的眼光、果决的行事、严谨的战略、扎实的工作。有志,才能创新出彩,打破常规,敢为出人意料之举,善出不循常理之策;有为,才会把发展理念更新、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调整、市场风口把握与机遇捕捉等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寻找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志之所向,一往无前。有志者,事竟成。有为者,亦若是。

乡村振兴:走在阳光大道上

贵港,贵在有力有恒。

贵港是传统农业大市,素有“广西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因而振兴乡村是贵港发展必须走好的一步大棋。

在东津镇冲口屯,一幅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彩画卷扑面而来。冲口屯曾是一个交通闭塞、土地荒芜、村庄破败的三无村屯。在村干部的带动下,他们改革破冰,发展产业,推进乡村振兴。2020年,他们创出“确权确股不确地”的土地流转模式,迅速壮大了集体经济,乡村旧貌变新颜,幸福生活蒸蒸日上,被中央授予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

新塘镇山边村也是由一个“脏乱差”变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典型范例。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全体村民发奋图强,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积极发展文旅产业,短短几年就创出了全国文明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花团锦簇、远近闻名的“诗意栖居地”,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

通过调查采访,我们深切体会到,乡村振兴,一定要有强有力的带头人。贵港的各级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就是具有强大的战斗力与执行力的一个群体。他们不畏艰险,冲在与贫穷、落后、愚昧奋勇拼搏的最前线,带领广大群众走出一条通往现代文明与富裕幸福的阳光大道。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乡村振兴,其根本力量来自广大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执着与坚韧。贵港的广大人民群众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大家拧成一股绳,齐心合力建设现代新农村,誓要让幸福的种子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

领导有力,无坚不摧。民有恒心,泰山可移。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张露锋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付清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