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主流媒体“走读宝安”,多维度、全景式展现宝安高质量发展新成效
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2023-11-25 19:51
收录于专题:专题 | 宝安要闻

11月24日,“走读宝安——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采风活动”举行,中央、省、市、区各级主流媒体代表齐聚宝安,参观调研宝安城市规划、历史人文、产业发展等情况,实地了解宝安高质量发展的新探索、新成效、新经验。活动还举办了媒体沙龙,邀请城市规划、产业经济、文旅发展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的宝安”为切入口进行研究成果分享,与媒体代表们交流意见,共同展望湾区融合发展背景下宝安的新机遇、新愿景、新未来。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前海扩区”及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示范等战略构想的实施,地处临湾核心片区的宝安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以“422133”工作主框架为牵引,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城、国际化湾区滨海城,高品质民生幸福城。今年前三季度,宝安实现GDP3695.93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高于全国、省、市增速,已成为湾区发展潜力巨大的良田沃土,宝安的“发展密钥”广受媒体关注。当天,媒体代表团到宝安区城市规划展览馆、清平古墟影视小镇、泰华·梧桐岛、欢乐港湾、湾区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中心参观调研,通过实地走访、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宝安商贸文旅发展、特色园区建设、城区规划设计、产业科技创新情况,并登上“湾区之光”摩天轮,从128米高空俯瞰湾区美景,感受宝安的城市魅力、发展活力。

在随后举行的媒体沙龙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规划一所主任、存量中心主任杜宁,经济学研究员、宝安区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戚晓曜,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专家黄士芳等三位专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作主题分享。

本次活动由宝安区宣传文化体育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宝安区委宣传部主办,宝安日报社承办。

读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规划一所主任、存量中心主任杜宁:

“宝安将是未来代表深圳环视湾区的希望载体”

作为主题分享的第一位嘉宾,杜宁以《宝安的可能性》为题,通过对宝安发展历程、现状特征、区域格局变化等方面的剖析,阐明了宝安目前在区位、产业及人才方面的优势,并为宝安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

杜宁从宝安的发展历程着手,指出了宝安成为制造业大区、工业强区的几个关键节点和重要原因。在她看来,宝安拥有大量的工业用地,是存量空间为主的地区。随着迈向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新时代,宝安的区位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宝安的区位由边缘地区转变成向湾发展的标准核心地区。特别是前海扩区,以及香港提出“北部都会区”的建设计划后,如今的宝安必须要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

“深圳如果要做先行示范的特区,宝安当之无愧应该是化掌为拳、主动出击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沿阵地。”杜宁说道。基于大格局的变化,作为规划从业者,杜宁也协助宝安区委区政府,对宝安的空间布局做了重新的谋划和调整。她认为,宝安应首先考虑面向未来的优势。对此她表示,宝安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六位一体”的交通体系,未来机场东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三个航站之中对外客流量最大的枢纽区,而这个地区恰恰位于整个珠江东岸地区ICT最重要的产业集群的核心中央区位。综合以上条件,宝安将成为整个大湾区东西两岸产业和未来发展组织逻辑中毫无疑问的中枢,是黄金内湾最区潜力发展的岸带。

而宝安的第二优势来自工业化新趋势。过去宝安承载“三来一补”企业以及深圳特区外溢的高新技术企业,如今深圳的产业发生变化,中心城市价值回归,服务业在进一步集聚;南山和福田的科技创新在带动信息软件业进一步发展,生产组织的功能在更大的地域范围,深圳都市圈的范围在进行重组织。在这样的大趋势下面,宝安制造仍然在升级,规模化制造功能进一步外迁,但原址升级之后,以大族激光为例的母工厂,成为最先进的生产线和优质工程师叠加的新型空间;同时,拥有整合大湾区创新要素资源、集聚最高端的总部功能潜力的宝安,也将迎来更多研发总部的落户。第三个优势来源于人才的优势。依托宝安未来产业发展,大学和优质人才将会进一步在宝安集聚。

杜宁认为,宝安将是未来代表深圳环视湾区与未来的一片充满希望的空间载体。“宝安将成为未来大湾区发展的轴线。现代服务业、科技与硬件生产将在这里再融合和再发展。”

讲解完了宝安的三个优势后,杜宁又提出“要在区域中寻找宝安”。她指出,宝安要重点关注环机场片区、茅洲河流域、新城市中心等重点区域。环机场片区可重点培育中部环机场总部集聚区;茅洲河流域则可以考虑做深港先进制造区的载体,聚焦研发+母工厂,吸引深港成长型的企业在该地区集聚; 第三个是产城融合的话题,伴随湾区融合和深圳西进,可以在宝安北部地区谋划一个新的城市中心。“三个空间共同合力起来,可以满足宝安战略需求,将真正实现宝安携手前海,领湾向未来的美好愿景。”杜宁表示。

经济学研究员、宝安区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戚晓曜:

产业集群是宝安产业竞争优势的秘密所在

作为经济学专家,戚晓曜以“宝安的过去和现在”“宝安竞争优势的来源”“产业集群主导的发展模式”“有为政府的所为”四个篇章进行了“《湾区中的宝安》——竞争优势视角”主题分享。

在他看来,宝安是后发地区实现赶超跨越的典范。从“三来一补”开始开启工业化进程;到2005年前后,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经济大区,宝安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成功样板。宝安前后经过了两次“分区”,但是宝安经济仍然在大湾区中独树一帜。“2022年,宝安位列工业百强区第四,创新百强区第二,综合实力百强区第四,靠的是什么?靠的便是竞争优势。”对于宝安的区位及交通优势,戚晓曜并无过多赘述,而是详细地介绍了宝安的产业优势。

戚晓曜认为,宝安的产业优势主要来自于产业集群。他提出,产业集群可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相关产业链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宝安的产业集群可以说国内最好的产业集群之一,造就最好的产业生态。”戚晓曜表示,产业生态犹如大自然,撒下产业的种子,就可以生根开花,长大成片,收获一片产业森林。戚晓曜认为,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可以带来四个效应:第一是规模经济的效应;一个行业在一个地区大量聚集,必然会带来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原材料批发市场、专业服务市场,产品销售市场的形成,使得采购销售和运营服务更为便捷,成本更低。第二是产业衍生效应;大量的产业集中提供了足够大的生产、生活需求,可吸引足够多的上下游企业服务发展产业链,从而衍生出新的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第三是蒲公英效应;产业集群做大以后,因业务发展需要就会诞生新的企业。宝安的企业、中国制造的标杆——立讯精密就是从一颗蒲公英种子发展壮大的。第四是交易成本下降效应;集群企业空间上临界性、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加快了资本、技术、人才的流通,专业技术的人才流动,正式、非正式的交流,使得新技术被迅速扩散,大大降低了企业创新的学习成本。

“从某种意义来说,产业集群本身就是营商环境。宝安在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为什么仍有大批的投资人、企业家、人才青睐宝安?这是因为产业集群的效应所带来的利益,远远抵销了生产要素价格较高的负面影响,这就是宝安产业竞争优势的秘密所在。”戚晓曜在分享时说道。

在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方面,宝安无疑走在全国前列。在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大行其道下,宝安已经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电子产业集群。戚晓曜指出,今天的宝安,区委区政府目标更高,眼光更远,正致力于打造“17+2”战略性新型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正致力于打造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网汽车、新能源、工业母机、激光与增材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空天技术等未来产业等“5+1”集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各位可以看到一个产业更新、竞争力更强,发展速度更高的新宝安屹立在珠江口东岸。”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专家 黄士芳:

宝安文化建设已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革故鼎新,得宝得安。”开篇,黄士芳用这八个大字来让与会媒体记者了解宝安。他认为,“新”体现了宝安改革开放的特区精神,而“宝”字,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科技上,更体现在文化上。黄士芳表示,改革开放45年间,宝安区在文化方面书写精彩华章,成为深圳制造城市文明典范的领先城区,原因有四:第一个宝安有历史,第二个宝安有故事,第三个宝安有传承,第四宝安有活力。

宝安有历史。“宝安是深港文化之根,也是深圳发源地。公元331年宝安县建县,历史非常悠久。很多人说深圳以前是一个小渔村,我认为是错误的,更严谨地说法是深圳是一个边陲小镇,如果从历史来说,宝安曾经是一个正式的县。”黄士芳从宝安的历史源头讲起,详细梳理了宝安的历史。包括公元1573年,明朝政府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并建县治于南头,其辖地更是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1914年,新安县改称宝安县(因与河南省新安县同名,复称宝安县);1953年,宝安县政府从南头迁到了往东二十余公里外的深圳镇;1979年3月国务院批准宝安基础上建立深圳市;1982年再重新设立宝安县;1992年12月宝安撤县建区成立宝安区和龙岗区,形成了现在的宝安。

宝安有故事。黄士芳介绍,在宝安的历史文化传承中,有一些重要人物在宝安留下历史印记。其中包括:文天祥“三过零丁洋”留下不朽诗篇——《过零丁洋》,在宝安留下千古绝迹;迁界禁海致使新安县因内迁50里,导致“十室九空”;广东巡抚王来任不顾重病的身体,向中央政府提出《展界复乡疏》等等。

宝安有传承。这一方面则主要体现在宝安是个有浓厚红色基因的地方:中共宝安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今宝安燕罗街道召开;这里还曾是阳台山抗日根据地;发生过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事件。

宝安有活力。“宝安是个非常具有创新精神的地方,是敢闯敢试,第一个吃螃蟹的地方。”黄士芳讲到,深圳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开业,就是石岩上屋的怡高电业厂。而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劳务工历史为题材的专题博物馆。另一方,黄士芳认为,宝安是一个重视文化建设的地方,他举例说明,1990年宝安启动建立图书馆、文化馆、画院、影剧院等文体场所;1997年6月,宝安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区),成为深圳市第一个文化先进区等。

黄士芳表示,2012年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宝安区委区政府加快推进宝安区的文化建设,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促进体系、文化市场发展体系三大体系上着力发力,使宝安区的文化建设始终保持在全市发展的前列,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城市文明典范的领先城区。主要表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备,市民的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文化产业促进体系完整,产业支持政策越来越好,产业发展环境显著提高;文化市场发展体系完善,活力显著增强。与此同时,宝安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创新“文化钟点工”服务,推出湾区粤剧节、文艺四季Show等一大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宝安中心区正在打造成为深圳新的文化中心区,深圳新的文化增长极。”黄士芳说。

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刘思凡 二审 刘春雨 三审 王越胜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志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