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 340期|“禁止私熏腊肉”,槽点太多了
晶报记者 李跃
2023-11-24 08:55

据极目新闻报道,近日,四川巴中市通江县、南江县发布通告称,城区内禁止私自熏制腊制品,熏制腊肉、腊肠等需要送到指定的集中熏制点。两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表示,此举是为了应对大气污染防治,兼顾环保和用火安全。

这一做法在网上引起了广泛争议,迅速冲上热搜。

一些网友之所以对这样的禁令表示不认可,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自己在家做点土特产竟成了大气污染的罪人,将熏制腊肉与大气污染挂钩,与环保问题结合起来,让人难以接受,认为这有点牵强与夸张。

新京报公号转载极目新闻这篇报道的下方留言中,排名第一的留言是这样的:“熏腊肉污染环境、烧秸秆污染环境…是不是相关部门应该把精力放在化工、能源等排污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应该修订标准,提高标准,如果连熏腊肉都是污染环境,这样下去的话自己家烧火做饭炒菜,油烟太大是不是也污染环境?政策出台需要调研,不能脑门一拍就出台。环境污染里有多少是熏腊肉产生的?”

其二,它涉及到传统习俗与文化。据说从舜帝南巡开始,四川的熏肉就出现了,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每年进入冬季,不独川渝地区,包括湖南、江西等地,人们都有熏烤腊肉的习俗。“冬腊风腌,蓄以御冬”,腊味早已是一种美食传承,甚至是一种过年的仪式感,“几千年的饮食文化说禁就禁”,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心理反弹——虽然,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现代陋习。

此外,通江县一集中熏制点的公司仅熏制“限于在该公司购买的肉制品”,也被指有打卖肉广告的嫌疑。

对此,《现代快报》发表题为《禁止私熏腊肉,环保要抓,民意也要听》的评论称,几千年的生活习俗,不是一纸文书就能轻易改变的。事实上,城市执法说到底也是门技术活,为民办事,还真不能一禁了之。要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民生,首先还得考虑民意。治理环境利国利民,当地政府抓环保是好事。只不过既要有环境执法,还要兼顾民生诉求。

正观新闻则推出题为《四川两县禁止私熏腊肉,别用“环保”的棒子乱敲》的评论,评论首先肯定了这一做法的出发点,“不可否认,腊肉熏制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烟尘,造成污染。之前还有人因为在家熏腊肉引发火灾,导致家破人亡。因此巴中两县叫停城区内的私人熏制,或许是对全体市民身体与财产安全负责,出发点是好的。”

接下来话锋一转,“好心有时候也会办坏事。禁止城市私熏腊肉不是不行,但前提是指定的集中熏肉点数量足够、价格合理,而这恰恰是问题所在。”

文章还关注到了熏制费用这样的细节,“据了解,未腌制猪肉的加工费基本在4元每斤。对此,不少网友质疑,明明自己熏肉的成本不高,怎么一集中起来,收费反而高了许多?收的费用都用到哪里去了?是腌制、熏制的过程,还是有人拿着环保的幌子中饱私囊?”

推出这一报道的极目新闻也发表评论称,禁止私熏腊肉,公共服务必须完善,集中熏制的收费要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让居民能够接受。同时,集中熏制不能成了垄断,将便民服务变成了一门生意。如果提供的集中熏制服务能让群众感到方便实惠,也就能少些争议。

客观地说,由于城区建筑密度高、人口密集,污染物不易扩散,私自熏制腊肉确实会导致油烟扰民,并增加火灾风险。但是,一刀切、禁止私自熏制腊肉引发争议这事,还是给有关部门提了个醒,那就是,在推出所谓便民服务举措前,一定要考量得更周全、更细致些,使之真正便民,而不是反而给民众设置了障碍,好心办坏事。至于如果真的有人抱着“搭便车”的心理,把便民服务变成生财之道,对于这种透支政府公信力的行为,更应该严厉惩处,绝不能护短。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李跃)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