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极目新闻报道,近日,四川巴中市通江县、南江县发布通告称,城区内禁止私自熏制腊制品,熏制腊肉、腊肠等需要送到指定的集中熏制点。两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表示,此举是为了应对大气污染防治,兼顾环保和用火安全。
这一做法在网上引起了广泛争议,迅速冲上热搜。
一些网友之所以对这样的禁令表示不认可,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自己在家做点土特产竟成了大气污染的罪人,将熏制腊肉与大气污染挂钩,与环保问题结合起来,让人难以接受,认为这有点牵强与夸张。
新京报公号转载极目新闻这篇报道的下方留言中,排名第一的留言是这样的:“熏腊肉污染环境、烧秸秆污染环境…是不是相关部门应该把精力放在化工、能源等排污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应该修订标准,提高标准,如果连熏腊肉都是污染环境,这样下去的话自己家烧火做饭炒菜,油烟太大是不是也污染环境?政策出台需要调研,不能脑门一拍就出台。环境污染里有多少是熏腊肉产生的?”
其二,它涉及到传统习俗与文化。据说从舜帝南巡开始,四川的熏肉就出现了,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每年进入冬季,不独川渝地区,包括湖南、江西等地,人们都有熏烤腊肉的习俗。“冬腊风腌,蓄以御冬”,腊味早已是一种美食传承,甚至是一种过年的仪式感,“几千年的饮食文化说禁就禁”,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心理反弹——虽然,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现代陋习。
此外,通江县一集中熏制点的公司仅熏制“限于在该公司购买的肉制品”,也被指有打卖肉广告的嫌疑。
对此,《现代快报》发表题为《禁止私熏腊肉,环保要抓,民意也要听》的评论称,几千年的生活习俗,不是一纸文书就能轻易改变的。事实上,城市执法说到底也是门技术活,为民办事,还真不能一禁了之。要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民生,首先还得考虑民意。治理环境利国利民,当地政府抓环保是好事。只不过既要有环境执法,还要兼顾民生诉求。
正观新闻则推出题为《四川两县禁止私熏腊肉,别用“环保”的棒子乱敲》的评论,评论首先肯定了这一做法的出发点,“不可否认,腊肉熏制的过程会产生大量烟尘,造成污染。之前还有人因为在家熏腊肉引发火灾,导致家破人亡。因此巴中两县叫停城区内的私人熏制,或许是对全体市民身体与财产安全负责,出发点是好的。”
接下来话锋一转,“好心有时候也会办坏事。禁止城市私熏腊肉不是不行,但前提是指定的集中熏肉点数量足够、价格合理,而这恰恰是问题所在。”
文章还关注到了熏制费用这样的细节,“据了解,未腌制猪肉的加工费基本在4元每斤。对此,不少网友质疑,明明自己熏肉的成本不高,怎么一集中起来,收费反而高了许多?收的费用都用到哪里去了?是腌制、熏制的过程,还是有人拿着环保的幌子中饱私囊?”
推出这一报道的极目新闻也发表评论称,禁止私熏腊肉,公共服务必须完善,集中熏制的收费要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让居民能够接受。同时,集中熏制不能成了垄断,将便民服务变成了一门生意。如果提供的集中熏制服务能让群众感到方便实惠,也就能少些争议。
客观地说,由于城区建筑密度高、人口密集,污染物不易扩散,私自熏制腊肉确实会导致油烟扰民,并增加火灾风险。但是,一刀切、禁止私自熏制腊肉引发争议这事,还是给有关部门提了个醒,那就是,在推出所谓便民服务举措前,一定要考量得更周全、更细致些,使之真正便民,而不是反而给民众设置了障碍,好心办坏事。至于如果真的有人抱着“搭便车”的心理,把便民服务变成生财之道,对于这种透支政府公信力的行为,更应该严厉惩处,绝不能护短。
编辑 刘珂
读特热榜
1哈啰单车用AI冒充人工客服?谁在让消费者大喊“转人工”? | 网事
2给充电宝烙上“安全码”!移动电源新规今起生效,企业:已提前行动
3出售洪水泡过的饮料?惠阳相关部门回应:责令改正 | 有料
480年,从胜利日回望抗战中的深圳烽火记忆!我们从未忘却……
5全球首款全景无人机开启公测,可实现空中360°自由视角拍摄
6中国台湾网红“馆长”被深圳机器人震撼:中国制造,世界第一!
7深圳最美夜景的硬核浪漫:全球最大飞天LED屏上演“飞天魔法”!
8关于稳定币相关市场波动,香港证监会及香港金管局发布联合声明
9在深体验自动驾驶,中国台湾网红“馆长”感叹:“这也太厉害了!”
10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修改,四部门负责人解读“K字签证”→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