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教育发展前沿!2023学习科学与未来教育研讨会在罗湖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铭 通讯员 曾颖欣 朱倩
2023-11-21 17:0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11月17日-18日,为期两天的2023学习科学与未来教育研讨会在深圳市罗湖未来学校举行。研讨会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现代化、未来学校与未来教师、学习科学与课堂教学整合、学习科学与教师发展4个主题展开,邀请专家、大咖齐聚罗湖共探发展前沿,搭建起崭专业的对话平台。

11月17日,新快乐教育实践共同体工作坊、新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工作坊、未来学校与未来课堂工作坊“三大工作坊”率先开启。来自北京市、淄博市、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等专家带来一场多维度、深层次的课堂实践。

11月18日,研讨会正式举行。开幕式上,罗湖区副区长冯健致辞表示,罗湖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策源地。罗湖教育是深圳教育的根与脉,也是最早的建成教育区,是深圳教育积淀深厚的“教育强区”。她提出,罗湖将深化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一体推进资源数字化、管理智能化、成长个性化、学习社会化,让优质资源可复制、可传播、可分享,让大规模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不断提高信息化服务与教育教学的效能,推动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为全市的教育现代化树立“罗湖标杆”。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介绍了深圳作为经济特区43年来教育发展的历程和成就,强调了教育优先发展在深圳的落实情况,以及深圳在建立完整教育体系、探索教育改革路径等方面的努力。他表示,深圳正在走向教育强国、教育强市的过程中,在国家级的创新改革试点上,深圳被赋予了更多的任务。罗湖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之一,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之一,罗湖教育人一直以来敢闯敢拼的精神值得肯定。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致辞中表示,北京大学是百年学府,深圳是43年的新兴城市,当两者相遇会发生很有意思的故事,他很高兴能在深圳这块勇于开拓的土地上与大家共同主办这次活动,期待今后有更多机会合作。致辞中表达了他对教育多样性和创新性的看法,以及他对北京大学在推动教育发展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的认可。同时,也展示了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与教育交叉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前瞻性思考。

阎凤桥致辞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委会主任陈庆贵深入探讨了学习科学的发展与未来教育的紧密联系,以及人工智能对两者的深刻影响。他强调了学习科学的重要性,邀请大家到深圳和罗湖区参观30个被罗湖教育命名的“未来教育实验基地”,以及具有标杆意义的罗湖未来教育学校。他强调了学习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并表示未来教育永远在路上,期待罗湖能打造未来教育的高地。

陈庆贵致辞

研讨会上,罗湖区和罗湖区教育局领导为13位罗湖教育高质量发展咨询专家颁发聘书。

聘书颁发

汇聚专家思考,探寻未来教育新生态

罗湖区教育局局长高延勇作题为《罗湖教育面向未来的实践和探索》的主题报告,他提到,面对基础教育的时代使命和发展挑战,罗湖区坚持价值引领,推进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展望未来,罗湖教育将继续坚持开放办学,引进全国优质的教育资源,构建具有强大资源转化力的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以共创共享为理念,推进深港教育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打造以数字教育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生态。

香港大学原副校长程介明先生的报告主题为《学习、教育与发展》。他表示,教育是一个很顽固的堡垒,教育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从社会的变化、教育的变化、学习的变化,阐述了他的未来教育观和未来学习观,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未来,教育的核心业务是学生的学习。他认为求同存异是互动与融合的关键。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明明带来题为《澳门视角下的大湾区未来师范生教育》的主题报告。她阐释了未来学习的七大变革,其中在学习环境方面的变革,像罗湖未来学校一样透明、自然、开放的环境将会带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度和信任感。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如平分享了关于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思考与展望,包括未来学习去知识中心化,去线性化,沉浸式、体验式教育,数字化+智能化,自由学习和多元化教育场景。

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湾区教育研究院院长赵明仁阐释了基于学习力、教学力、领导力的未来教师素养。阎凤桥通过《我们面对的是教育革命还是教育演进?》问题层层推进引发深思。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原副院长谢幼如带来关于《数字化转型赋能项目化学习》最新研究成果与典型实施案例。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张广斌进行了《拥抱数字科技 推动数字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的分享。

举行圆桌论坛,聚焦未来学校与粤港澳教育融合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何推动区域基础教育共生共荣?本次研讨会举行了主题为“未来学校与粤港澳教育融合发展”的圆桌论坛,深圳市罗湖未来教育集团总校长、罗湖未来学校校长熊荣,澳门培正中学副校长陈敬濂,香港崇真小学暨幼稚园校长杜庄莎妮,深圳行知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李隼,成都市双流区九江新城小学林家锐,香港协和书院校长朱启荣从不同视角分享他们的精彩见解、真实故事和未来愿景。

圆桌论坛

本次论坛主要围绕着三个议题展开。第一项议题是“你心目中的未来学校是什么样的”,熊荣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可以概括为空间、个性化和技术集成三个关键词。营造敞亮、阳光、活力、智能、多变的空间;充分考虑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打造像罗湖智慧教育云平台一样的数字技术整合平台。

李隼则认为对未来学校的构想,应该是开放性的,没有确定的形态。回归本质,需要思考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是否成正比例关系等问题。建设面向未来的学校需考虑“三统一”的基本问题,即创造创新与固本守正之间的统一,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普遍性、一般性与特殊性、个性的相统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创新一定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澳门培正中学校长助理骆剑峰提出未来学校需要个性化和开放性,香港乐善堂梁銶琚学校(分校)校长刘铁梅认为要教会孩子们“三力”,即观察力、创造力、应变力,要带孩子走来未来的前面。朱启荣认为老师要帮助学生适应不确定的社会,育人以素养为本。

研讨会

会议的第二项议题是“未来学校的挑战在哪里”。熊荣认为未来学校最大的挑战是学校文化,要建设教师队伍文化,让教师感觉到被尊重、被信任、被爱,打造“学生开心、教师专心、家长放心、后勤安心、社区舒心”的“五心”学校文化。林家锐提出了未来学校最大的挑战是管理的观点,认为身为领路人的校长应具备学习力、领导力、创造力。

会议最后一项议题是“粤港澳融合发展”,熊荣分享了自己的想法,期望在未来建立一个粤港澳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希望粤港澳各校能加强交流,开展学生交换项目等。

李隼表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合作“1+1+1”一定要大于3,行知职业技术学校近期就在罗湖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与明爱集团的屯马中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努力达成优势互补、共赢的目标,真正让学生受益。他提出,基础教育的关键因素是要考虑基础性,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在积累资源、推动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李隼校长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尚俊杰教授做总结致辞。他认为,未来的学校是更舒适、更智慧、更开放的。我们要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大数据、学习科学、游戏化学习、移动学习、AR/VR怎么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让孩子学习的更好,研究怎样有机地应用新技术推动教育的发展,推动罗湖的发展,推动北京的发展,推动全中国,甚至为世界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指导,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主办;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委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委会、香港中文大学学习科学与科技中心、香港教育大学亚太领导与变革研究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协办;深圳市罗湖未来教育研究院、深圳市罗湖未来学校、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承办。

(罗湖教育局供图)

编辑 高原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铭 通讯员 曾颖欣 朱倩)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