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兄靓声|第104期:小雪原创散文《黄叶丹枫客里过》

2023-11-21 23:40
收录于专题:曾兄靓声
摘要

读一首诗,品一盏茶,寻一份静,走进曾兄靓声读书会,让我们一起分享阅读及朗读的心得体会。




朗读者:曾兄

作者:潘之江

音频制作、技术处理:邬运河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录音时间:2023年11月20日


 //  

读一首诗,品一盏茶,寻一份静,走进曾兄靓声读书会,让我们一起分享阅读及朗读的心得体会。



黄叶丹枫客里过

潘之江

入冬后,小雪的节气紧跟其后。这个时候,北方强冷空气不断补充完南下,朔风凛冽,寒气逼人。江南一带虽然己飘起雪花,而在岭南之南的深圳,也是寒意浓浓。

元代文人马致远在《天净沙》中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阕词虽然写的是秋天,但却有冬天的味道。如果生活在当代,马致远一定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摄影家;他最擅长的,应该是逆光摄影;逆光摄影的最大效果,就是把对象拍出剪影的效果。

夕阳西下,西风冽冽,老树的叶子在冷风中摇曳,枯萎的丝瓜藤千缠百绕,一只只棒槌形的老丝瓜,就像用线悬着一样,从树冠的各处垂下来。树顶上停着两只乌鸦,左顾右盼,呱呱地叫,声音有点瘆人。悠长古道,通往夕阳的方向。一个人,一匹马,都耷拉着脑袋,身后拉着长长的影子。人是在想心事,马是在慢慢行路。这荒郊野外,孤零零的一户人家,也不知道是什么来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十八个字,全是偏正结构名词,没有用一个动词,很多人说,这就是汉语与汉字的魅力。这阕词意境很深,已成千古名篇,读书人中,几乎无人不晓。

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他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似曾向当时的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献诗,并因此为官,晚年隐居于杭州。马致远在戏曲创作方面很有成就,他的音乐思想,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有内容丰富深邃,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妙。


朗读者 曾若明


曾若明,汕头市人,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深圳保利剧院首任总经理,深圳曾兄靓声戏剧艺术表演工作坊创始人。现受聘于深圳文体旅游局重大项目办公室(新歌剧院项目组)高级顾问。

作者 潘之江


潘之江,资深文化人,籍贯浙江绍兴,正高职称。早年在浙江工作,1993年调入深圳。近年主要从事昆曲艺术、读懂中国画、辨证看艺术、24节气习俗等专题的研究。

音乐制作人 邬运河


广东省录音师协会会员,从业于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记者。长期从事音乐编辑、录音与制作。众多节目作品获得全国、省、市各类奖项。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王越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