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晚,“中国报告文学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在汕尾市城区捷胜镇军船头村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位知名作家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中国报告文学创作基地的落户,为汕尾加快创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将进一步推动汕尾乃至广东文学高质量发展。
汕尾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红武主持本次活动。他表示,感谢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对汕尾文艺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汕尾市文艺界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弘扬汕尾优秀文化,推出文艺精品力作,擦亮“中国报告文学创作基地”名片。
汕尾市委副书记林少文表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此次在汕尾设立创作基地意义重大,为汕尾文艺发展带来了崭新的平台与机遇,搭建起高水平文艺交流的广阔舞台,助力汕尾文化强市建设。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表达了他对汕尾这片文化沃土的热爱,未来将致力于打造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的汕尾题材报告文学经典,展现“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时代风采。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也对这座承载着红色记忆的革命老区充满期待,汕尾传承着以“中国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等革命先烈为代表的红色基因,同时汇聚汕尾渔歌、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等为代表的非遗项目,是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源泉。
揭牌仪式过后,丰富多彩的文艺晚会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金龙使出“滚地招式”,渔歌悠扬唱响,快闪舞蹈活动四射,正字戏和西秦戏尽显非遗艺术之美,还有绘声绘色的情景快板和炫酷带感的家乡方言rap……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汕尾传统文化悠久深厚、意韵丰富,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散文诗之乡”“广东省戏剧之乡”“广东省渔歌之乡”“广东省小提琴之乡”,至今仍保有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三大稀有剧种,拥有9个国家级、3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在汕尾多元交融、相映生辉,为报告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厚的沃土。
创作基地落户后,汕尾将组织开展艺术交流、采风创作活动,整合汕尾特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百千万工程”、绿美汕尾生态建设等发展实践中涌现的鲜活故事,创作推出一批反映汕尾实际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为推动广东文学高质量发展作出汕尾贡献。
见习编辑 薛锦瑜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