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融墨之美”新水墨艺术展在南山博物馆三楼四号展厅开展。展览以水墨艺术传承创新为基点,邀请来自深圳、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侨艺术家作品参展,以新媒体、新手法表达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拥有不同生活经验的艺术家对于新水墨艺术的思考与交流,集中展现城市的人文、自然、历史、现代等艺术魅力。据悉,展览将展至11月25日。
艺术家梁桂华的作品此次在受邀参展之列,作为一位在深圳生活工作了30多年的艺术家,梁桂华不仅见证了深圳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对深圳这片热土有着深厚的情感,她在展的新水墨作品之一——《都市节拍》的创作正是源自她在深圳的生活观察。“深圳日新月异的变化始终给人以一种生生不息的感觉,它承载了很多人的创业梦想,我希望能够通过新水墨艺术把那些峥嵘岁月和深圳人的感受表达出来。”画中,梁桂华以水墨写意深圳都市楼宇城景,她希望强调画中建筑的载体特质,表达出其中蕴藏着的千万深圳人的梦想与希望。
而对于此次展览的主题名称“融墨之美”,梁桂华表示一个“融”字不仅代表了中国水墨艺术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表现手法上也体现为对于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等手段的融合创新,而多元文化背景的参展艺术家,更是体现了本次展览在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合作与发展的美好愿景。
此外,穆焱的《春意》等作品也在展览之列,作为一名同时从事高级服装定制的跨界艺术家,她在自己的水墨创作中充分融入了棉麻、纱布等服装材料的元素。她表示,跨界让自己在创作中发现了许多惊喜,希望为更多新水墨爱好者提供启发。另一位参展艺术家石颜新的《经纬天地》则从主题创新角度出发,希望以艺术手法引发人们对于水资源保护的重视。他表示,此次参展的艺术家年龄跨度大,且拥有不同的文化语境和表达方式,新水墨艺术将大家凝聚一堂,完成了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表达的融合,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的生动表现。
编辑 秦涵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万晖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00:05
《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发布,深圳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
打卡
打卡
00:59
前海桂湾公园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