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深圳蓝皮书:深圳社会治理与发展报告(2023)》(下称《报告》)。本书由总报告、社会治理篇、民生篇、群团篇、专题篇、“马峦模式”专篇六部分组成,系统总结了2022年深圳市社会治理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和成就。
蓝皮书突出客观性、实践导向性、科学性,通常被誉社会治理方面的“晴雨表”。此次“马峦模式”作为全市唯一的基层入选单位,单独成篇,彰显了坪山区不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扎实成效,并为社会治理实现新突破提供了实践样板。
《报告》的“马峦模式”专篇分别从党的建设、安全生产、交通综合治理方面对坪山区马峦街道的基层治理实践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深入探讨,认为马峦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系统”的改革举措、“安全员建在班组上”的安全生产制度以及“微设计微改造”的交通综合治理机制创新性强、成效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从民生诉求响应机制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推广创新举措,到“AI+视频”创新社会治理应用系统获评国家级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再到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先后荣获“詹天佑奖”、“大禹奖”……近年来,坪山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聚力打造善治城区,积极推动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良性互动、同频共振。“马峦模式”的涌现,正是坪山不断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的有力注脚,基层的活力和动力进一步迸发。
把党的建设贯穿服务居民全过程
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在马峦街道社区基层一线、花园小区,总活跃着党员干部们忙碌的身影,让党旗高高飘扬在基层一线。
走进马峦街道金地朗悦花园小区,每栋楼的醒目位置张贴着一名党员楼栋长的照片及其联系方式,“有诉求,找楼栋长”成了小区居民的顺口溜。金地朗悦花园小区党支部书记赵恩锋说,小区刚入伙时,高空抛物、电梯故障频发,各种矛盾和问题突出,小区党支部成立后,整合业委会和物业多方力量,逐个击破、逐个解决。同时小区党支部积极拓宽居民联系渠道,建立小区党员楼栋长制度,发动小区党员带动居民参与小区事务,更好地服务小区居民。
“我们业主共同约定了高空抛物坠物等治理的相关规则,把这些写进小区公约里,如今大家自觉遵守规则,小区更文明。”金地朗悦小区居民李女士说,小区党支部成立以来,解决了许多居民的烦心事,有问题找党员、找书记、找支部,已经成为业主的共识。
把党的建设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服务居民的全过程,社会治理“不停歇”,小区面貌“焕新颜”。
在小区党支部的支持下,马峦街道京基御景小区业委会申办了坪山区首张业主大会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探索建立了“业主共有资金基本账户+绩效酬金制物业服务”模式,如今不仅解决了小区历史欠账问题,业主共有资金还有了400多万盈余。
“志愿坪环·共享超市”入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智慧停车”实现车位信息共享“一键导航”、“就业超市”推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用工单位信息资源共享……近年来,马峦街道以现代科技应用为支撑,持续推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民生诉求系统”2.0改革,构建“志愿坪环”等12个智慧化应用场景, 把“群众反映问题”变成“主动出击寻找问题”,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上门”,织就了一张为群众谋民生福祉的“保障网”。
“微设计微改造”提升出行安全
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道路交通安全,是安全工作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为此,马峦街道在全市率先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首创道路交通安全“微设计微改造”机制。街道构建科学系统的排查整治技术指引,对辖区道路进行全方位“体检”,实现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找得快”“查得细”“定得准”,针对排查出现的问题,实行“一点一策”落实整改,并融入“微设计微改造”理念,在细微处做文章,打破交通改造大操大办、耗时耗力的弊端。新机制推行以来,道路交通伤亡事故数量明显下降,居民群众纷纷点赞,相关经验获得全市推广。
在马峦街道的东纵路和中兴路错位交叉口,如今经过路口改造、交通流渠化、重新配时信号灯等优化措施,交通秩序井井有条,车辆和行人通行效率大为提升。“以前左转车辆与直行车辆冲突,行人斜跨路口的现象比较多,存在安全隐患,经过微改造,市民出行安全多了。”市民周先生说。
安全工作不松懈,安全生产须抓牢。班组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主战场和落脚点,安全关键看班组。马峦街道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推出“安全员建在班组上”的安全管理新路子,以落实“班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重点,设立企业专属安全员,实现“只要有生产行为,就会有安全员在岗”,同时建立安全管理台账,构建安全考核长效激励机制,建立班组“每日巡查”制度,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经试点后,目前比亚迪集团有9个事业部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该机制。
环境更宜居、邻里更和谐、出行更安全……马峦街道不断推动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映射出了创新坪山、未来之城的强大活力和韧性。
编辑 刘思凡 二审 刘春雨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