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40年 | 有法律需求,上深圳“法治地图”
读特记者 林清容 通讯员 司新宣 文/图
2020-08-20 17:34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间,深圳在法治道路上,始终昂扬向上,不断探索,为全国法治建设贡献了“深圳经验”。“法治地图”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2015年,深圳市司法局在微信端上线了深圳“法治地图”,并与广东省“12348广东法网”对接,开发升级APP程序,作为广东法网移动端平台入口,将法律服务延伸至全省范围。

落后的传统窗口服务vs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在传统的法律服务模式下,市民办理法律业务,程序繁琐,排队时间长,效率低。同时,法律资源地理位置分布不均,有些地区法律资源过剩,有些地区却极度紧张。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法律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法律需求,在此情况下,深圳“法治地图”应运而生。

住在微信里的“法治地图”,带来最便捷的法律服务

2015年底,深圳市司法局与腾讯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率先在微信平台搭建“法治地图”。

“法治地图”是法律服务工作网的线上服务入口、线上线下连接点、线下服务助推器。通过“法治地图”,市民可以方便地找到离自己最近的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信息。

2016年,深圳“法治地图”初步实现“线上集客、线下分流”。在线上开放免费的法律咨询功能,注册律师通过微信平台为市民提供公益的在线或离线法律咨询解答服务,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请值班律师进行兜底服务,引导市民对线下实体法律服务机构进行分类,获取不同类别的法律服务,确保市民的法律服务需求件件有回应。

2017年,“法治地图”迎来了2.0版本。广东省司法厅委托深圳市司法局在“深圳法治地图”基础上建设全省“12348广东法网移动端平台”。升级后的系统实现法网信息数据与地图地理信息数据相结合,不仅可为市民集中提供“找律师、办公证、求法援、寻调解、做鉴定”等贴心的法律服务,还尝试用科技手段加强法律服务从业人员和从业机构的监管。

2020年,为应对疫情防控期间市民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深圳“法治地图”进一步升级,增加了行政复议申请、法律援助申请、视频公证遗嘱、在线公证、法律咨询、远程会见等多项公共法律业务“免见面”在线办理功能,解决了市民不出门办理各类公共法律服务事项的需求。

目前,“法治地图”已进驻共4.4万余家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服务人员达16.6万余人。“法治地图”平台累计解答法律服务咨询类问题38万余条,累计完成网上在线办事业务1.6万余条。

“法治地图”让抽象的法律越来越具体化

哪里有法律需求,就将法律服务投送到哪里。“法治地图”作为深圳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应用载体工具,解决了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分散、公共法律服务手段单一、服务效率低、落地难、满意度差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市民享受公共法律服务的成本,培养了市民的法治思维和习惯,法律信息借助移动互联网“跑起腿”,来到市民手中,无缝对接市民的法律需求。

“法治地图”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找到了法律的“门”,使一些抽象、宏观的法律越来越形象化、具体化、可观可感。

编辑 董雯静

(作者:读特记者 林清容 通讯员 司新宣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