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党中央为什么提出“文化自信自强”,怎样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本期栏目对该话题进行理论问答。
主持人:王玥
嘉 宾:谢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 副教授)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三者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主持人:谈及文化建设,离不开三个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如何理解这三个词之间的关系?
谢健:文化自觉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对自身文化有所认知、有所反思、有所觉醒的状态。近代的中国社会对国家和民族的出路进行了文化探索,如洋务运动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运动提出引入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等等。这些探索和尝试都没有成功,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斗争的工具,为中国带来了全新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叙事,既包含了对传统中国文化的反思,又包含了鲜明的革命意识和斗争精神,体现出党带领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对自身文化深入理解,深切认同、高度自豪的状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又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共同开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在实现中华民族“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飞跃中,深化、巩固、铸牢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认同和自信心,体现党带领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强是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对自身文化的凝聚力、竞争力、影响力主动投身、积极建设的状态。具体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坚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培育和践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推动促进,对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加强等方方面面。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在历史逻辑上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三个概念,在现实的文化建设中,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只有保持对自身历史文化的清醒认知、反思和觉醒,才能实现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只有对自身民族文化深切理解、认同,才能准确把握历史文化脉络,以饱满的热情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只有脚踏实地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当代焕发强大的生命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两个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现实保证和推动力量。
文化自信自强的提出,体现出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文化规律的科学认知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什么要提出“文化自信自强”?
谢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到文化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里的“文化自信”正是指对自身的国家、民族文化生命力和价值取向的强烈认可和高度自豪,也是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本。文化自信自强的提出,体现出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文化规律的科学认知。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新时代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文化自信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概念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体任务和目标,为我们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新起点,努力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布置了任务,也指明了方向。这里的“文化自信自强”,是对我们自身发挥思想文化引领作用,凝聚人心,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强大的文化表述能力和传播能力的追求和目标,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当代中国精神的引领者和推动者。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由谁来管”“如何管”“管什么”三个重要问题
主持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的繁荣兴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如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谢健:党的二十大报告就“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出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五个方面举措,涉及到国家层面的意识形态建设、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以及整体文明程度提高、文化繁荣发展、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等方方面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提出了“七个着力”重大要求,深刻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由谁来管”“如何管”“管什么”三个重要问题,强调新时代“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工作原则;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上,强调其“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建设效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化普及和推广上,主要从“培育和践行”入手;在新闻舆论和宣传工作上,强调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上,提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当前文化发展上,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行业发展引导和具体突破方向,是我们新时代实现“文化自信自强”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周斐斐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