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新时代我们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如何理解文化主体性?本期栏目对该话题进行理论问答。
主持人:王玥
嘉宾:席伟健(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三个方面来把握“文化主体性”
主持人:什么是文化主体性?应当如何理解?
席伟健:“主体性”指的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与对象性客体形成的关系、地位以及所发挥的功能、作用和影响。而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和历史现象,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长期创造形成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根据“文化冰山理论”,这里强调的“文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精神现象,而是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一种社会心理的历史积淀,具有“主体间性”基础上的客观性。所谓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提出的。此处拟从三个方面来把握“文化主体性”。
理解“文化主体性”,首先要从掌握“批判的武器”的群众主体性来把握。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9月发表的《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曾豪迈地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仍然不断谱写着中国文化的新篇章。
其次要从执政党作为先锋队的文化主体性来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强调文化自信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
最后也最为重要的是指导思想所体现的文化主体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主持人: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仍面临着“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等现实文化交往壁垒的冲击和困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依然任重而道远。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强调和突出文化主体性有何深意?
席伟健:在学理上“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其实都站不住脚,但随着逆全球化浪潮与民粹主义思潮的出现,这些似是而非的意识形态喧嚣还是能在某些时段误导某些人群,人为地构筑现实文化交往壁垒。
论及文明交流互鉴,我们主要从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来把握。西方现代化,本质上是一种以工业化为主要标准的现代化模式,意味着人类从“人依赖于人的社会”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这一社会形态转变。从而导致人的发展要紧紧依附在物质的生产上,造成了一大批“异化的人”或曰“单向度的人”。
既然西方现代化已经走过这条弯路,那么我们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时候,就要设法避免重蹈西方这种“文明病”覆辙。而要避免以“人类社会的麦当劳化”为代表的文明病,异质性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就是题中应有之义。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强调,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巩固文化主体性和文明交流互鉴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
主持人:巩固文化主体性和文明交流互鉴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系?
席伟健:巩固文化主体性和文明交流互鉴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人类共有精神财富的坐标系中,指出其具有世界普遍文化意义,并强调我们应该自觉地把中华历史文化精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紧密对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作“根”与“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高楼大厦在中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从今年6月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到本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都昭示了这一重要的时代使命。巩固文化主体性绝不是故步自封,而是要更加自信地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以开放的心态自主学习借鉴外来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本民族文化。这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编辑 高原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