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件作品,横跨三十年的探索!“韩家英的设计辞典”展开幕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2023-10-28 19:24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设计何为?一场精彩展览展现深圳著名设计师韩家英坚持不懈的设计探索。10月28日,“韩家英的设计辞典”展览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幕。此次展出了近百件大小不一的作品,集中呈现韩家英横跨三十年创作历程各阶段作品,涵盖平面设计、装置、摄影等,重点呈现近十年的新作,通过大量纸本手稿全方位展现其对字、物、形的持续实践。

嘉宾合影

建构设计师独特的工作方法和设计体系

在韩家英的设计世界中,他通过回归设计的基本元素去探讨设计的本质。正如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崔灿灿所说,这次展览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设计成品展,而是展示出设计成品背后的创作过程。“通过若干手稿和档案以及各种几何图像、传统汉字、设计材料,展览希望传递给观众的不仅是设计本身,也包括一种设计态度和创作思路。”

韩家英致辞

十年磨一剑。2012至2014年,“镜像·韩家英设计展”先后在深圳、北京、上海三地举行,反响强烈。十年之后,再度归来。在深圳举办的此次展览用韩家英的话来说是“重要里程点”。“我把一些对设计的新思考与新作呈现出来,以设计为媒介,通过研究传统汉字试图去寻找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希望也与大家一起探讨设计与传统文化之间更多可能性。”

观众看展

辞典,也是一种意象。从字典到词典,从辞典到修辞的意义,再到设计与社会、历史的互动关系。三十年间,韩家英创造了一部关于当代中国的设计辞典,这也成为此次展览名称的由来。整个展览以韩家英的个人创作为线索,梳理其创作的脉络,基于创作的观点将作品划分为“字”“词”“辞”类别,以递进的逻辑叙事,呈现对视觉艺术的思考与表达、表达对设计原点的探究。

汉字成为设计创作的核心

在此次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鲜明的设计主题——汉字。在学生时代,韩家英就尝试使用汉字元素表现个人的创作风格,早期《天涯》系列海报系统化呈现他的汉字观察视角,从笔画到结构、单字到篇章、平面到空间,这条线索始终贯穿其创作思路,形成了韩家英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出一套独特的由汉字、方、圆、三角、数字、字母、图形等符号组成的当代表达体系。

展览现场

“汉字厅”是整场展览的中心,也是韩家英创作中最为显著的线索。三十年间,韩家英通过对传统汉字的反复研究与创作,搭建了一个现代中文的视觉传达体系。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韩家英就开始从传统平面案头的海报、书籍,再到90年代末现代公司的转型,他不断拓展着“设计”在时代中的功能与含义,从独立设计师,走向社会现场,从市场广告到商业品牌,从空间改造、项目策划,再到城市价值的更新。

策展人崔灿灿为观众导览

韩家英表示,作为一名中国的设计师,他不断在思考如何把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下的审美结合在一起。“通过现代设计,让这些中国传统的符号、传统的元素,吸引更多人能够欣赏,这对未来特别有意义。”

观众看展

值得一提的是,展厅中有一面巨大的手稿墙,首次将韩家英三十多年历程中那些不为所知的念头、灵感与过程展现给观众。与作为结果的“设计品”不同,它们更像是个人的私语与笔记,讲述着背后的故事。

深圳为设计师提供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设计师的成长与发展与城市有着密切关系。深圳不仅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更享有“设计之都”的美誉。在此次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韩家英与深圳之间深厚的“设计情缘”。2008年,深圳申请“设计之都”时,韩家英用市花“簕杜鹃”元素向世界展现了深圳特色和设计能量。

不仅如此,韩家英还为“深圳发布”以及“中国设计大展”“深圳设计周”“深圳读书月”“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进行形象与活动设计,更新着城市的面貌,塑造城市美学。

在接受采访时,韩家英表示,他是在深圳成长起来的。“从西安来到深圳,才真正开启了我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我与深圳的关系非常密切,融为一体。深圳年轻、兼容并蓄,容易接受新事物。深圳的城市创新土壤和国际视野,这些对我们设计师来说非常有帮助,提供了好的平台和机会。”

【读特新闻+】

展览名称:韩家英的设计辞典

时间:2023年10月28日至2023年12月17日

地点:深圳南山华侨城深南大道9013号何香凝美术馆

见习编辑 孔盼成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