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面对新阶段新任务,要厘清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以区域协调发展谱写广东共同富裕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广东是全国经济第一大省,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也一直制约着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面对新阶段新任务,要厘清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以区域协调发展谱写广东共同富裕新篇章。
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具有密切的逻辑关联
区域是经济发展和物质分配的主要载体。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要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把“蛋糕”做大做好,而且要通过合理分配把“蛋糕”切好分好。事实上,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物质分配,都无法脱离区域范畴。于经济发展而言,经济活动需要以区域作为发展载体,不仅包含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等“硬要素”,也包含与区域密切相关的地理区位、经济体制、市场环境等“软要素”。于物质分配而言,无论是依托市场按照效率原则进行一次分配,还是政府按照兼顾公平和效率、侧重公平的原则进行再分配,抑或是在道德准则下通过个人自愿捐赠进行三次分配,区域都是承载主体。
区域协调发展是共同富裕的鲜明特征。根据循环累积因果理论,经济发展通常从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先开始,并通过不断积累有利因素继续超前发展,从而加剧区域间的不平衡。环顾当今世界,不少国家因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社会严重分化、民族主义抬头。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不要分成城市一块、农村一块,或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各一块,各提各的指标,要从全局上来看。”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从发展角度看,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用好各地资源禀赋,彰显不同区域优势,为推进共同富裕奠定经济基础。从群体角度看,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但是由于历史条件、自然资源和区位差异等的影响,不同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往往存在较大差距,区域协调发展将通过促进各地区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从制度角度看,区域协调发展将通过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区域间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使全体人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广东以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忆往昔,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看今朝,粤港澳大湾区被赋予“一点两地”全新定位。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要求“要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为广东以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广东需多措并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建设双向赋能、融合互促。
聚焦“全域共进”,因地制宜出台政策。政策具有很强的“马太效应”,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若将优惠政策过度集中于先进地区,很容易产生虹吸效应,使原本占据发展优势的地区领先更多、处于发展劣势的地区更趋掉队。一方面,要以“一核一带一区”战略为基础,打破自然地理与行政区划分割,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完善区域发展规划,制定重大项目布局差异化战略及配套政策。另一方面,要将优惠政策向粤东西北地区倾斜,健全全域统筹、差异化支持的转移支付政策,加大政府贴息力度,推动金融机构保持一定资金比例专项用于粤东西北地区。
聚焦“要素共联”,全面优化基础设施。要素自由流动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基础,依赖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要提升现代交通设施水平。一方面,持续打通“黄金内湾”交通大动脉,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粤东粤西极点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让交通末梢蝶变为交通枢纽;另一方面,打造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快速通道,在现有骨干交通体系基础上织密路网,扩容民用机场覆盖面,畅通水路货运交通。要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重点以全省高水平医院、双一流大学为支撑,以分院、分校等形式在粤东西北地区打造一批优质的教育、医疗机构,强化医联体、集团化办学等改革,推动优质资源向镇、村神经末梢延伸。
聚焦“产业共建”,推动产业有序转移。要规范转移秩序,把握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扩散层次与规律,将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定向导入“生态区”“左右翼”,避免可就近转移的产业、企业、项目等大面积“蛙跳”出省。要明确承接重点,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制定详细、明确的产业承接规划,如,粤东地区土地相对紧缺,可坚持产业升级与产业引进并行;粤西地区空间广阔,可承接对土地要素需求较大的项目;粤北地区则应着重发展与自身环境相适应的绿色低碳产业。要增强承接能力,探索多种形式的“双向飞地经济”等区域合作新模式,深入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建设,巩固完善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对口帮扶长效机制,推动珠三角产业在省内有序梯度转移。
聚焦“发展共享”,积极推进环境优化。要推进人居环境优化,细化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举措,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环境改造升级模式,构建亲民惠民的住房、医疗、教育、出行、购物、娱乐“首善体系”。推进科创环境优化,鼓励国内外重点高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在粤东西北独立或联合设立分支机构,并在人员编制、资金、用地、税收、项目申报、学科布局等方面给予优惠。要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各项规则与珠三角接轨,实行同一事项在全省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集中精力重点整治要素成本过高问题,推动全省营商环境均衡一体化发展。
聚焦“协同共治”,有效完善体制机制。体制顺则事业兴,机制活则道路宽。要强化治理协同,完善全省一体化发展与共同富裕建设联席制度,定期研究部署、检查评估、督促指导。要深化改革创新,围绕集体产权制度、宅基地、县域镇域村域建设等重点领域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制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政策。要完善分配格局,围绕区域、城乡和收入三个方面完善资源分配制度体系,建立跨市利益共享机制,推进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建设,推动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与发展成果实现普惠共享。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珠海市委党校讲师)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3年度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专项“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的研究”(项目批准号:GD23XZZC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原标题《以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共同富裕 》)
编辑 高原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周斐斐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01:00#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深圳,创新之城,活力之都,邀您共赴十五运之约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以创新为魂,活力为韵,正张开双臂欢迎四方来客。在这里,高楼林立,平安金融中心直插云霄,深圳湾“春笋”展现滨海艺术魅力,市民中心如大鹏展翅,彰显行政心脏的活力。 深圳还是“千园之城”,1320座公园如绿色明珠镶嵌城市,大鹏半岛的碧海银沙与梧桐山的云海日出,让人流连忘返。漫步南头古城,千年文脉与现代文创交织;走进大芬油画村,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十五运会期间,深圳更添独特魅力。在宝安欢乐剧场等智能场馆,AR导航、AI机器人服务等前沿科技,让您体验未来之城的精彩。赛事之余,您可参与“全民全运”系列活动,在虹桥公园自由式小轮车赛场感受激情,在深圳湾畔的马拉松赛道尽览山海美景。 十一月的深圳,阳光与激情同在。让我们相约深圳,在十五运的青春礼花中,共赴一场创新与活力的盛宴!
01:11#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亲爱的全国各地朋友们: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我的城市,那一定是“奔跑”。深圳,就像我们班那个永远充满奇思妙想的同学,永远在创造,永远向前。 站在莲花山顶俯瞰,你会看见这座城市的心跳——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深南大道上车流如织。但深圳的魅力不止于此。周末的深圳湾,白鹭在红树林上空划出弧线,远处香港的青山若隐若现。科技园的深夜,大厦里依然亮着点点灯光,那是无数梦想在发光。 这里是大疆无人机起飞的地方,是腾讯QQ诞生的摇篮。走在华侨城创意园,旧厂房变身艺术空间,咖啡香混着油墨味;盐田港的巨轮鸣着汽笛,把“中国制造”送往世界每个角落。 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带着各自的乡音和梦想,把这里变成了家的模样。 朋友们,欢迎你们来看看这座“奇迹之城”。来感受创新的脉搏,看看科技与自然如何共舞,体会什么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座城市,会用它年轻的心跳告诉你:梦想,永远值得奔跑。 深圳准备好了,期待与你相遇!

#南山志愿者读特小记者站#手工筑梦,温暖相伴 在11月2日我参加了助残活动——手工筑梦温暖相伴。这次活动,让我感触很深。 场地内非常热闹,几个志愿者围着两三个陪护对象。有的志愿者与陪护对象边聊天边辅助他制作,有的志愿者虽然沉默不语但手上速度依旧不减。“用这个胶水轻轻点在这朵花上,就大功告成啦!”有一家人很少参与集体的活动,在这一次手工制作也在志愿者的鼓励下,他们举起自己做好的成品,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原本略显羞涩的陪护对象,逐渐放开身心,主动与身边人交流心得,闲聊家常,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创作一件件精致的手工作品,相继带隐身,每一件都承载着大家的期盼。 这次活动以手工制作为桥梁,既帮助陪护对象锻炼了动手能力,丰富了精神世界,也让志愿者与陪护对象产生了感情,让志愿者们体会到责任与担当。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