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倾情倾力,彰显新担当新作为 福田区以“六个一”铸造一核多元对口帮扶模式
读特记者 彭军 通讯员 何东辉 张文彬
2020-08-19 13:00

1998年,福田区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号召,践行“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先富带动后富,开启了对口河源市和平县帮扶工作。特别是去年以来,福田区倾心、倾情、倾力,不断创新举措,精准施策,深耕扶贫情怀,彰显了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心城区的新担当、新作为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目前,福田区对口帮扶38个省定贫困村成效显著、亮点纷呈,1809户5713人全部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5000元,贫困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7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至2020年底预计达到30万元以上,多的可达百万元以上,比2015年底的3万元平均涨幅10倍以上。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设立一周年之际,福田区对口帮扶和平县形成了一核多元的对口帮扶“福田模式”。

树立一面核心引领旗帜

福田区驻和工作组带领全体驻村干部坚持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始终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的最前沿,牢记“抓好党建促扶贫,精准脱贫强党建”,将深圳党建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同时,结合驻村第一书记职责,充分发挥特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影响和带动村两委干部自觉改变,激发自身干事创业热情,进而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战斗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让党旗在各村高高飘扬。

一是筑牢战斗堡垒,新建或修缮41个党群活动服务中心,37个文化活动广场,党建扶贫阵地不断夯实,凝聚党心,汇聚民心。二是深化标准建设,结合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基层党建的精神和要求,完善、深化42个省定贫困村党建标准化建设。三是全省首创省定贫困村“微党校”,并已在全县42个省定村挂牌,组织帮扶单位领导、各领域专家为百姓、党员授课,赋予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教育功能,更好地凝聚党员、服务群众,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四是助力干部培养,从2016年底至今培训干部已超过1000人次。五是支部结对共建,转变结对帮扶方式,力推党支部“1+1、N+1”共存新模式。

传承一种扶贫情怀

扶贫干部如果没有农村情怀,即使想干事、会干事,也不一定能干好事。从2019年5月15日新老交接会至今,福田区驻和工作组就带领全体派驻帮扶干部始终在传承一种扶贫情怀,树立“来了和平县,就是和平人”。要求全体派驻帮扶干部先转变观念,摒除内心的优越感,做到入乡随俗,安心扎根农村,真心融入农民,尽心发展农业。同时要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只有把挂职锻炼当成任职担当,勇当领头雁,切实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示精神,并通过日常点点滴滴付出和措施,将深圳的创新理念、过硬作风、有效做法带到和平,帮助村民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村长效脱贫、发展壮大的新路子。

完善一套规章制度

福田区的派驻帮扶干部干事创业特别有激情、讲规矩、重效率,这些都离不开特区的健全规章制度,更与驻和工作组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的原则密不可分。在队伍管理方面,福田区要求全体派驻帮扶干部不仅要发挥特区干事创业精神,还要发扬和平县特别能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苏区精神,并制定系列措施从严管理帮扶干部,强化履职责任担当。在业务指导方面,驻县工作组总结几轮帮扶经验,结合脱贫攻坚新要求以及和平当地实际,制定了《扶贫工作指引》,便于驻村干部有序高效开展工作。在资产管理方面,驻和工作组积极探索和尝试,并参考借鉴兄弟地区经验,结合和平实际,制定并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巩固和提升脱贫成果。

锻造一支扶贫铁军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其中关键之一在扶贫干部。一直以来,福田区都优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帮扶和平县,驻和工作组也始终从严管理派驻帮扶干部,在急难险重岗位中锻造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铁军。全体派驻帮扶干部时刻铭记党员身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两学一做”,用个人高素养、过硬作风、求真务实、敢于担当和勤政廉洁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

构建一个长效体系

2019年,新一轮帮扶开始至今,福田区就着力于全局谋划,明确了构建长效体系的目标和“统筹推进、重点打造”的工作新思路,并通过“党建引领+产业、消费、就业、教育、文化”等一核多元帮扶措施,为和平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建立长效脱贫机制和防止返贫的根本之策。福田区主动提出探索两地产业共建思路,驻和工作组积极沟通协调,搭建平台推动福和两地主管部门积极探索研究商议政策条款逐项落实。全体帮扶干部只争朝夕、攻坚克难,推动一个又一个的产业项目相继落地,促使和平县初步形成了“固本+开源”、“绿色+长效”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

福田区培育了“福和直通车”消费扶贫平台,并于2019年10月底正式上线运营,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创消费返还模式,即将通过各村专属端口消费扶贫总金额的10%返还给对应帮扶贫困村,最直接增加村集体收入,打造贫困村“产业基金”。上线运营至今,平台订单金额超过1400万元,供货500多万元。目前,“福和直通车”实际返利给贫困村达50余万元,若订单金额全部达成,各村将增加140余万“产业基金”。

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解决就业,是拔除穷根、激发内生动力、实现长效脱贫的最直接有效措施。6月18日,“福和劳务协作暨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在和平县福和文体广场举行,吸引了各类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共45家,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促劳动者与企业达成就业用工意向580多人,现场成功签约103人。同时,在区县人社部门的支持下,通过“福田就业一点通”等形式广泛宣传招聘信息,今年1-5月,和平全县在深圳新增就业1029人,其中有10名贫困户成功在深圳实现就业。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措施。一直以来,福田区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福和高级中学、华强中学、福和小学、福和幼儿园以及今年9月即将启用的福星中学,都有福田的帮助和支持。

福田区在帮扶和平走出脱贫致富道路的同时,也始终将文化帮扶放在重要位置,如今已硕果累累:挖掘和平文化资源,打造古村客厅;联合举办多场高质量文艺晚会,促进两地文化交流;倡议为和平县捐赠图书7万余册,助力提升当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组建村广场舞舞蹈队,建设村级图书馆等,完善村民文化活动阵地,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摒弃了一些陋习,传统美德逐渐回归。

推出一批创新亮点

一年多来,福田区全体派驻帮扶干部在和平的大地上,继续发扬敢闯敢干、探索钻研的特区精神和作风,在日常工作中对照各项基本任务指标,静心思考、研讨探究和实践中精心耕耘,不断摸索出了一条条高效、务实、可复制的深圳福田帮扶新思路、新模式、新样板。

福田,作为深圳先行示范区的中心城区,在坚持“两个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也为脱贫攻坚以及接下来的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份可供复制、参考的“福田模式”、“深圳样板”。

编辑 刘春雨

(作者:读特记者 彭军 通讯员 何东辉 张文彬)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