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来华侨城的时候,华侨城连一块红砖都还没有。你让我讲这里、那里以前是什么,我都清楚得很,因为都是我经历过,一点一点看着这里变化的。”张朝群俨然成为了沙河的活地图,近日记者专访到这位现居于沙河辖区的印尼归侨。
追昔——毅然踏上归国旅途
张朝群1955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961年,张朝群父母毅然带领一家人回到祖国。
“我家里的佣人跟我爸爸讲‘哎呀老板,你不要回来,回来很辛苦,要拿锄头的,种田的!’哎呀,真的回来拿锄头种田了,给他讲的准准的。”张朝群回忆起临行前家里佣人对父亲的劝告,“老一辈的人,爱国心是很强的。”张朝群提起父母,仍然感到自豪无比。在当时大多数华人多是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一定要回到祖国去。
赓续——接力延续归侨故事
时间如白驹过隙,第一批归国华侨年纪较小的现在也即将迈入古稀之年。谈起归侨故事的传承,张朝群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前几年回印尼,我都带我儿子回去,因为我不带他回去,我们这一代人一走掉,他们下一代人就断了。”
沙河街道党工委针对这一现象,在2021年出版《风雨归乡人——归国华侨纪实》一书,选取十六位侨胞故事记录,旨在激励广大侨界群体不忘先行者,走好未来路。并依托侨胞之家阵地多次开展侨胞专访,致力于挖掘沙河辖区内更多归侨旧时在海外的经历及归国后的感人故事,在辖区内持续传递积极向上的红色侨文化,延续侨精神。
忆甜——把握机会投身改革热潮
1961年,张朝群一家被分配到了陆丰华侨农场,张朝群在此读书、工作。1979年,23岁的张朝群随着改革开放的热潮来到深圳。因为在陆丰时就职于陆丰华侨农场机械修造厂,因此张朝群学会了汽车修理制造,也因为技术工种工人这一身份被调来深圳,进入光明汽修厂工作。
绿叶——为印尼舞队贡献一份力
2012年,退休后的张朝群加入了沙河街道印尼舞蹈队,成为舞队中屈指可数的男性队员。沙河街道印尼舞蹈队是由现居于沙河辖区内归侨们自发组建的东南亚特色舞种舞蹈队,他们退休后仍想发挥余热,对社会做出贡献,因此队内每个人发挥自己所长,认真参与排练节目。队伍齐心协力在省、市、区级的各类比赛中一路披荆斩棘,拿到无数奖项。在沙河街道的带领下,现已成为沙河群众文化团体的一块金字招牌。今年10月份,印尼舞蹈队还将出征南山区一年一度的广场舞大赛。
同心——党侨协力共筑美好家园
近年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一直致力于完善侨胞们的法务法规与福利政策。张朝群说:“我们现在晚年都好了,国家对我们归侨的照顾让我们感到很欣慰。享受国家给予的退休金、补贴等福利,能让我们得以安度晚年,这也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侨胞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
从特殊技术工种工人来到深圳参与建设,印尼归侨张朝群的故事和无数归侨相似,却又活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闪光点。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姚静霞 二审 汪新林 三审 田语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