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域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创新,社会治安总警情逐年下降,各类事故灾害及时有效处置,平安广东建设考评位居前列……翻开近年平安深圳建设工作“成绩单”,不少亮点跃然纸上。
深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不断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深圳,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维护政治社会大局取得新成效
深圳始终把维护政治安全作为第一要务,扎实开展专项行动,防范化解政治领域重大风险,坚决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以社会矛盾专项治理为抓手,深圳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处置在基层。以最高规格、最严要求、最强保障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圆满完成重大时间节点维稳安保任务。
社会治安形势呈现新面貌
近年来,深圳严厉打击黄赌毒、食药环、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全市社会治安总警情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公安工作满意度、扫黑除恶斗争满意度均稳居全省前列。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特别是侵财类案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我们力求快侦快破。只有案件破了,才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安全感和获得感。”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电诈、毒品、养老诈骗、寻衅滋事、聚众斗殴及盗抢、黄赌等民众深恶痛绝的违法犯罪,深圳始终攥紧“打”的拳头,“零懈怠”快破民生小案,“零容忍”攻坚突出犯罪。
同时,深圳不断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纳管群防群治队伍,组建最小应急单元、“十户联防”组织。如福田区组织党员开展“包进联”活动,组建义警队伍,建立“三横八纵”巡逻勤务格局,依托“平安深圳”平台实现群防群治扁平化指挥,社区治安防控能力不断提高。
公共安全水平实现新提升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生产不可放松。2022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总数及伤亡人数全面下降,安全发展核心指标在国内一线城市中保持领先水平,深圳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其中,盐田区编织了公共安全防护网,推进“情指行”一体化运作,固化“千车万警”大巡逻机制,组建最小应急单元,全面提升见警率、见灯率、管事率,推动治安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近年来,超强台风“山竹”“苏拉”“海葵”,以及“龙舟水”等极端天气接连登场,深圳各部门严阵以待、闻令而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紧抓实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以实际行动筑牢深圳防灾减灾的“铜墙铁壁”。
社会治理格局迈出新步伐
针对治理亟需、群众急盼的制度需求,深圳先后出台全国首部《深圳经济特区平安建设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深圳经济特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条例》等,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修订各领域法规,以良法引领改革、推动发展、保障善治,以高水平平安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深圳还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建立市、区、街、社四级齐抓共管、联动推进工作机制,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在全国率先出台《社会治理要素统一地址规范》,夯实社会治理“块数据”智能底板,建成涵盖2000多万人口、400多万商事主体、62万栋房屋的社会治理大数据库。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深圳深入推进全市综合网格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推动城中村出租屋分类分级管理,完善“网格员+楼栋长”基层治理模式,基本实现城中村、物业小区全覆盖。以龙华区为例,全区6个街道、69个社区(含新分设)划分512个街区网格,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片区(街区)-网格-楼栋”六级联动工作体系。全区配置2999名社区网格员,在网格中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解决群众诉求,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
(原标题《砥砺前行擘画新篇章,平安深圳建设迈上新台阶》)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周斐斐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澳门2049》敦煌文博会展示科技赋能非遗新成就数字技术打破时空限制推动文化传播 近日举行的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文化遗产的当代转化与创新展开深度对话。作为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本届文博会特别关注数字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保护与传播路径,强调科技不仅是保存手段,更是让非遗“活”起来的关键力量。 各位学者专家在9月22日的“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意产业知识共享论坛”中展开深度对话,合力奏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华彩乐章。《澳门2049》总策划廖颖琦女士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非遗传承的新路径:科技、演绎与跨时间传播》的主旨演讲,以其前瞻性的视角和创新性的实践案例,引发了与会嘉宾的强烈共鸣和热烈讨论。 论坛共识:非遗保护需科技赋能与活态传承 各位专家学者们在论坛中共同探讨数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路径与创新传播,有观点提出:守护是根基,确保文化基因不灭;传承是路径,推动文化血脉流动;创新是引擎,借助科技与创意激活生命力;宣传是翅膀,通过大众事件扩大影响力。数字化技术正是串联这四个维度的关键,能将非遗从“博物馆式”保存升华为社会性的文化实践。 《澳门2049》项目正是这些理论探索的具体实践。作为论坛中来自文化产业一线的代表,廖颖琦女士以《澳门2049》项目为例,分享如何将学术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公众体验。她指出:“非遗传承不能仅停留在理论探讨或博物馆式的保存,而应通过科技与创意,让其‘活’在当下、触达人心。”项目首创的“非遗马拉松”打破了传统的概念,通过直播接力,以轻量化、强互动的宣传方式重构了文化传播的边界。 突破时空:数字技术重塑非遗传播方式 《澳门2049》驻场演出在美狮美高梅剧院里,完成了一场非遗+科技的共融实验。二者并非对立,而是共同编织了一场共创、包容的视听盛宴。驻场演出从去年1
#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双节同庆,祝福祖国越来越好,也祝大家阖家团圆和和美美!
倒计时!第十二届深圳手语歌公益音乐会即将上演 指尖跃动湾区拼搏诠释梦想 当指尖的韵律与湾区的脉搏同频共振,当拼搏的精神为梦想插上翅膀,一场充满爱与力量的公益盛宴即将温暖来袭!第十二届深圳手语歌公益音乐会,以 “指尖跃动湾区・拼搏诠释梦想” 为主题,将于 2025 年 9 月 27 日 14:00 - 17:00,在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路 98 号福田中学演艺中心温情奏响! 还有1天,这场酝酿数月的公益盛典即将与湾区相遇。“指尖跃动” 撞上 “拼搏梦想”,不止是演出,更是无数爱心与坚持织就的温暖约定,众多单位共同参与,旨在通过手语歌等艺术形式,搭建起残障人士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传递爱与希望。在此次音乐会前期筹备中,最动人的是那些不期而遇的热忱:有人放下忙碌对接支持,有人携专业赋能舞台,还有一群身影忙前忙后,见细节落地时眼里满是光 —— 公益从不是一个人的奔赴,而是一群人的同心同行。 走过湾区,见过参演者反复校准手语的专注,也见过他们眼中的自信光芒。他们用不同方式追光,却都在证明 “平凡亦有光芒”,这正是音乐会的意义:让每个努力的人被看见,让每个梦想被听见,让 “公平与尊重” 成为可触摸的温暖。 这场满含温暖与爱心的音乐会期盼您的到来。在这里,您将看到的是指尖的艺术,更是拼搏的梦想;听到的是无声的心声,更是公益的回响 —— 您的到场,就是对 “尊重每一份价值” 的最好回应。 如果您也怀揣着关爱之情,渴望感受这份特殊的温暖与力量,那就赶紧搜索 “关爱残友志愿者协会” 公众号,报名来到现场吧!让我们一同在福田中学演艺中心,见证指尖的跃动,感受湾区的和声,为梦想插上翅膀,让爱与温暖在这个秋日,洒满每一个角落。
党员市集暖民心 岗厦邻里共赴双节之约 9月26日,恰逢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在福田街道公共服务办、岗厦社区党委、妇联、关工委的支持下,社区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创新设计主题游园会,匠心打造“民生微实事”——“月满岗厦·情浓邻里”党员服务市集暨中秋国庆邻里节活动。本次活动从“微”处着手,在服务上见实效,将民生服务、文化传承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居民献上了一场有温度、有深度的节日盛宴。 在“党员服务市集”活动中,“书记面对面”摊位备受居民关注。社区党委书记亲自接待,耐心倾听并记录居民诉求。一位长者反映希望社区多组织老年人活动,加强老年人结队互助。文书记表示今后会定期组织老年人活动,开设更多健康讲座、书法绘画班、老年合唱团,定期安排网格员探访服务。书记的积极回应让居民们纷纷点赞,大家表示:“书记亲自听诉求,还快速给出解决方案,我们心里踏实多了!”社区党委始终把居民幸福放在首位,希望通过“书记面对面”活动,为居民解决更多“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活动拉近邻里关系、社区融合,让党群成为居民温暖的家。 此次活动不仅为居民带来了众多实际、便捷的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同时也丰富了居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让居民们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今后,岗厦社区党委将持续深化“党建+民生+文化”工作模式,把党员服务市集打造为常态化惠民平台,让民生微实事更好顺应群众期盼,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