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故事 334期 · 深城记㉜ │ 看见深圳七千年
晶报统筹 李岷 制图 胡椒枪
2023-09-15 08:45

■尹昌龙

讲起深圳大都是从改革谈起,从创新谈起,最起码你会讲高科技、讲青春城市、讲时尚之都。总之,都是新事物,而如果要讲文物博物,讲旧事物,恐怕不是这个城市的性格。记得跟外地人讲深圳的文博,最先想到的不是文物博物,而是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即文博会。讲文化产业,讲文化的生产与创造,这也会讲到深圳,而讲历史遗存似乎与深圳没有多少关系。而今天我们就要讲讲深圳博物馆,这样一个殿堂级的存在,看看这座城市是如何处理与历史的关系的。

要讲市老干局和市博物馆这两个离得很近的单位,恐怕找不到多少联系,而且也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但如果说,位于上步路与深南路交叉路口的东北角,也就是今天的老干局,当年是片荔枝林,恐怕没什么人能记起了。而就在这片荔枝林里,曾经就有深圳博物馆最早的馆址了,当年有三间铁皮房,既是保管文物的库房,也是考古人员的住所。而当年物资供应并不充足,一些考古人员夜里肚子饿,就会到旁边的荔枝林里挖一些红薯来充饥。同样还有一张老照片,就在今天深圳博物馆老馆的地方,燃着一堆篝火,而来自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专家和建设者们围坐在篝火旁,脸上尽是朴实而充实的微笑。这就是最早的建设深圳博物馆的工地了。而照片中的这些年轻的面孔,如今大多已经两鬓斑白,加入退休老同志的行列了。

讲到深圳博物馆的建设,还得回到上世纪80年代深圳的八大文化设施。这其中就包括深圳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电视台等,可以说基本搭起了深圳作为一座现代化城市的文化设施的框架体系。要知道,当年的财政还很困难。需要的正是当初决策者“勒紧裤腰带也要办文化”的决心与意志。具体说到深圳博物馆,1981年8月,深圳市文化局给市委宣传部报送关于成立深圳博物馆的请示,希望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管理文物工作,而博物馆正是文物工作的重要基地,需要建设。市委宣传部对此很重视,同意市文化局意见,并请市委编办予以支持,而市委编办随即批复同意设立,给了五名编制,经费从市财政局的文化事业经费中支出。有了人有了钱,深圳博物馆的事业就算是正式起航了。要知道,1980年8月经济特区才成立,而到1981年8月才一年时间,深圳百废待兴,挣钱抓经济是当务之急,而文化就已经成为一种自觉,就已经登堂入室了。而博物馆报件从宣传部到编办,只有两个月时间,这不能不感慨当年的深圳速度和文化自觉。其实在此期间,深圳的考古工作者就已经由杨耀林,即后来的深圳博物馆馆长,执笔草拟了关于建立深圳博物馆的报告,这与市文化局的意见可谓不谋而合。而综合了两方面的意见,市文管办当初就设在市博物馆,办公室主任由博物馆馆长兼任,博物馆同时就代行了全市文物管理工作之职。博物馆当初由编办下文的名称叫“深圳市经济特区博物馆”,只是到了后来才改回到“深圳市博物馆”,后来又叫“深圳博物馆”。

▲深圳博物馆1982年动工,1988年建成。

博物馆1982年动工,1988年建成。由于专家资源缺乏,要建一个高水平博物馆还是困难重重。但特区文物工作者主动向各地博物馆学习,大胆探索博物馆建设的新的创意和新的路子。尤其是设计师周仕芳,从香港博物馆建设中得到诸多启示,至少其所设计的理念改写了传统博物馆的定义,一是楼层与楼层之间没有台阶,只有螺旋形的坡度,便于上下;二是多设规模不大的展厅,便于更多的精品展出。尽管从今天看,深圳博物馆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在当时,已是全国最现代化、最先进的博物馆了。记得深圳博物馆老馆前有一个雕塑叫《闯》,一个健壮的勇士奋力挣开门框的束缚,要闯出去,闯出一条新路。深圳的事业靠闯,而深圳博物馆的事业从无到有,同样也是靠一个闯字。当然,当初建设的博物馆现在叫老馆了,又被称为古代艺术博物馆,而所谓的新馆在市民中心的东头,又被称为深圳民俗馆的了。

深圳博物馆的建设与深圳文物考古工作密切相关。当初市文化主管部门和文物工作者申请建设博物馆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深圳考古发掘的文物需要妥善保管,所以有必要成立博物馆。当然,申请报告中还曾讲到理由,今天的人可能难以理解,那就是“开展文物展销业务,为国家争取外汇收入”。这条理由从报告伊始就是空想,当然无法实现,而所谓门票收入也寥寥无几,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零门槛的今天,免费进馆已是老百姓当然的文化福利了。深圳博物馆从诞生之日起,与本地出土文物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而深圳博物馆从一开始就具有考古发掘的职能,只是到了后来,随着文博事业发展壮大,考古发掘的职能才从博物馆剥离出来,并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机构。

先说两件往事,一是马思聪先生当年应邀在深圳戏院进行钢琴演奏,当年的宝安县竟然找不出一架钢琴来,最后是马思聪先生自己带着钢琴来表演。演出结束后,他出于对深圳文化事业的支持,将自己演奏的钢琴捐给了深圳戏院。而就是这架钢琴,如今已成了深圳博物馆的重要藏品。再说一件事,南山的天后宫曾经是皇家批准建设的东南沿海规模最大的天后庙,属官办性质,规格高,规模大。现在重修的天后宫占地只相当于当年的十分之一,更遗憾的是,重修的天后宫几乎找不到当年的什么文物遗存了,而唯一庆幸的是当年天后宫的一对威风凛凛的石狮子,现在还在,就都存放于今天深圳博物馆门口,这也是当年深圳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的成效,要不然天后宫真的无法用任何文物来说话了。深圳博物馆之所以与考古工作关系密切,原因就在于深圳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开发建设既能使地下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而开发建设又分分钟使文物从重见天日到楼高不知处了。据说当年这些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现场常常被一批当地人所围观,而就在不远处停放着一台台大型推土机。深圳博物馆既让历史文物浮出地表,又将它收归馆有。盘点深圳博物馆收藏的本地文物,最有价值的应该是两件出土文物,算是两件宝贝,一是东汉时期的乘法口诀铭文砖,上面清晰地刻着“三九二十七”“九九八十一”等乘法口诀,而且系当年砖坯未干的时候所刻。乘法口诀砖已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它曾参加过国家文物局举办的中国文物精品展。第二个宝贝是一对元代彩绘梅瓶,花纹绚丽,造型优美,被认为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元代的文物遗存本就稀缺,在深圳出土元代的梅瓶更是弥足珍贵。这两件宝贝被认为是深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恐怕也不为过,一是证明了这座年轻城市同样有历史,有童年,二是这座年轻城市同样可以在国家级文物展览中崭露头角,一显风采。

▲马思聪在深圳演出时用的三角钢琴。

▲“九九乘法口诀”刻文陶砖。

▲元墓出土的褐彩开光牡丹纹梅瓶和青瓷碗。

从考古事业看,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遵循的几乎就是并行的看似矛盾的逻辑,一方面是地上的往前看,一座座新楼拔地而起,一方面是地下的往回看,一件件出土文物将深圳的历史一直往回溯,甚至回溯到了7000多年前。而就在深圳博物馆成立之前,深圳考古工作者就已经举办了深圳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出土文物展,地点就在当时的深圳戏院,还是租借了100多平米的场地,花了1000多元。香港文汇报对此作了专门的报道,认为这些从清代到新石器时代的出土文物价值连城。要知道,深港同源,历史上同属宝安县,深圳出土的文物不仅证明了深圳的历史存在,也证明了香港的历史存在。而深圳博物馆在对这些出土文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不仅大大拓宽了深港的历史视野,而且刷新了对环珠江口历史的研究。就是在今天,要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联系,增强文化认同,这些出土文物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都知道《大潮起珠江 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这是2018年10月开展的,主要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所做的探索和取得的辉煌成绩。展览在深圳、广东乃至全国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坚定表明了改革不停歇、开放不止步的决心和信心。要说明两点,这个展览放在深圳,但讲的不仅仅是深圳,而整个广东的情况;第二,这个展览虽然放在当代艺术馆,但作为常设展览,实际上是隶属于深圳博物馆管理。深圳博物馆曾经主要参与了文案撰写和展陈工作,用博物馆老馆长叶扬的话讲,馆里的同志在展陈现场,就搭起了50张行军床,加班加点早已是常事。而直到现在,该展陈的讲解和运维也是由深圳博物馆来承担的。而就在2020年10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专题展览《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在前海展出,主要参与者也是深圳博物馆。展览把深圳走在前列、勇当尖兵的实践与成就,作了生动而权威的展示。

▲1998年,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新馆)开工建设。2008年,历史民俗馆建成开馆。

讲深圳博物馆,其实最大的特色就是改革开放史的收藏、研究与展陈。这座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的年轻城市的博物馆,感恩于改革开放,得益于改革开放,同时也以改革开放主题的极富成效的挖掘与整理,回馈改革开放。三任总书记曾经亲自参观过深圳博物馆主要参与的展览,近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过《大潮起珠江》和《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再往前看,胡锦涛总书记参观过2008年的深圳改革开放展览,江泽民总书记参观过199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十周年成就展。从深圳改革开放主题展陈来说,深圳博物馆功不可没。就是在全国同行中,深圳博物馆的这一主题展陈也是非常具有影响力,就说1995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15周年,深圳博物馆主要参与的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就荣获全国博物馆的十佳展览。那时候,深圳博物馆建成开馆也就七年时间。

▲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大潮起珠江”展览。

深圳博物馆从成立之时起,就把改革开放文物的征集、改革开放史的研究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来推进。其所征集的文物涉及工业设备、入关物证、电子用品等,而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如1987年深圳土地使用权拍卖所用过的拍卖槌,这是当年梁振英先生赠送给深圳的,后来他还做了香港特首。这把拍卖槌已经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还有像邓小平同志当年在深圳视察坐过的中巴车、在迎宾馆坐过的沙发等,至今还让人想起小平同志对深圳的深情厚谊和重大影响。很多人对古代文物的概念非常清晰,对当代的物品却很难认为是文物,而深圳博物馆这种自信自觉则比较早,也比较坚定。不仅如此,也是从深圳博物馆开始,主动开展对改革开放史的研究。深圳博物馆的特区研究部就曾经申报并获得中国经济特区创业史这一重点社会课题,其在1995年和2000年分别出版的《中国经济特区创业史》《深圳特区史》,成为国内较有影响力的特区历史的研究专著,也是“当代人写当代史”的典型案例。正是由于这些研究,博物馆所做的改革开放主题展览才会可信度高,可靠性强。当年深圳博物馆的老馆长黄崇岳,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调入深圳博物馆主持工作,对博物馆学术体系的建立功不可没。

▲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时所乘的丰田中巴车。

▲1987年深圳土地有偿使用拍卖槌。

除了深圳本地出土文物和改革开放文物外,深圳博物馆的基本馆藏也是走了一条超常规积累的路。如果说“先建馆再收藏”也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路,那深圳博物馆就为此作出了积极的探索。现在还可以找到当年的一份文件,那就是国家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即国家文物局所发的《关于支援深圳博物馆文物的我局意见及致有关博物馆的函》,号召陕西、山西、河南等文物大省尽力支持深圳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与此同时,深圳博物馆也是主动出击,多方联系,为积累馆藏用尽一切办法,“磨破嘴”,“跑断腿”。其中在1996年,由时任市委书记厉有为同志亲自协调,从河南省博物馆等获得两批调拨文物共673件,特别是其中的青铜器藏品尤为丰富和珍贵,这使得深圳博物馆的青铜器收藏在全国占了一席之地。而像著名历史学家邓拓先生的夫人丁一岚女士,中山大学教授商承祚先生的捐赠,也使得深圳博物馆的收藏蔚为壮观。其中有两类文物收藏来路也尤为独特,一是当年港英政府移交的一批收缴的走私文物给深圳博物馆,还有市各相关单位罚没的文物划拨给了深圳博物馆,这算是口岸城市建设博物馆所特有的优势。

在这些收藏品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名家的字画尤为珍贵,像明代著名书法家祝枝山的草书作品杜牧的《晚晴赋》和张九龄的《荔枝赋》,都是珍品。还要提到两件书画作品,是当代名家所作,一幅是刘海粟先生的作品,1987年他从广州来到深圳,为特区火热的生活所打动,亲自为深圳创作了大鹏奋飞的画作《大鹏展翅九万里》,相信深圳的未来一定像高飞的大鹏前途无量。另外,刘海粟先生还题起了“云移怒翼持千里,气霁罡风御九秋”的诗句。还有就是赵朴初先生题诗,千家驹先生作跋,黄苗子先生题字,王璜先生作画的《西丽湖图》长卷,更是特别珍贵。那也是在1987年,诸位先生到深圳西丽湖作一番畅游后,雅兴大发,于是便有了这幅大作。这两幅名作由吴南生和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分别捐赠给了深圳博物馆保存。一批名家都为深圳博物馆建设做出贡献,像叶浅予先生捐赠给深圳博物馆的个人的抗战漫画,还有启功先生来深圳博物馆亲自鉴定文物,星云大师在深圳博物馆展览其一字笔书法及禅语作品。虽然深圳博物馆的古代文物并不多,但其举办的有影响的展览却并不少。像以《剑舞楚天》为名的湖北出土楚文物展,以《三秦瑰宝》为名的陕西出土秦汉唐文物展,以《晋国霸业》为名的山西出土两周时期文物精华展,以《盛世侧影》为名的河南博物院藏的汉唐文物精品展等,都是极有分量的展览,其中展出了包括越王勾践剑这样的稀世珍品。

▲祝枝山草书长卷,上录杜牧的《晚晴赋》和张九龄的《荔枝赋》。

文化需要积累,文物、博物的收藏与研究更是需要多少代人的共同努力。但深圳博物馆就像这座年轻城市的文化发展一样,走的就是超常规发展的路。既讲效率又有特色,同时还要实现高质量,深圳博物馆此前有、相信今后也会有令人刮目相看的表现。

版权声明:

本专栏刊载的所有内容,版权或许可使用权均属晶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复制或改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晶报官方微信公号(jingbaosz)获得授权。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统筹 李岷 制图 胡椒枪)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