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教师节,作为这本《巴学园的父亲:小林宗作传》的编辑,我想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如果今天还有巴学园和小林校长,可能就不会有孩子讨厌上学了吧。”作为超级畅销书《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林校长,很多中国读者对他的感觉,可以说既熟悉又神秘。作为一位寓伟大于平凡的教育家,小林校长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教学实践和教育成果,都对我们当下的教育有着现实意义和价值。
《巴学园的父亲:小林宗作传》 [日]佐野和彦 著 田建国 杜勤 顾振申 邓俊玲 译 乐府文化·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3年7月版
“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向前看,看到二十年以后。”这句话被小林校长一直挂在嘴边,不只看眼前,要看到不同教育内容在孩子生长阶段尤其是幼年阶段的影响,要关注教育对孩子整个人生的影响。我不禁想起二十年前,我第一次读《窗边的小豆豆》,是在一个图书批发市场混乱的柜台前。之后我把书买回去,一遍又一遍地读——原来学校也可以是这样有生命力,原来老师也可以这样倾听孩子……我知道我非常爱这本书,但我不可能知道,这本《窗边的小豆豆》后来会风靡中国,畅销超过1000万册。
所以顺理成章,我对小林宗作校长充满好奇,想知道关于他的一切。然而,除了小豆豆提供的信息,中文世界里关于小林宗作校长的资料少得令人吃惊。我只在一篇文章里读到,他曾经和小原国芳一起合作了成诚学校,小原国芳负责小学部分,小林宗作负责幼儿园部分,那是日本教育史上的一个传奇。但是,比起大名鼎鼎的小原国芳,小林宗作的名字,却似乎已经湮没在了长河之中。我后来上日本亚马逊去查小林宗作的书,著作一本都没有,而传记,只有一本绝版了几十年的《小林宗作传抄》,作者佐野和彦。我很想知道这本书写了什么,我也很好奇,“传抄”是什么意思。然而,这个作者找不到,甚至这本书,我都不知道从哪里去寻觅。
后来朋友从日本买回了这本书送给我,我拿到书之后才知道,“传抄”的意思,是说这本传记,很大程度上出于对小林宗作文章的抄录。对我来说,这是意外之喜,我正想看看小林宗作本人到底写过一些什么样的作品呢,一个能做出巴学园的人,他对教育的思考,到底是怎么样的。拿到书的时候,我就已经打定主意,一定要想办法,出版这本书。
从打定主意,到现在乐府出版这本书,差不多过了十年吧,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找版权上面了,这本书在日本绝版太久,出版社也早已倒闭,作者也去世了,我们找了很多年,根本没有获得版权的线索,但就在我几乎放弃了的时候,顾振申先生出现了,他长居日本,我跟他提起小林宗作这本传记,他说找找试试吧,结果不到一个月,他就联系上了佐野和彦的遗孀。对我来说,这有点像是一个奇迹——就像佐野和彦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他每天一起工作的同事黑柳彻子,居然就是小林宗作的学生一样。
我知道,对中文世界,《巴学园的父亲:小林宗作传》这本书是有一点姗姗来迟的,新版《窗边的小豆豆》已经风靡了20年,如果从这本书最早引入中国开始计算,则已经经过了40年,此时回望巴学园的故事,既觉得恍如隔世又感到正当此时。在孩子面前,小林校长放弃掉一个成年人的权力和力量,只保留责任;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他则用尽全力,让人们理解,儿童内在有某种天然的节律和韵律,“你不能改造和塑造它,只能支持它。”
(原标题《人文天地·新阅读 | 编书者说:等待小林校长的40年》)
编辑 秦涵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刘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