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兄靓声|第95期:立秋原创散文《一枕清凉一扇风》

2023-08-08 10:00
收录于专题:曾兄靓声
摘要

读一首诗,品一盏茶,寻一份静,走进曾兄靓声读书会,让我们一起分享阅读及朗读的心得体会。




朗读者:曾兄

作者:潘之江

音频制作、技术处理:邬运河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视觉中国

录音时间:2023年8月7日


 //  

读一首诗,品一盏茶,寻一份静,走进曾兄靓声读书会,让我们一起分享阅读及朗读的心得体会。


一枕清凉一扇风

潘之江

立秋,物候进入了一年四季的秋季。一枕清凉一扇风,说的是秋天的生活特征;万绿枝头一叶黄,说的是秋天的植物特征;红豆秋来发几枝,说的是秋天男女间的思念之情。总而言之,秋天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季节。

今天,我们以唐代文学大家刘禹锡的《秋词》开启秋季的六个节气。《秋词》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全诗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精神。

《秋词》的大意是,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诗人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自己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面对秋天的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宏图。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

刘禹锡生于浙江嘉兴,是唐代的文学家、哲学家,也有“诗豪”的美誉。当然人们最熟悉的,还是他的《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他诗文俱佳,还热爱宗教,钻研禅学。他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的气势。

“悟不因人,在心而已”这八个字是刘禹锡对禅学精髓的把握,也成为他的诗论的基础。他用社会实践解释天命论产生的根源,是在认识论方面的一个重大贡献,这也是刘禹锡对有神论社会根源的看法。刘禹锡提出:“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他认为,祸福决定于人的行为,与天没有关系。他还以科学知识为根据,宣传无神论,批判有神论。



朗读者 曾若明


曾若明,汕头市人,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深圳保利剧院首任总经理,深圳曾兄靓声戏剧艺术表演工作坊创始人。现受聘于深圳文体旅游局重大项目办公室(新歌剧院项目组)高级顾问。

作者 潘之江


潘之江,资深文化人,籍贯浙江绍兴,正高职称。早年在浙江工作,1993年调入深圳。近年主要从事昆曲艺术、读懂中国画、辨证看艺术、24节气习俗等专题的研究。

音乐制作人 邬运河


广东省录音师协会会员,从业于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记者。长期从事音乐编辑、录音与制作。众多节目作品获得全国、省、市各类奖项。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朱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