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多个天然湖泊、100多种野生鱼类,21万平方公里森林里盛产林果、林药、林菌、林禽、林蚕,3100多万亩草原是牛和羊的生态家园……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特殊的地理区位、突出的生态优势和独特的资源禀赋,为黑龙江发展现代畜牧业、冷水渔业、生态森林食品产业、设施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
黑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提出要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让更多人吃上优质、可口、放心、丰富的龙江农产品,为更有底气、更为安全的“中国粮食”作出更大贡献。
从离田到入口,加工成鲜食玉米也就是三四个小时的事。黑龙江日报记者 李天池 摄
畜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地处世界公认的黑土带、黄金玉米带和黄金奶牛养殖带,黑龙江省发展畜牧产业资源富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畜牧业发展,以“两牛一猪一禽”为重点,先后出台《关于把畜牧产业培育成为振兴发展战略性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
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处处长郭绍权表示:“黑龙江省坚持畜牧业全产业链谋划,全要素推进,全方位服务,推进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快推动中高端肉蛋奶基地建设,切实提高畜产品供给安全保障能力。”
据统计,2022年黑龙江省奶牛存栏110万头,生产鲜奶501万吨。一半以上的养牛场,乳脂肪乳蛋白接近欧盟标准,成为名副其实的优质乳主产区。
在持续推进奶业振兴的同时,黑龙江省也在大力发展肉牛产业。2022年,全省肉牛出栏311万头,居全国第4位。为加快高端肉牛产业发展,印发《黑龙江省高端肉牛产业“百千工程”实施方案》,着力打造全国高端肉牛生产第一大省。目前,高端肉牛发展初具规模,拥有全国最大的纯种和牛生产基地和国际一流的和牛种公牛站,现存栏纯种和牛8500头。以龙江县为核心,辐射齐齐哈尔各县区,黑河市、大庆市、佳木斯市、七台河市和新疆、内蒙古的锡林浩特、海拉尔等地区,累计完成高档肉牛改良超过12万头。
除了“牛”气冲天,黑龙江省养猪业也在蒸蒸日上。2023年上半年,全省能繁母猪存栏130万头;生猪出栏1217.7万头,再创历史新高。生猪及产品外销比重达到41.5%,为全国生猪稳产保供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走进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依安对青鹅业大鹅产业园项目已初具规模。展厅里摆放着的熏鹅翅、熏鹅爪、鹅汉堡……不禁让参观者垂涎欲滴。大力发展鹅产业,也是黑龙江省践行大食物观理念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了推进鹅产业发展,强化鹅产业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黑龙江省印发《黑龙江省鹅产业振兴行动计划(2022-2025)》和《关于促进鹅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引进柳桥集团落户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已签订鹅产业一体化项目框架合作协议,规划建设现代养殖产业园、高端加工产业园两个板块。2022年,全省鹅养殖出栏量超过3000万只。
冷水渔业发展成效凸显
今夏,持续3个月的“燃情夏日鱼跃龙江—2023黑龙江冷水鱼增殖放流季”已落下帷幕,全省共计增殖放流冷水鱼4789.5万尾。
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蒋亚奎介绍,该活动与冬捕季相呼应,通过春育、夏放、秋捞、冬捕相互衔接,做到资源养护与有效利用紧密结合。这既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推进黑龙江省冷水渔业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力推动冷水渔业资源养护、保护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及兴凯湖‘三江一湖’等水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必要之举。
水域总面积3498万亩,包括黑龙江、松花江等在内的河流2881条、湖泊和泡沼6026个,冷水鱼品种占全国淡水鱼种类13%、素有“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之称……丰沛的水资源做基础,丰富的渔业资源做保障,使得冷水渔业成为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殊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冷水鱼产品肉质细腻、韧性的出众品质。为此黑龙江省积极向江河湖泊要食物,推动各项惠渔政策落地,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冰雪渔业经济,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不断加大渔政执法和资源养护力度,扎实推动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省水产品产量达73.5万吨,同比增长2.2%。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黑龙江省将深挖冷水渔业发展优势潜力,释放渔业经济发展动能,大力发展科技渔业、绿色渔业、质量渔业、品牌渔业,加快构建现代渔业产业发展体系,打造好水、好鱼、好牌、好价、好效的龙江“五好”冷水渔业。
到2025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将稳定在635万亩以上,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09万吨,渔业一二三产经济总产值力争达到300亿元。
生态林下产业逐步壮大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黑龙江省还大力发展生态森林食品供应基地。重点发展松子、榛子等坚果和蓝莓、蓝靛果、沙棘等浆果品种,推动全省向森林要食物,向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高位谋划森林食品产业发展,并将“森林食品省级区域公用品牌”纳入到“黑土优品”系列品牌体系中统筹建设。
同时,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省中药材种植规模快速增长,种植面积、产量、产值、效益四项指标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全国领先,总体规模达到全国中上游水平。2022年,全省在田面积408万亩。着力打造大、小兴安岭寒地中药材生物产业先行区,协同推进大兴安岭中药材科技产业园、伊春市林都龙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基本形成大兴安岭高寒区黄芪、金莲花,小兴安岭丘陵区刺五加、五味子,西部平原风沙干旱区关防风、柴胡、板蓝根,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半山区人参、西洋参、刺五加等优势布局。
食用菌产业规模也实现新突破。依托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政策,以尚志、东宁、海林、穆棱、海伦、桦南、汤原为核心,辐射带动标准化基地建设,推动全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19.6万亩,全省食用菌鲜品年产量达370万吨,全省食用菌栽培以黑木耳为主,占全省食用菌产量的90%,黑木耳产量居全国首位。
森林食品供应充足,林下产业也是方兴未艾。蚕蜂业形成哈尔滨、牡丹江、双鸭山、鸡西、佳木斯椴树成熟蜜主产区;寒地柞蚕生态养殖产业区域包括哈尔滨、牡丹江、鸡西、佳木斯、黑河等;寒地生态型蚕桑特色产业主要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鸡西、大庆等地区发展。2022年,全省蚕蜂产品产量达到10.23万吨,同比增长5.46%,蚕蜂总产值预计可达45.8亿元,同比增长6.5%。
此外,黑龙江省还不断夯实“菜篮子”稳产保供基础,加快建设寒地果蔬生产基地,不断促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原标题《我省率先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陈晨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咖啡脑袋速集合!2025 CAFEEX 深圳咖啡展来啦~8月22-24日相约深圳会展中心——冠军咖啡师现场开秀!手冲、拉花教学直接封神,小白也能秒变咖啡达人;全球咖啡豆大集结,埃塞俄比亚的花香、哥伦比亚的坚果香… 一口喝遍世界地图;“夏日续命清单”里的冰咖、冷萃、特调统统安排,各种口味一网打尽! 即日起—8月20日,带话题发布动态,我们将选出10位幸运鹏友,获得2025CAFEEX深圳咖啡与饮品展门票2张! 【本期话题】#深圳有“咖”味 【活动礼品】深圳咖啡与饮品展门票2张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8月20日 【展会地点】深圳会展中心(福田) 【展会时间】8月22日-8月24日 【参与方式】带话题#深圳有“咖”味#发布动态,我们将选出10条优质动态用户,各送出深圳咖啡与饮品展门票2张。 【温馨提示】中奖用户将收到读特短信,请您留意并于8月21日前及时兑换门票,逾期失效,不予补发。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