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楼里,居民上下楼就可以办理社保业务,享受健康义诊,参加口腔健康宣教科普活动......这里便是龙岗区布吉街道茂业社区创新打造的“一站式”便民服务综合体——“聚心楼”。
多点阵地服务、共建资源、共享成果,是布吉“龙岭模式”的重要特色和先进经验。而这些特征,在茂业社区“聚心楼”这一阵地上得到生动呈现。
茂业社区有力地撬动多元社会力量,联动、赋能、共生,以四个党组织纵向共建、横向共联,持续完善和延伸居民服务,推动居民服务资源从“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助力社区治理告别政府单打独斗,让更多党群力量成为治理主体,广泛地凝聚起治理合力。与此同时,布吉街道也以“聚心楼”作为“龙岭模式”重要实践地,带动辖区更多的党支部、社会力量和群众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
一栋楼里来了4个党支部
纵向共建,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
在茂业社区知春里大厦里,从一楼到七楼,分布着四个党组织,为居民提供着多样化便民服务,分别为:七楼茂业社区党委、三楼布吉社保站党支部、二楼百合医院党支部、一楼南州口腔党支部。
这是茂业社区党委结合布吉“龙岭模式”特点,创新打造的“一站式”便民服务综合体——“聚心楼”。在同一栋楼的纵向空间里,该项目建立起四个党组织党建联动工作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人才、场地、服务等资源共享,形成党建、社区、社保、医疗“一站式”服务,并进一步推动医疗服务、社保服务、社区服务融合下沉到各小区。
家住在茂业城花园的居民王女士曾反馈,在12点至14点的非办公时间段内到“聚心楼”办事,由于没有自主查询机器及休息区,办事十分不方便。于是,王女士就通过茂业社区首创的“四单制”(即居民点单、支部下单、网格接单、党委评单)菜单式服务模式进行了线上点单。
收到居民诉求,茂业社区迅速响应,“聚心楼”内党组织积极接单,随后在7楼、3楼、1楼均增设了24小时自主查询终端机器,并在1楼南州口腔内设置休息区,为居民提供政务服务查询、社保查询、休息及饮水等服务,不仅顺利解决了群众的诉求,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居民服务,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这也成为布吉“龙岭模式”在茂业社区深入实践应用的生动例证。
今年,茂业社区充分联系自身实际,创新开展社区聚心楼扩容群众“幸福清单”共建活动,采取“居民点单、支部下单”的途径,梳理出了一张居民的“美好需求清单”。
根据“需求清单”,茂业社区定期与辖属7个花园党支部及5个“两新”党支部、茂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茂业社区妇联等单位,沟通会商,聚力共建,共同解决基层治理难题。
例如,每月至少1次的“喘息服务”活动旨在改善社区特殊群体对象及其家属的生活状况与心理压力,茂业社区携手共建单位走入社区3户残疾、困难家庭,开展代购、趣闻分享、一顿饭的陪伴等活动;每个星期开展的“聚心课堂”服务,为辖区内的困难家庭、残障家庭等特殊家庭提供儿童假日兴趣班,减轻家庭育儿负担等。
通过“喘息服务”“医社共建”“时间换乘”等共建项目,茂业社区加速让群众的“愿景”正在变成幸福的“实景”。
多点共建阵地
横向共联,建立全链条居民服务体系
“多点阵地建设”,是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龙岭模式”的一大特色。
茂业社区党委书记陶立春介绍,在落地“龙岭模式”经验的过程中,社区坚持“党委搭台、联建唱戏、居民群众享服务”,通过联动社区、“聚心楼”成员、花园小区党支部、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横向打通服务边界,不断完善居民服务体系。
在“幸福清单”共建系列活动的带动下,一系列的便民活动在居民“家门口”有声有色地“活”起来,聚心楼内各参与单位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事务共商等共建活动,发挥出了“1+1>2”的集聚效应。
以百合医院为例,该医院党支部根据医院特色服务创建了志愿者医院、医社共建、爱心病房等系列特色项目,开展多场快递人员急救培训、爱心病房、心理服务等公益活动,并入户为高龄老人、因病卧床人员、残疾人等开展爱心义诊。
南州口腔党支部采用“十分钟党建+双特色服务”的服务模式,开展十分钟党课、牙科义诊进小区、口腔健康宣教科普、暖蜂驿站等系列公益特色项目,累计调动医护志愿者1500余人次为布吉及周边居民举办了400余场公益活动,包括普及口腔疾病预防知识、义诊等,让5000多名孩子和3000多户家庭从中受益。
眼下,茂业社区以“聚心楼”为试点阵地,在辖区逐步形成并推广全域覆盖、多方联动、精准到位、运行高效的基层治理运行机制,融合推进基层治理水平提升,加快构建茂业版“龙岭模式”的良性治理循环,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编辑 李依林 二审 麦苗茵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