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团工委与4所高校“紧密携手”开启校地合作模式
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思玮 通讯员 刘聪聪
2023-09-04 19:47

近期,大鹏新区群团工作部、新区团工委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推进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助力大鹏新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中贡献青春力量,推动高校与社区共建共联,引导青年大学生走进社区、感知社区,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据了解,新区群团工作部、新区团工委仅暑假期间,成功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4所高校完成结对,开启了校地共建新格局。

首次上线项目需求  向全省高校发出结对信号

新区群团工作部、新区团工委首次采取依托团省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线上平台,按照“社区出题、高校揭榜、长期结对”的原则,聚焦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生态建设等领域,发动社区基层在平台上线10个项目需求,探索向全省高校发出结对意愿。自需求发布以来,接到11所高校向新区抛出“橄榄枝”,提出结对意向。经初步沟通、项目申报、匹配度评估等多重环节,最终顺利结对4所高校,打造青年学子参与社会实践的热土,全面揭开了校地合作新篇章。

“我们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4所高校结对共建,推动智力服务、生态环保、基层治理、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等领域深层次合作,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新区发展同向同行。”新区群团工作部部长、新区团工委书记陈佳荣表示。

共建实践教育基地 打造校地融合发展共同体

新区团工委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务实高效、共同发展”的原则,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致力于青年思想引领、实践成长、基层治理、志愿服务、交流合作等五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此外,为更好帮助高校学子“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双方分别共同揭牌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青年红色研学基地”“基层治理实践基地”,并携手打造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基层善治研究基地”“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等阵地,推动校地深度融合,双促双进。

深入调研深度参与  赋能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的有形力量在哪里、无形资源在哪里、如何调动资源参与、高效推动、实现社区需求与青年意愿同向同行,类似问题成为本次青年大学生参与社区调研的重要方向。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鹏”勃生机社会实践团队主动提出调研,以王母社区为试点,开展为期一周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工作。

调研期间,实践团队成员们深入社区各个街巷,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300余份,深入访谈社区青年干部和青年居民,了解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以及参与感,并结合专业知识撰写报告,提供智力支持,构建创新青年的社区参与治理模式,协助社区深入挖掘高质量发展中的优势与障碍。

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的学子们通过实地考察、现场体验、交流访谈等多种方式参与设计青年红色研学路线,深入了解新区独有红色资源,并结合专业知识提出宝贵建议,协助新区团工委研发“思想引领+红色旅游”研学课程。

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全心全意”社会实践团队深入王母社区各住宅小区开展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座谈、入户、征集群众意见和需求等多种方式,制定出具有民意、科学又方便的充电桩选址方案,协助社区解决居民电动车充电难问题,消除入户充电、乱拉乱接电线等消防安全隐患,提高居民出行便捷性。

关爱困境青少年 传递爱心正能量

为助力困境青少年健康成长,在新区团工委统筹下,大鹏团工委成功结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希望波涛”社会实践团队,开展“爱星学院”公益社会实践活动。

广外学子们为困境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兴趣课堂,提供爱心陪伴服务,深入走访调研大鹏第二小特教班、大鹏妇幼保健院康复科,与老师、医生、社工代表进行深度交流,旁听困境青少年特教、康复和心理团辅课程,并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为“爱星学院”项目持续开展设计服务方案,为困境青少年打造平等、友爱、开放、包容的成长环境贡献青春才智。

接下来,新区群团工作部、新区团工委将聚焦社区治理,逐步扩大高校结对范围,用好联建“助推器”,持续不断为社区治理“送人才”“送项目”“送资源”,共同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大鹏新区团工委与4所高校“紧密携手”开启校地合作模式》)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思玮 通讯员 刘聪聪)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