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前海建设成为一个让人幸福的现代化新城
肖映博
2023-08-29 09:20

提要

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前海建设成一个新的高档办公地,还应该将前海建设成一个社会人际互联场所,让前海不仅是一个图像层面上好看的新城,更是一个感官层面上让人幸福的新城,让尽可能多的市民在前海街头巷尾中,感受到自己与前海越来越丰富的意义关联。

前海位于深圳西部、珠江口东岸,毗邻港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圈,集聚粤港澳地区“海、陆、空”多种交通网络与枢纽节点,具有深港融合圈、空港辐射圈、海港服务圈“三圈叠加”效应的突出区位优势。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扩区后的前海,迎来了经济特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自贸试验区和深港合作区“五区”叠加的政策利好,前海坚持 “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进一步强化了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平台的作用。前海因此成为“特区中的特区”,不断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截至2021年9月,前海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33万家,实际利用港资占前海实际利用外资的92.6%。前海已成为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的片区之一,在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前海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加,科学、合理、实用的新城市功能建筑和新的城市生态链的构建,对于前海社会功能的有效发挥至关重要,亦是前海发展的百年大计。建设过程系统复杂性突出,涉及专业领域多且庞杂。在建设实践中存在重视建筑单体项目立项论证,强调施工质量、进度、室内外建筑材料效果呈现,而忽略了前海区域内形态较为均质、功能较为趋同的建筑群体所体现出的整体风貌,以及建筑与城市界面所形成的街道生活环境的营建。尽管前海的规划站位高、起点高,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设过程中也有不少一线国际大师参与,但是如何将这些代表国际一流的设计理念在这片土地上呈现出来、发挥作用,需要特别关注。由于前海建设过程处于各类技术与理念不断迭代的过程,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意识相对滞后,规划设计工艺认识和系统性思维不足,容易出现设计流程工艺存在严重缺陷、重要功能缺失等现象,导致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过多不必要的变更,使得工期与预算难以控制。

对前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构想

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相比较,粤港澳大湾区内现代服务业以及创新产业的比例较低。在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是跨国公司云集的地区总部。由于优先布局发展多年,现代服务业创造的产值在香港GDP中占比非常高。高端服务业并不是简单依靠加大投资培养孵化出来的,还与人才配套有关。我们应该聚焦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人群需求,致力于将前海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创新高地。

目前前海建设主要围绕与域外对接规则机制,争取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行业机构落户前海,这本质上都是基于前海吸引目标人群落户的考虑,而前海越来越多境外专业人士的落户又会反过来推进城区国际化进程与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提升,使得广大的深圳市民从中受益。

高效率城市中心与高幸福感城市街道的构建

深圳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土地资源的紧约束,在目前的语境下,城市建设沿着高密度方向发展。与国内外的CBD案例类似,前海建设密度和开发强度较高,比如在三湾片区,十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规划有几千万平方米的建筑开发量。在公共空间之外,建设用地相当紧凑,规划上采取密路网、小地块的方式,支路间距约在70至100米之间,一个建设地块面积一般在6000至8000平方米之间。而在纵向空间上,前海同样借鉴香港港岛高密度开发建设模式,楼宇间有空中连廊,地下规划有发达的轨道交通、车行道路网、人行骨干通道、综合管廊、公共配套设施以及集中供冷系统,以上种种措施旨在提高高密度城市空间的连接效率。

关键性的技术进步往往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环境变化。例如汽车相对于马车与步行的技术优越性,深刻地塑造了现代城市的景观。同样在“元宇宙”等相关核心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创造的承载力与传播效率更高的虚拟空间,正在深刻改造着我们现有的世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榕副教授认为,被命名为“硅基空间”的组织容器,相比传统城市空间,是更为优秀的事件触发器。虚拟空间可以轻易地把人们虚拟聚集在一起,带来无数相遇、交流、合作的组织可能性。基于虚拟技术的快递、外卖与线上办公系统,正在深刻改变着市民对于传统人员密集场所比如商场、饭店、写字楼的依赖程度。

相比传统城市建成空间,虚拟空间拥有无与伦比的信息承载力与传播优势,将会极大提升社会组织工作效率,甚至是解决深圳土地空间有限的潜在出路。与此同时,我们认知传统城市环境的行为模式,也已经被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虚拟世界的传播概念,对市民认知城市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前海的建设者也应该像维护品牌公共形象一样小心经营前海。我们应该重视对传统城市空间的“意义重组”,正如目前线下书店很难通过单纯书籍销售的商业模式获利,但其仍然是城市中以书籍为媒介的讲座、展览、书友会等活动的“容器”,为书友构建出了一个虚拟空间难以体验的人文场所。而对于前海建设者而言,高效率交通系统与高密度城市功能性空间的建设,为前海带来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不能满足于把前海建设成一个新的高档办公地,还应该将前海建设成一个社会人际互联场所,让前海不仅是一个图像层面上好看的新城,更是一个感官层面上让人幸福的新城,让尽可能多的市民在前海街头巷尾中,感受到自己与前海越来越丰富的意义关联。

构筑物的完工不是终点,而是成长的起点

城市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生命体,不能以简单完成项目的观点来审视前海建设,构筑物的完工不是终点,而是成长的起点。前海是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片区,为落实产业导入政策,需要在有限的空间里装下更多的产业实体。在开发建设早期,为了尽快聚集人气,出现过将整片用地出让给单个专业开发商做整体开发的例子。后来更多是将地块分别出让给不同的实体开发,因此一个片区内通常会有多个开发主体。带着对前海巨大发展前景的期待,开发主体共同挤在一块相对拥挤区域,很难避免产生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开发主体之间的边界,开发单元将会更加碎片化;处理不好建设时序,工地与写字楼肌理的割裂不但不利于区域价值聚集提升,也会迟滞公共服务设施的全面引入与升级。

鉴于此,在前海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设组织机制的创新势在必行,与国内外常见的以一个开发商为主体进行片区统筹开发有所不同,前海运用了多元主体的片区统筹开发模式。在一些开发地块,前海建投集团作为前海管理局局属企业和前海建设的主力军,承担了整体开发统筹协调工作,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3个方面。

首先是对整个街区做整体城市设计与地下空间设计统筹,编制设计工作指导文件,对不同设计单位进行及时引导与要点控制,保证了地块不同项目相互可达性、协调性和完整性。

其次是对施工工作进行统筹,将多个不同开发主体的小基坑合并成为一个大基坑,由前海控股对整个基坑统一进行设计和开挖工程,避免了在前海复杂地质环境下,小基坑不同时段开挖造成的混乱失序局面,减少了施工风险,提高了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率。在主体施工阶段,对施工场地布置、交通组织也进行了整体统筹协调,使得不同专业特点的开发主体在相对狭小的区域内都能将自己的区域管理得井然有序。

在运营统筹方面,前海尝试了在一些开发地块地下停车库与地下商业空间组织统筹规划,统一聘请运营单位,大大提高了地下空间使用效率和管理效率。

(作者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前海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研究员)

(原标题《把前海建设成为一个让人幸福的现代化新城 》)

编辑 高原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周斐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