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个疖子住院20多天,新鞋磨破脚差点截肢?“糖友”的人生惊险真多

读特记者 罗丹
2020-08-16 12:11
摘要

36岁的周先生小腿长了个疖子结果腿上烂出一个四厘米的大洞;爱美的王阿姨因新鞋磨破了脚趾的一块钱,差点截肢。这些有点夸张的“人生惊险”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他们都患有糖尿病。

36岁的周先生小腿长了个疖子结果腿上烂出一个四厘米的大洞;爱美的王阿姨因新鞋磨破了脚趾的一块钱,差点截肢。这些有点夸张的“人生惊险”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他们都患有糖尿病。

一个疖子烂出一个坑

周先生今年36岁,4年前诊断为“糖尿病”,平常吃药控制血糖,半年前自己停药,也没监测血糖。

前段时间他的右小腿出现了一个疖子,被抓破后伤口越来越大,并出现流脓。等4天后他经朋友推荐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就诊时,一个直径大约0.5cm的皮肤小破口已经发展到直径4cm左右、深2cm左右的溃烂口,周围还有一大片皮肤红肿。

医生让他住院,在中山七院内分泌科主任李芳萍教授的指导下,联合造口门诊给他每日清创换药,上了胰岛素泵,积极控制血糖、改善循环。经过综合治疗,住院20多天后,周先生的伤口逐渐开始愈合并出院。李芳萍预估,周先生的伤口大概一共需要3个月才会完全愈合。

新鞋磨破皮差点要截肢

王阿姨糖尿病有10多年,平常吃药和打胰岛素控制血糖,但血糖控制得不太好。1个月前她穿新鞋时脚趾上磨破了一块皮,当时也没有在意。没想到破溃处越来越大,她就自己去药店买了一些药膏涂抹一下,想着过几天就好了。但创口越来越大,并开始流脓,还发出了很大的臭味,她只好来到医院就诊。

医生查看了她的脚,告诉她,这是糖尿病足,需要即刻住院,如果不及时处理,会有全身感染的风险,严重时甚至需要截肢。

王阿姨和家人瞬间懵了,就一块小小的皮损怎么就发展到可能还要截肢?

李芳萍介绍,像周先生、王阿姨这样皮肤创伤后易感染不易愈合的糖尿病患者很常见,特别是下肢足部的伤口,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危害极大,有可能导致截肢,甚至发生脓毒血症危机生命。她解释,糖尿病足的发展机理较为复杂,一般认为血糖升高是基础,血管病变和神经功能障碍是关键,足底压力异常是诱因,再合并破溃感染就促使肢体缺血进一步加重而引发糖尿病足坏疽。

【读特新闻+】

怎样防治糖尿病足?

1、控制好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较高的血糖是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在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情况下,细菌病毒就会趁虚而入而容易引起伤口发生感染并难以愈合,所以控制好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的根源。

2、做好足部检查

每日必须仔细检查脚上是否有细微的损伤,如擦伤、裂伤、水疮等,要特别注意检查脚趾缝和脚底。糖尿病患者由于脚部感觉迟钝或丧失,故有时受损伤了可能还不知道、故有必要强调每天检查一遍。

3、选择合适的鞋袜

糖尿病患者平日要穿松、宽、软的布鞋或透气的鞋,避免穿挤脚的鞋或高跟鞋。如果足部因鞋子问题出现伤口,要立即更换鞋子,同时对伤口作相应处理。要选择合脚的棉线袜或毛袜,要勤换洗袜子,不穿有松紧口的袜子,以免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足部变形的糖尿病患者可选择特制的保护鞋,这种“量身订制”的保护鞋可有效分散皮肤易损点的压力,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发生。

4、每日用温水洗脚,并做好足部护理

洗脚时水温不宜太热或太冷,糖尿病患者由于脚部感觉迟钝或丧失,对水温不敏感,应由家人或自己手肘先试一下水温,洗脚后即用柔软的干毛巾擦干,足趾缝里不要残留水分。

擦干脚后可用少许植物油均匀地涂搽在脚上,再轻轻地按摩几遍,去掉鳞屑及明显角化层。冬天可多穿双袜子或晚上使用护脚套,不得使用电热毯及热水袋,也不宜日光曝晒。修剪指甲、胼胝或鸡眼时要严防损伤。有脚癣者一定要注意皮肤科就诊。此外,还要注意预防甲沟感染。

5、戒烟

因吸烟可造成血管痉挛而加重缺血,糖尿病患者自己应戒烟,并应避免被动吸烟,即家庭成员也要戒烟。

6、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足部有皮肤破损或创口,即使创口较小,也不能在伤口上随意贴创可贴。创可贴贴在伤口上,会造成局部温度增高,很容易出现细菌繁殖,不利于伤口愈合。可以马上去医院请医生处理。

中山七院内分泌科目前可联合骨科、造口门诊,配备有糖尿病足负压治疗仪,可根据糖尿病足不同分期合理使用不同类型创口敷料,针对不同分期及患者一般情况制定实施不同治疗方案。

7、加强营养

饮食上,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以提高机体的营养水平,增强组织细胞的修复能力,这样有利于伤口的愈合。

(晶报供稿)

编辑 周晓飒

(作者:读特记者 罗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