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湾区 077期 | 番禺高奇峰:未尽其才的“岭南三杰”
晶报APP
2023-08-25 08:59

高奇峰是“岭南派”创始者“三杰”之一。少年时随居廉及其兄高剑父习画,后东渡日本,对京都画派中名家的技艺有极深入的研究。他把传统的笔墨功夫,以及“撞水”“撞粉”等花卉画中的特殊技巧,运用于飞禽走兽和山水,达到形体逼真而又生气勃勃的效果,构成了雄伟兼秀美的独特风格,用笔老辣,功底深厚,自成一体。

■蔡登山

高奇峰(1889—1933),名嵡,字奇峰,以字行,广东番禺(今广州)人。祖父瑞彩,本业医师,性好习武及绘画,颇擅画竹。父保祥平生无定业,家庭负担须由长兄等分担。兄弟有六人:桂庭、灵生、冠天、剑父、奇峰、剑僧。

高奇峰

高奇峰七岁丧父,九岁丧母,家境清寒,他遂被送往亲戚家中寄居,直至其兄高剑父出身后,才将高奇峰领返家中。

早岁曾与高剑父淑师同乡前辈隔山啸月琴馆居廉画师。居氏特重写生,精绘花卉草虫,执粤中画坛牛耳。居氏的撞水撞粉法是一项突破。他们常撞清水和白粉(贝壳粉或铅粉)于半干的画面上,但高氏兄弟进一步应用色水和色粉,藉以获得悦目的效果。

高奇峰早受取法自然之启迪,加以天资过人,冥周物理,自出蹊径,不独潜心花卉草虫,即山水、人物、走兽、鱼鸟,无不精研。在短短数年内,他已能借着描绘工笔画而维生。

十五岁时高奇峰入基督教美瑞丹会。他信教后进入吴硕卿牧师在广州河南开设的玻璃店内绘画灯罩。后与吴牧师的弟弟在广州河南龙导尾开办另一所玻璃店。

在此期间,高剑父负笈东瀛,一年后返国,将高奇峰带往日本。后来高剑父考入东京美术学院,而高奇峰则在日本名画家田中赖璋门下习画。田中赖璋是以日本传统绘画技巧来描绘日本题材的和绘派画家,其作品常带着浪漫诗情的韵致。

数年的日本留学改变了高氏兄弟的生活体验及艺术道路,并影响了日后的创作生涯。如同高剑父一样,高奇峰亦受到西洋艺术中自然主义及写实主义的深厚影响。高奇峰说:“我再研究西洋画之写生法及几何、光影、远近。比较各法,以一己之经验,乃将中国古代画的笔法、气韵、水墨、赋色、比兴、抒情、哲理、诗意,那几种艺术上最高的机件,通通都留着。至于世界画学诸理法,亦虚心去接受。撷中西画学的所长,互作微妙的结果。”

高奇峰

一九〇五年孙中山在日本创立同盟会,高氏昆仲到达日本后加入该会。学者朱锦鸾认为“基本上高氏兄弟的艺术创作抱有浓厚政治热忱。他们的醒觉乃源自其信念:认为自己及同时的革命者肩负保卫真理和开辟未来的责任。自然主义不外是追寻自由民主的一种艺术性手段。与政治革命一样,是这种信念的实践方式之一,故此社会与艺术的真理并无二致。统治阶层不肯面对自然写实主义,只是显示出他们的自我封闭。革命艺术所带来的新意识,当再废弃传统对美的观念,从而建立新人民及新秩序。”

而高奇峰对于新秩序的憧憬是:“我们学画除了解剖学、色素学、光学、哲学、自然学、古代的六法、画学的源流应当研究外,同时更应把心理学、社会学也研究得清清楚楚。明白社会现象一切的需要,然后以真善美之学,图比兴赋之画,去感受那混浊的社会,慰藉那枯燥的人生,陶淑人的性灵,使其发生高尚和平的观念。庶颓懦者有以立志,鄙信者转为光明,暴戾者归乎博爱,高雅者益增峻洁。”

一九〇八年高奇峰随高剑父从日本学成返广州,受聘任南海、广府中学教席,开始了美术教育。艺术负有教导意识和美学教育在改善人伦道德和社会经济制度的作用,是第一辈岭南派画家高剑父及高奇峰所抱的一贯信念。高奇峰曾说:“学画不是徒搏时誉的,也不是聊以自娱的。当要本天下有饥与溺若己之饥与溺的怀抱,具达己达人的观念,而努力于缮性利群的绘事,阐明时代的新精神。”

高奇峰《啸虎》1908年

一九一一年,高奇峰与高剑父在上海出版《真相画报》,它是一图文结合的大型旬刊,栏目有图片、绘画、漫画、纪事画、论著、评论、小品。当年《真相画报》上所载揭露袁世凯窃国阴谋的时事漫画,曾受革命党人称道。然而也由此仅办十七期,就遭压迫于一九一二年三月停刊。

一九一三年,宋教仁在上海被袁世凯遣刺客刺杀于火车站,高奇峰因与谢英伯、马小进为文,揭宋教仁案血迹秘密,为袁世凯下令通缉,于是出亡日本,研究制版学。一九一六年六月袁氏暴卒,高奇峰归国后创“审美书馆”于沪滨,专出画册、画片和画学论著。年轻时曾困厄于上海的徐悲鸿,其第一幅正式出版的作品就是由高氏兄弟提携,在该书馆印行。

高奇峰提倡美术教育,并以阐扬艺术为主旨。除大量刊辑古今名画以普及艺术外,特别侧重于创作,提倡有时代精神的作品,因有新画选之辑。对于国画推进,不遗余力。

高奇峰《骑驴图》1910年

高奇峰素性孤高,与时流寡合,但于青年后进则奖掖有加,许多有成就之名画家中,受其资助者为数不少。画家许雪秋早年亦尝受其资助留学,见于徐悲鸿自传中,足见其襟怀之广、与人之厚。

一九一八年上海“审美书馆”歇业,高奇峰遂受广东工业学校校长黄强之聘,回穗任美术科及制版科主任,同时在广州府学西街自设“美学馆”,创作并授徒。一九二〇年入学的弟子有周一峰、何漆园、容漱石、黄少强、赵少昂、叶少秉、熊文杰、崔稚明、陈汉普、岑昆魏、萧娴、黄期田等数十人。高奇峰收徒甚严,学生仅这数十人而已。

一九二五年,广州岭南大学聘他为名誉教授,并且赠地以资筑室,让他传授画学,礼节之隆重,向所未见。这段时间是高奇峰艺术创作最成熟的阶段,他的《海鹰》《秋江白马》《雄狮》都于此时完成。

一九二六年国民政府营中山先生纪念堂于广州,规模崇闳,特商于高奇峰,将孙中山生前尝屡许为足以代表革命精神新时代美性之《海鹰》大轴及《秋江白马》《雄狮》诸杰作出而永陈于堂上,同资国人钦仰,由国库酬以重值,闻望之隆,概可想见。

一九二九年,高奇峰以瘁力绘事过度,积劳成疾,由岭南大学迁到二沙头岛珠江颐养园养病。逾年病愈后,乃遵医嘱自建一室名“天风楼”(陈树人书额)于园东侧,与陈可钰将军养疴之“可庐”、梁培基医师之“江滨一屋”,合称“三家村”。此时期由于健康情况影响了创作,高奇峰无法绘画精工的巨构。

高奇峰《怒狮》1927年

高奇峰因宿疾时发,乃谢绝应酬,闭门潜心创作。因其体弱有病,女弟子张坤仪遂侍居左右,并为其治理家务(高奇峰当年在上海办审美书馆期间,曾娶一苏州女子杨翠杏,生下一女名连弟。因高奇峰“皈依”艺术,潜心所向,不暇旁顾,其妻竟携女离去。此后,奇峰捐弃家室,更苦心潜修艺术),兼日夕从师学画,高奇峰感其诚心,乃收她为义女。至于岭南大学的教学,于一九三二年由弟子何漆园代任岭大国画教席。

高奇峰与门人“天风六子”

自从筑“天风楼”以来,这里波光帆影,不啻天然图画,高奇峰潜心创作之余,于“每星期天,邀门徒到楼相访,相与论艺,雅集竟日”,成了奇峰弟子们深造和交流的场所,弟子中以黄少强、赵少昂、叶少秉、周一峰、何漆园、容漱石最为出名,时有“天风六子”之称(一说为“天风七子”,即加上女弟子张坤仪)。

高奇峰最后的主要创作时期是在一九三一年的桂林之游。游踪所及,他作了不少素描,如他当时所创作的小品一般,这批山水画作多属直接而率意的描写。其效果是舒畅柔和,但已无复他早年对于画面气氛的细致营造。学者朱锦鸾指出他晚年所作的《竹》及《竹鸟》,“放弃了笔墨颜色多样化的技巧,叙述性的意念成为次要。在这批晚期直接了当的作品中,高氏已超越了形式与技巧的限制,为后辈开拓一条可供深入探索的艺术道路。而他自己则去探求在超越形似的物体本质。”

一九三一年比利时百年独立大典,举行万国博览会,其中国际艺术展览大会,高奇峰获最优等奖,以个人分数言,则更高冠世界各国画家。当时各国博物馆争相购藏其杰作,享誉国际,一时无两。

高奇峰《雪鸟》,徐悲鸿题记。

一九三三年,德国举办中德美术展于柏林,期前,国府专聘高奇峰为出席代表,邀请其出国前先行筹备会议于上海。因于十月十六日由广州乘意大利轮船至上海,由好友叶恭绰迎接安顿到饭店下榻。和他同为此次画展筹备委员的有徐悲鸿、陈树人、刘海粟、叶恭绰等画坛大师。不料他当晚就感头痛,但未引起重视,仅服用几粒治伤风药片。第三天呕吐不止,叶恭绰为他请了德国医生诊治,才诊断出多年肺结核复发,生命已经危急。

十月二十三日被送进上海大华医院,因路途劳顿又延误时日,医生已感棘手,延至十一月二日病逝,终年仅四十五岁。

高奇峰在弥留之际,一面急召女弟子方君璧夫妇到病榻前托付后事,一面致电好友汪精卫和陈树人等,遗言将其作品“分赠世界各国各省之艺术馆或图书馆藉留纪念”。同时,将他卖画所积资“建置之天风楼屋及塘地则献给政府改奇峰画院用宏教育”。此外又表示:“所有生前亲友学生所欠之款一概不必索还”。

高奇峰《达摩》

十二月七日,上海各界人士在海格路(今华山路)中国殡仪馆举行公祭仪式。亲到致哀者有汪精卫、于右任、蔡元培、陈树人、吴铁城、叶恭绰等政府要人和艺术界人士。孙科、居正、邵力子、张继、邹鲁、马君武、陈果夫、朱家骅等送了挽联或挽诗。

陈树人的七律诗,倾述两人同道之情谊:

卅载廉隅同砥砺,丹青宁计拟徐黄。

妻梅子鹤林和靖,纯白坚贞陶华阳。

尽有匪声扬海外,尚余桃李满门墙。

天风楼远魂归处,忽见珠江月似霜。

最哀痛的是他的女弟子、义女张坤仪,高奇峰终身未娶,养育她逾十五年。这次她以泪和粉画梅花,刺腕取血点梅萼,确是尽了一番孝心。

徐悲鸿当时身在欧洲未能亲往致祭,但不久回国,在遗集上题词说:“发扬真艺,领袖画坛。奇峰先生以画负盛名于中外,吾与纳交廿年。去岁七月吾以其《孤帆》售于法博物院,何期归来遂已隔世。张女士坤仪以其遗集见示,言念旧游,凄然泪下。庶几泣鬼神而惊风雨者,不随其魂魄而长往也。呜呼!”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奉国府令葬于金陵栖霞山,国府主席林子超复亲题其墓碑曰︰“画圣高奇峰先生之墓”。生平事迹,宣付史馆。高奇峰的代表作品有《海鹰》《白马》《雄狮》《怒狮》《虎啸》《孤猿啼雪》《山高水长》等。出版有《高奇峰先生遗画集》。其诗作及书法则散见于生平题画及诸书刊中。

“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及陈树人,都同样师承隔山啸月琴馆居廉画师,并得其神髓,而且都先后远赴日本留学。日本画着色的鲜艳明快,以及画绢上的渲染技法,在西方色彩、光影和崇尚写生的观念被引进之后,有了更新的转变;而岭南居廉的撞水、撞粉技法和重视写生的精神,与日本当时绘画的风格无形中有所契合。不过他们东渡之后,新的思潮和观念,以及对宇宙自然的领略,似乎更形扩大而彻底,已经不止于草虫,进而花鸟、走兽、村落、茅舍、激腾的海浪、溪流、湖光山色的倒影,一一皆能俯拾罗致。其特点:一、主张创新,以岭南特有景物丰富题材;二、主张写实,引入西洋画派;三、博取诸家之长;四、发扬了国画的优良传统,在绘画技术上一反勾勒法而用“没骨法”,用“撞水撞粉”法,以求其真。他们三人既志同道合,复鉴于当时风气因循闭塞,遂更以绘事推陈出新为志,涉猎世界艺术以资借鉴。高剑父书法奇肆,用笔以苍拙奔放取胜;陈树人作品淡雅清秀,一如他煦煦书生本色。高奇峰笔力雄健而劲力内敛,技巧也最臻完美。当日陈树人曾语高剑父说:“子为其奇,我为正,而奇峰则执中”,盖剑父画风奇恣磅礡,树人画风端庄秀雅,而奇峰则兼两人所长。可惜的是他四十五岁即以英年早逝,以致画艺未能发挥至绚烂之境,实为画坛的一大损失。

岭南三杰画像

高奇峰作品以翎毛、走兽、花卉最为擅长,尤擅画鹰、狮和虎,亦能山水、人物,用笔能粗能细,能工能写。其工者用笔细致入微,写者则水墨淋漓,笔力豪放。在艺术上写生最为突出,善用色彩和水墨渲染,画风工整而刚劲、真实而诗意昂然。高奇峰的山水画,雄健、俊美。这类雄壮的形象常与他伤时感世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画传统的笔墨形式和日本画法,在注重写生的同时又长于用色和水墨的渲染,所画月夜、冬雪等景物常有一种清丽秀润、晶莹光洁的意韵。

总的来看,岭南画派从理论和实践上最突出的贡献,是艺术观念和方法论方面对传统的绘画理论和方法的冲破,高剑父“折衷中外,融合古今”的理论主张,体现了岭南文化的既坚持自身传统,又突破了以国为界,积极吸收外来艺术新观念、新事物;突破题材局限,关注当下的现实生活;体现了开放、包容、革新的精神。从该派的实践来看,是体现了“‘折衷中外’,以‘中’为本;‘融合古今’,以‘今’为魂”的“折衷”与“融合”的结果。岭南三杰的艺术创作,都只是借鉴外来艺术的观念和方法,并没有把传统连根拔掉。这对之后的中国国画界中西结合的局面,都产生了直接而广泛的影响。

高奇峰雕像

在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三位创始人的开拓下,岭南画派绘画在人物、花鸟、山水、走兽等领域人才辈出,几乎是全方位地继承和发展。在众多各有所长的弟子中,最为杰出、为世人所公认的第二代弟子为黄少强、方人定、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司徒奇等几位。其中在香港的赵少昂、杨善深,在广州的黎雄才、关山月,这四位大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赵少昂被誉为高奇峰以后的最佳传人。黎雄才、关山月都在美术院任教,弟子颇多。杨善深在香港主持他开创的“春风画会”,传授画艺。岭南画派的传播和影响,不仅仅是第一代创始人,还有第二代、第三代等等弟子的努力,达到“生生不息”,影响不绝。

■作者简介

蔡登山

台湾著名文史作家,曾任电影公司营销部总经理及出版社副总编辑,沉迷于电影及现代文学史料之间,达三十余年。1993年起筹拍《作家身影》系列纪录片,任制片人及编剧,四年间完成鲁迅、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从文、巴金、曹禺、萧乾、张爱玲诸人之传记影像。

著有《人间四月天》《传奇未完——张爱玲》《鲁迅爱过的人》《张爱玲色戒》《何处寻你——胡适的恋人及友人》《梅兰芳与孟小冬》《民国的身影》《声色晚清》《一生两世》《多少往事堪重数》《情义与隙末》等数十本作品。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APP)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