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烈:《咏春》连接湾区人文,写对了立了功!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张锐/文 耿超逸/图
2023-08-19 17:58
收录于专题:咏春

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旅厅、广东省文联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全国20城演出73场后,“深圳出品”原创舞剧《咏春》回到赋予其精神气韵的故土——岭南大地,于8月18日登陆广州大剧院。这一天,也正值《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四周年。 在这一天,《咏春》回归大湾区,以新时代广东鲜明而生动的文化标识,让世界通过广东的鲜活实践了解中国的生机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助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8月19日,《咏春》与岭南文化的“双创”表达研讨会又紧锣密鼓地在广州星海演艺集团举行。被《咏春》点燃的与会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在对《咏春》给予高度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助力《咏春》更上层楼。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陈忠烈对岭南文化、南拳、咏春研究颇深,他说,舞剧《咏春》选题好、制作好,是对岭南文化、人文湾区的生动诠释。以下是其讲话摘要:

我对咏春拳感受特别深。我曾经练习过,但是不成材。后来我又学习了历史专业,详细了解了南拳。这个剧写咏春,写对了。咏春背后是一段大历史,它包括珠三角、海南开发两大历史场景,也包含近600年来中华正统文明对岭南的覆盖。如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在说到人文湾区时,我们首先讲的就是文化同源、人文相亲。遗憾的是,多年来,在这个题材上,我们没有好的小说、电视剧、电影,但是这一次我们在舞剧上实现了突破。

舞剧《咏春》真的好,立了功。但还可以更好。下面我讲几点建议。首先是音乐的问题,《咏春》的音乐强烈,听起来很雄壮,交响乐配器很宏大,但是咏春其实是一种很儒雅的拳种,它不是硬搏,讲究化解,特别适合女性练习,这就与音乐有些不符。希望未来《咏春》的音乐可以加入岭南音乐的调调,有一些民族乐器配器。在讲述香港背景故事的时候,可以加入一些港风音乐,相信大家听了之后会觉得更亲切。其次是气度。我希望《咏春》的气度、场面可以更大一些,加入岭南文化“风从海上”的场景。

(原标题《陈忠烈:〈咏春〉连接湾区人文,写对了立了功! 》)

见习编辑 刘兰若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王越胜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张锐/文 耿超逸/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