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改革开放篇② | 光明科学城:“大国重器”闪耀科学之光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邓红丽 周宏博 刘芳 潘文婷 张璇 李鸿婷 杨曦 李灿彬/文 杨少昆/图
2023-08-17 06:45

8月15日,由市委宣传部组织策划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第二季“改革开放篇”主题宣传活动,第二站走进光明科学城。来自驻深央媒、省媒、以及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等主流媒体、专家学者、代表委员组成联合采访调研团队,通过实地走访科学园、实验室、创新平台等,近距离感受大科学装置的智能化运转,与科研人员深度交流,触摸光明科学城强劲、澎湃的创新脉搏。



一线调研

光明科学城:强化基础研究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光明生命科学园

摊开粤港澳大湾区地图,99平方公里的光明科学城,正位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

沿公常路驱车前往光明科学城核心区域,两侧“科学”含量超高的新建筑群鳞次栉比,一大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大干快上的蒸腾气息扑面而来。

五年来,深圳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为目标,举全市之力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寄望其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增创未来增长新优势方面闯出一条新路。光明科学城将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作为与生俱来的核心使命,以最大力度建设大设施、汇聚大院校、运营大平台、吸引大学者,展现出强大“磁吸力”: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滚动推进,20余支院士团队汇聚,超5400名科研人才奔赴而来……

全文阅读,点击>>《一线调研 | “大国重器”闪耀科学之光 光明科学城:强化基础研究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前沿观察

创新要素高度集聚

科学与产业“双向奔赴” 世界一流科学城魅力初显


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

知科学,行光明。从IT到BT,从人工智能到基因科技,从研究型高校到大科学装置……沿着公常路一线排开的一众科研重器,正从不同维度散发着光明科学城的科技之光。

目前,随着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光明科学城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布局最集中、创新动能汇聚最迅速、综合创新投入力度最大的区域。

全文阅读,点击>>《前沿观察 | 创新要素高度集聚 科学与产业“双向奔赴” 世界一流科学城魅力初显》

专家观点

陈庭翰:光明科学城将成为

深圳未来产业链深度变革的关键拼图


作为经济学领域的专家,深圳市社科院国际化城市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庭翰表示,近年来光明区全力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大力发展科研经济,推动合成生物、脑科学、新材料等领域为主的大科学装置产业集群和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已经成为深圳市打造国际科创中心城市的重要承载区域。

全文阅读,点击>>《专家观点 | 陈庭翰:光明科学城将成为深圳未来产业链深度变革的关键拼图》

徐常建:光明科学城实现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光明科学城作为深圳市全面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创新平台,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形成了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到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在此次光明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后,经济学博士、深圳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徐常建如此评价。

全文阅读,点击>>《专家观点 | 徐常建:光明科学城实现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刘建党:光明科学城环境美、制度新、企业强

“生态环境是深圳高质量发展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因为科研人员,尤其是年轻的科研人员,他们特别希望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之下开展科研活动。”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副研究员刘建党表示,“在调研中了解到,光明科学城正在探索机制创新,这种创新形式可以更好地把政府力量、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各个方面的优势整合起来,产生复杂的化学反应,有助于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加速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再到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全文阅读,点击>>《专家观点 | 刘建党:光明科学城环境美、制度新、企业强》

委员视角

商剑锋:光明科学城推动科研实现从零到一突破

十年前,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柏斯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设计总监商剑峰来到深圳,经过一段时间的参观学习,发现深圳特色是园区经济,不同的园区模式适应不同的企业发展。“而今天的光明科学城,更关注基础研究,推动科学研究实现从零到一的原创性突破。”在商剑锋看来,光明科学城的建立,就是深圳在科学领域的先行先试。“光明科学城形成了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包括生物创新、科技创新、环境创新等,为科研经济发展积蓄澎湃动能。”

全文阅读,点击>>《委员视角 | 深圳市政协委员商剑锋:光明科学城推动科研实现从零到一突破》

评论

攥住原始创新“根”技术

培育科技成果“高产田”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鑫


科技改变命运,创新决定未来。走进光明,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奋进景象,迸发出创新创业的激情。五年来,深圳举全市之力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昔日的农场蝶变今日的科学之城,锚定“世界一流”,光明科学城正在以科学之光,点亮光明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光明科学城致力于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正是着眼科技创新“起始端”,为科技研发“中后端”打基础、稳底盘。

科技创新不能只关注结什么“果”,更要关注播什么“种”,生什么“根”。原始创新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底蕴根基,根基坚固,才有繁枝茂叶,硕果累累。近些年,光明科学城前瞻布局大科学装置,建设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这是光明科学城发力原始创新的突出表现。当前,深圳在一些科创领域进入了“无人区”的探索,需要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攥住科技领域的“根”技术,培育科技成果的“高产田”。

原始创新并非朝夕之功。推动原始创新,政策土壤得肥。当前,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研究产出的影响越来越大,必须发挥好制度、政策的价值驱动和战略牵引作用。国内首部科学城专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为光明科学城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推动原始创新,人才家底得更厚。光明科学城布局建设2所研究型高校,学科涉及生物医学、先进能源、脑科学等前沿科学,这是面向光明科学城未来定位的战略选择,也是扩充人才储备的重要安排,将为光明科学城的未来发展积蓄“后劲”;推动原始创新,平台生态得优。光明科学城正着力打造11个科研平台,随着相关平台的建成与运营,将以更高的科研“密度”和创新“浓度”激发更强的经济“活跃度”。

光明科学城是深圳全面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创新平台,也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打造重要的国家战略科技新力量的责任。相信在政策、人才、平台等的加持下,光明科学城将成为深圳勇闯原始创新“无人区”的第一艘“冲锋舟”,驶向光明美好的未来。


编辑 关越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王越胜

(作者: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邓红丽 周宏博 刘芳 潘文婷 张璇 李鸿婷 杨曦 李灿彬/文 杨少昆/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