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计划发布!2023深圳零一学院国际暑期学校结营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璇玲/文 赖犁/图
2023-08-13 19:13
收录于专题:深圳零一学院
摘要

8月12日,深圳零一学院国际暑期学校举行结营仪式。

8月12日,深圳零一学院国际暑期学校举行结营仪式。多名院士教授通过线下和线上形式共同聆听零一学院暑校学生创新项目汇报、参观海报展览、颁奖优秀项目,为现场X型学生迸发的创意创新频频点赞。结营仪式现场公布了零一学院未来计划,举行了与深圳天使母基金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发布了新学年X-Challenge挑战性问题,举办了《新时代的科技创新、挑战和机遇》主题圆桌论坛,为这场面向未来、逐梦无限的创新盛宴画上圆满句点。

坪山区委副书记、区长赵嘉,深圳市委组织部、深圳市人才工作局、坪山区相关领导出席活动。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湖南大学以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10余所高校、教研、科研机构代表,来自深圳天使母基金、比亚迪、大族激光、华大基因、韶音科技等企业嘉宾,以及零一学院导师、助教、学生和等350余人参加活动。

暑校回顾:创新学生齐聚“零一”

这个夏天,焕彩一新的深圳零一学院开启第三年“暑校模式”。103位极富热情、充满好奇的“零一少年”在这里开启“火星改造计划”;160名热爱科学、敢于创新的大学生则踏上了“可持续×深空探索”之旅。深圳零一学院联合创始人,清华大学行健书院副院长、副教授,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荣誉学位项目执行首席徐芦平现场介绍道,零一学院是以挑战性问题驱动的开放创新“无界大学”,希望同学们在这里找到感兴趣的问题与志同道合的导师、合作者,逐步成长为零一学子,加入深圳零一学院长周期开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据介绍,今年,深圳零一学院国际暑期学校汇聚了十多位X型导师,263位极具创新天赋、敢于冒险的X型学生,共同围绕深空探索场景,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对前沿科学问题进行了开放且深入的探究。其中,7月17日至7月26日,“零一少年”国际暑期学校开启“火星改造计划”,138所全国一流中学校长推荐341位优秀学生,综合遴选出来自近80所学校的103名同学进入零一少年暑期学校。7月24日至8月12日,深圳零一学院国际暑期学校开启“可持续×深空探索”之旅,来自全国57所顶尖高校和中学推选的384名优秀学生,经零一学院组织五维评价面试,遴选出来自43所学校的160名优秀学生参加零一学子暑期学校。

从近500位全球创新者在深圳聚变“头脑风暴”的首届X-Fusion全球创新者聚变大会,到诺奖得主、中外院士、中国航天总师等科研一线名师大咖抛出的领域前沿X-Idea挑战性问题;从问题初探、问题理解、科研加油站、学者引路、学生交流(Gallery Walk)等为学生解决挑战性问题赋能,到组队立项的研究方案设计、研究工具学习、研究方案调整、研究方案尝试、研究方案迭代逐步开展进阶式科学研究训练;从院士壁炉夜话、猫头鹰奇妙夜、导师学生面对面到深圳城市探访等系列零一Club人文素养活动,开放展示、颠覆创想。

据悉,今年暑校期间,深圳零一学院举办首届X-Fusion全球创新者聚变大会,诺贝尔奖得主巴里·马歇尔和同学们“巅峰对话”,掀起了一场与智者共振的头脑风暴。大会期间,同步举行了零一学院院士导师聘任仪式,12位院士导师加入零一培养体系,共筑人才培养生态;深圳零一学院与深圳X9联盟高校(南方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合作签约,与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5所高校签署联盟协议,至此,深圳零一学院与23所顶尖高校签订了联盟协议,携手共建人才培养创新生态。由首届X-Fusion全球创新者聚变大会点燃的创新聚变效应,将延伸到零一学院后续进阶式研究培养中,为青少年学子指引前进方向,点燃更多创新聚变的火种。

今年,零一学院还举办师生共建的猫头鹰奇妙夜,如猫头鹰玩转lab奇妙夜、聆听奇妙夜、院士壁炉夜话……让零一不仅有教育、有科研,还有音乐、素养、视野,更有兴趣、思维和来自朋辈的激发。零一的学生们在创意聚变中点燃好奇心,在思维碰撞中汇聚想象力,在科研实践中激发创造力,度过了一段充满挑战与热情的学习时光。

成果展示:创意聚变突破未来

“利用形状可编程技术制备超疏水表面”、“探索深空原位资源利用生产流程评估”、“火星无人机集群地形探测”、“基于混合推进方式的可持续性主带小行星开采轨道方案”……结营仪式现场,一个个创想萌发,一个个创意萌芽,点燃、激发的创新聚变效应萦绕不绝。

今年暑校,零一学生突破“已知”世界,来到“未知”深空,面向“未知”领域,开启可想象、可探索、可预期的未来探索。结营仪式现场,颁发了最具挑战奖、最佳原创奖、最具潜力奖、最佳团队奖、最佳设计奖和零一新锐奖等奖项,对暑校成果予以总结。

“同学们的思维都很活跃,所有这些看起来都非常有吸引力。”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数据与信息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鹏瑞教授张晓平分享道,创新要从青少年阶段抓起,对年轻人来说,他们需要这些挑战性问题带来指引和启发;对导师来说,帮助、引导他们,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光源科学中心主任赵振堂现场分享道,“零一的教学我觉得抓到了整个创新人才培养成长的核心关键,期待零一学子未来能取得成果,在某些方面能够突破我们现在很难突破的瓶颈,做出前人没有做出的杰出成绩来。”

“这次作为评委来交流,看到了同学们的很多创想,他们在学科交叉领域的探索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分享道,这是一个比较崭新的教育模式,主要激发学生他们内在的热爱、激情,以及对宏大问题强烈的挑战欲望,这个是让我感觉到非常振奋的。

零一学院理想中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可变成现实的关键,是获得有强烈创新意识、重视人才培养的优秀导师、教师的倾心参与。在今年暑期学校的开展过程中,除了导师这支正规军以外,强力灵活的助教团队也是暑校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成为零一学院创新人才陪长体系的中坚力量之一。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2017级学生、2023年深圳零一学院国际暑期学校助教主席杨馥玮现场分享道,“希望经过零一暑校后,大家在未来的生活里都能找到自己的热爱,能有勇气去定义自己独特的道路。”

“之前上课主要是被动的灌输知识,但是在零一学院,你需要自己去探索、去学习,是一种自我探索的过程。”深圳零一学院国际暑期学校2023学生陶政分享道,在零一,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上的收获,更是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还有思维能力的升华。

“零一学院给我的三个感受,一是非常开放包容,在这里,可以尽情展示各种思维、才艺;二是招收各种创新型人才,研究各种创新型问题;第三这里不仅有科研,也非常有文化底蕴,比如探访美术馆等,鼓励我们从艺术和科学进行交叉去做更深入的理解。”深圳零一学院国际暑期学校2023学生李梓圳分享了本次暑校收获,“不仅扩展了思维的边界,也提供了新的学习思维,我们从问题去反推知识,先有大的问题,再去想怎么解决问题,可以应用到以后学习和生活中。”

共创未来:零一未来计划发布

记者了解到,深圳零一学院的教育模式,是清华钱班的新发展,整个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已历经14年的沉淀和积累,完成了该教育模式从1.0到2.0的蜕变。作为清华钱班的2.0版本,零一学院希望进一步迭代和深化该创新人才教育模式。零一学院所提倡的不是精英掐尖,是兴趣冒尖;不是又难又卷,是陪长发展;不是堆积资源,是生态平台。

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创办首席教授、深圳零一学院创始院长郑泉水老师发布零一学院未来计划,解读了零一学院无界创新的问题无界、跨越年龄、跨越地域、跨越学科等内涵;厘清了从清华钱班,到零一学院,到零一集群,再到创新生态全新范式的“四步走战略”;发布了零一少年中学生态发展计划,零一学子长期陪长“进阶研究-精深学习”体系,零一学子长期陪长暨教学计划(2023秋),零一学子长期陪长分布式支持体系,零一学长计划、零一菁英导师计划、零一卓越导师计划等多项重磅内容。

“我们不仅仅是暑校,还有长周期陪长计划;我们不仅仅是教育,还有创新人才出口建设;我们不仅仅关注大学生和中学生,还有技术的0-1和产品的0-1。我们将围绕挑战性问题,进一步的延展,形成贯穿全年度的培养计划,我们会带着这些有价值的问题,一步步深入探讨和寻找答案,助推教育大转折时代的指数式变革。更希望集智聚力,携手奋进,为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郑泉水院士现场分享道。

紧随其后,现场同步举行了深圳零一学院与深圳天使母基金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深圳天使母基金作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天使投资类政府引导基金,为深圳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零一学院带着钱班培养模式走出清华园来到大湾区,也同样得到了深圳天使母基金的鼎力支持。

“深圳天使母基金将与零一学院一同探索天使基金与创新人才、科研技术的深度合作,共同助力深圳成为高水平人才高地,推动我国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新建现场介绍道。

在本此暑校X-Fusion开幕式上,一众院士级导师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挑战性问题,也激发了很多同学参与探讨的热情。活动现场,发布了新学年零一学院X-Challenge挑战性问题。

信息处理的极限在哪?如何提取张量化数据的特征,降低存储成本并提高人工智能算法的效率?结构超滑技术是什么?会带来什么?郑泉水院士围绕《张量数据压缩&结构超滑技术》X-Idea挑战性问题,从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时代的新问题给学生进行了解读。

如何逐步将解剖学细节、运动方式、消化道各器官间配合做到极致?如何智能化生化控制?如何将体外肠道“生命化”?陈晓东院士以《仿生体外消化道:2003-将来》(Bionic in vitro GI track: from 2003 to future)为题,分享了相关领域前沿5-8年的六大重要问题。

据介绍,基于以上X-Challenge挑战性问题,零一学院也将在秋季逐步开展X-Idea游学与课程,拆解问题及场景,从全域视角、多向维度给同学们带来更多层次的体验和认知收获。未来,零一学院将持续不断地联合导师和企业输出大问题和真实场景,构建同学们更多元的学习场域,在场、深入、平等的对话问题。

结营仪式现场,还举行了“新时代的科技创新、挑战和机遇”圆桌分享和对话。

编辑 刘思凡 二审 汪新林 三审 田语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璇玲/文 赖犁/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