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国》⑤ | 强军才能为中国海洋国土开发保驾护航

吴松营
2023-08-15 07:26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摘要

21世纪是海洋世纪。由著名报人吴松营撰写的专著《海洋中国》,已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海洋中国》吴松营 著

海权,是国家海洋权力与海上力量的统一。海权,是海洋强国的重要标志。国家要强大,民族要振兴,就一定要掌握海权。而要掌握海权,就一定要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国强,在海洋上才会有话语权,在海事上才有威信、威严,能决断。总之,强化海洋军事实力,才能为中国海洋国土开发保驾护航。

强军,才会有真正的海权

要想守卫中国的万里海疆、保卫世界和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必须加紧建设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化的强大海军。

强军,强海军,国家才会有真正的海权,才能国安、国强。

180多年前,闭关自守的清王朝,沉迷于“天朝上国”的美梦而不能自拔,看不到外部世界的变化,抗拒革新,没有紧跟国外军事变革的潮流,因此武器装备落后,战斗力低下。所以在鸦片战争中,清军被英国海军的坚船利炮打得落花流水,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中国东南沿海任由外国军队横行霸道。中国哪来海权?

鸦片战争后,清廷中一部分有识之士认识到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于是开始组建新式海军。但是由于中国工业落后,自己不会制造海军的铁壳军舰、大炮,只能向英、法等西方强国购买。武器装备落后且不说,新组建的清朝海军缺乏现代战争训练,人员素质低下。更重要的是,朝廷腐败无能,极大地削弱了海军的战斗力。甲午战争中,在日本海军的打击下,清朝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强大的中国人民海军,不能只体现在强大的精神力量方面,在武器装备、技术设施和使用上也应该越来越先进、强大,能够在实战中迅速赶超世界一流水平。

新中国成立初期,千头万绪,百业待兴。在这样的情况下,1953年,中国政府决定动用宝贵的黄金储备,以每艘17吨黄金的代价,从苏联订购4艘驱逐舰。之后两年,4艘驱逐舰相继交付中国人民海军,这4艘驱逐舰成为中国人民海军当时吨位最大、战斗力最强的主力战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爱护有加的“四大金刚”。

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在新中国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就为人民海军的科技进步而呕心沥血。毛泽东主席更是横下一条心:“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

彭士禄、黄旭华、尤子平、钱凌白等一批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党和人民的重托,白手起家,艰苦摸索,刻苦钻研,攻克难关,奋勇当先。他们从外国的核潜艇玩具上找灵感,用一把北京生产的“前进”牌算盘,经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计算出中国制造第一代核潜艇的关键数据,搞出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1970年12月,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式服役,中国海军成功地进行了潜射导弹的发射实验,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海基战略核反击能力的国家。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极大增强,人民海军的武装设备和科技水平大幅度提升,作战能力突飞猛进。

1985年11月,一艘核潜艇悄然驶出港口,开始了中国核潜艇首次最大自给力考核试验,创造了90昼夜、数万海里新的长航纪录。1988年4月,中国某核潜艇奉命执行极限深潜任务,潜至极限深度,创造了中国核潜艇发展史上的新纪录。1988年9月,某核潜艇成功执行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试验任务。人民海军由此成为一支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军种。

2009年4月23日,人民海军建军60周年之时,通过大规模的海上阅兵,中国向世界亮出自己的战略核潜艇、攻击核潜艇、常规动力潜艇、新型驱逐舰、新型护卫舰、新型两栖船坞登陆舰、新型导弹快艇等中国海军现代化的钢铁方阵。

世界一流海军,首先必须是武器装备和技术手段达到甚至超过世界一流水平。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海军,要成为海洋军事强国,就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赶超这种变化。一句话,在21 世纪,中国在海军建设上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信息技术上创新,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精尖技术,以制衡和战胜一切来犯之敌,保证国家牢牢地掌握应有的海权,保卫国家的海洋核心利益不受任何侵犯。

2019年4月人民海军建军70 周年阅兵的展示,说明中国海军在高科技方面有了更大进步。中国已经有了集海军作战技术于一身的航空母舰,以及配套的舰艇战斗群、空中的相应高性能战机群。

在国际局势复杂危变、中国的安全形势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较大的情况下,中国的海军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改变机械化战争的思维定式,树立信息化战争的思想观念,努力建设一支高科技强大信息化军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中国海军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不断创新发展,努力赶超世界一流。中国永远不称霸,也永远不怕任何海上霸权主义的威胁。

蓝水海军,时代要求

中国人民海军建军之初,主要任务是保卫沿海沿江。在沿海配合陆军、空军进行协同作战,肃清海匪,打破帝国主义的海上封锁,收复沿海岛屿,保卫人民政权,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海军开始实施近岸防御的战略。1956年6月,根据中央要求,海军提出了“三个服从”的方针:服从国家经济建设,服从以发展空军和防空军为重点并相应地发展海军的方针,服从在海军建设以发展“空、潜、快 ”(航空兵、潜艇、快艇) 为主并相应地发展其他各兵种的指导思想。目标就是近海防御,保卫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这是海军由创建时期向成长发展时期转变的重要标志。

近岸防御战略的确立,使中国海军力量的建设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一方面,海军开始真正地作为一支独立的战略性军种并在保卫国防上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为符合战略转变要求,海军战斗力建设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装备建设实现了由缴获接收、购买、装配、仿制到国家自行研制、生产的转变。

这是人民海军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关键。国家有能力自行研制、生产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海上武装设备,海军才能逐步发展成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能够对国家安全发挥保卫作用的海上强大军事力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跃升,船舶制造工业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为加快海军建设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筑定了坚实基础。国家加大财政投入,集中人力、科技力量,重点对海军大型舰艇制造和一些配套高新技术项目、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攻关,使一批高新技术成果用于急需的海上战斗装备。一批先进的舰艇和新型武器装备提前完成研制,正式交付海军各兵种的部队使用。这一时期,数字网络技术和各型舰载自动化指挥系统进入应用阶段;导弹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新型导弹护卫舰、导弹驱逐舰、隐身导弹艇、新型常规潜艇、高性能岸基作战飞机、舰载直升机等不断问世,远海补给船装备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2012年9月25日, 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举行隆重的交接入列仪式。这是中国海军发展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转变,人民海军作战范围从近海扩展到中远海,并且能够突破至第二岛链以外的海域。

2015年,人民海军开始实施“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转弯。5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国防白皮书《中国的军事战略》明确提出:“根据战争形态演变和国家安全形势,将军事斗争准备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突出海上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有效控制重大危机,妥善应对连锁反应,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统一和安全”,要求“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构建合成、多能、高效的海上作战力量体系,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海上机动作战、海上联合作战、综合防御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

新时代,建设强大的“蓝水海军”,是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和必然要求。因为,我们必须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担起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维护地区安定和保卫世界和平的历史重任。因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利益拓展主要在海洋,国家安全威胁主要在海洋,军事战略主要方向在海洋,军事斗争焦点主要在海洋。所以,海军在战略全局中将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而要建设“使敌人怕”的强大人民海军,就不能只具备近海和远海防御的作战能力,必须是无论是近海还是远海都既能防御又能进攻——积极防御。总之,中国海军建设必须从绿水海军发展成蓝水海军,才能担当起新时代的历史重任。

新《海上交通安全法》,新考验

2021年4月29日,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海上交通安全法》)。新的《海上交通安全法》于202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一件关于中国海权的大事,也是对中国维权决心和能力的新考验。

《海上交通安全法》是中国海运领域的基础性法律,确立了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制度。此次修订是 1983年《海上交通安全法》颁布以来进行的首次全面修订,从加强船舶船员管理、落实安全保障制度、强化航运的安全监管、完善搜救应急和事故调查处理机制、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等方面,对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的制度和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充实、完善和调整。修订后的《海上交通安全法》共10章122条,新增8项法律制度,充实、完善6项法律制度,这对于中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国家形象,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海事局在公布新修订的《海上交通安全法》时特别说明: 潜水器,核动力船舶,载运放射性物质的船舶,载运散装的油类、化学品、液化气体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船舶, 以及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规定的可能危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的其他船舶,在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时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内容包括所载危险货物的正式名称、联合国编号等。

中国是坚定决心要在新时代捍卫自己的海上主权的。

70多年来,新中国在世界面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我们相信,任何敢以身试法的捣乱者一定不会有好下场。

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中国必须保持足够强大的人民海军和海警队伍,才能制服任何不遵守中国法律规定、挑战中国尊严的挑衅者,《海上交通安全法》才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上,被别人尊重,使人敬畏。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中国人民海军和海警队伍必须不断增强实力,越来越强,随时准备痛击来犯之敌。

时不我待。我们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变化的规律,既要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又要看到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风险挑战,未雨绸缪,以举国之力,加快建设一支强大的蓝水海军。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朱玉林

(作者:吴松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