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共建 圳在帮扶|深圳市河源支教队:心怀大爱甘奉献,教坛不觉已春深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彭文蝶 桑晓 张敏
2023-07-26 22:15
摘要

连年来,深圳一批又一批老师奔赴河源支教。其间,2021年深圳河源支教队一行有60人,分布在河源市东源、和平、龙川、紫金、连平等5个县的40所中小学。

这个暑假头二十天,正在河源市龙川县登云中学支教的杨汇滢,仍留在学校负责操场的施工项目,这个操场是宝安区教育局捐款80万元建的,“领导看我们支教很卖力,给宝安争得了荣誉,专门给登云捐的。”杨汇滢自豪地说。

杨汇滢就是以“带着孩子去支教”知名的深圳支教老师,是深圳奔赴河源支教老师团队中的一员。她2021年来到登云中学,至今已是第三年了,她称下一学年还要继续留下来支教。

杨汇滢是深圳市河源支教队的代表,也是这些年深圳对口帮扶协作一以贯之的精神的代言人:尽我所能,供汝所需,帮扶协作,共同发展。

杨妈妈厨房:给孩子们做顿好吃的饭菜,是杨汇滢对进步学生的特别奖励

全链条全时段的接力帮扶

2013年起,深圳开始全面对口帮扶河源,教育帮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连年来,深圳一批又一批老师奔赴河源支教。其间,2021年深圳河源支教队一行有60人,分布在河源市东源、和平、龙川、紫金、连平等5个县的40所中小学。

2022年,深圳对河源的支教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升级。根据《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深圳继续与河源结对帮扶,帮扶期限至2035年。帮扶模式也从原来的单纯支教模式,升级为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结对帮扶,深圳帮扶河源培养优秀中小学校长、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名优骨干教师队伍,帮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能力。

源城组王丽老师的课外时间

过去的这一学年间,深圳向河源派出了116名支教老师,分赴河源27个教育主管部门、中小学和技工学校,集中支援河源33所中小学,对受援学校的学校管理、教学教研、学科教学等进行全方位帮扶。

“深圳市河源支教队各支教教师按照省委、省政府‘全方位全口径融入式结对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基础教育’的相关要求,全面复制深圳教育教学管理办法,示范引领带动一个学科、一个科组、一个学校,实现帮扶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深河两地基础教育的协同发展,促进河源市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深圳市河源支教队队长涂耀林表示。

东源组骆奇老师在上课

与杨汇滢一样,涂耀林也准备继续留下来,与下一学年即将到来的深圳同行们一起,接力帮扶河源。一学年间,他们在河源“写”下一串串帮扶印记:龙紫教育帮扶被列为“2022年广东教育宣传十大关键词”中全省教育帮扶典型案例,支教教师王丽录制的四年级课程《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被评为“广东省基础教育精品课”……

以深圳标准培育河源新样板

深圳市河源支教队以深圳标准,引领教学科研,积极参加当地学校的教科研工作,主讲公开课、示范课或讲座培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深圳标准培育河源教育新样板。一位支教教师说,“在具体的支教工作中,我们强调两个原则:一是服从受援单位的安排,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能做最大贡献的地方去;二是必须用‘深圳标准’去工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龙川组有宝安区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2名,高级教师6名,研究生学历5名,宝安区兼职教研员5名,宝安区高层次人才1名。为实现支教成效最大化,龙川组早早整体规划宝安·龙川“种子教师研修”项目,依托宝安学科教学教研成果,组织开展多种学科研讨活动,通过团队协作培养一批扎根本土的学科种子教师,促进龙川教育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紫金组钟秀娟老师在给孩子解答疑难

与此同时,支教组还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对河源老师进行手把手的传帮带。

紫金组组长钟秀娟从教20载,曾获得国家、省、市、区级教学比赛特等奖、一等奖80余项,是“全国百佳示范课教师”。“山区条件虽有限,但可以从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上下功夫。”钟秀娟说。作为“名师工作室”领头人,她以新课标和整本书阅读教学为抓手,深入开展教师专业能力培训,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一年来,她先后20余次将自己工作室活动下沉到紫金的乡村学校。足迹遍布全县16个乡镇的大小学校,听课调研,了解乡村教师最迫切的需求,有针对性、有主题地列出工作室“送教菜单”。紫金县英语教研员赖艳芳说:“‘名师工作室’为全县英语老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最有力的专业支持。”

为了发挥“传帮带”作用,源城组组长王丽与学校青年教师钟伊婷、黄春燕结成师徒,一起“磨课”共同成长。东源组组长骆奇两个学期进行多次公开课、讲座,受益老师逾3500人(次)。在学校六年级质量分析会上,他针对学生基础差的情况,给六年级老师介绍了“每天三道题”的做法,经过老师们一段时间的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因地制宜制定“成长套餐”

在支教过程中,各支教教师因地制宜,以“深圳标准”为前提,依据受援地的实际情况,尽自己所能、急河源所需,不拘一格为孩子们创制各式各样的“成长套餐”,亮点频出。

和平组支教教师参与设计德育与社团活动等图册、海报、视频制作50余项,创办了特色足球社团、线描画社团等,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和平组周培根老师在上课

贺新国来自全国教育强区深圳南山区教育名校,凭借扎实过硬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与贡献,曾获得省级优秀教师、省人民政府二等功及省级优秀教育工作者金牌等殊荣。针对学生普遍阅读量不够、作文“挤牙膏、靠拼凑”的痛点难点问题,她对症下药,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阅读、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写日记或小作文,全班集体大作文10次、作文专题指导10次,并组织班级辩论赛、校园写生课、“快乐阅读”等相关活动5次,通过多阅读、勤练笔、适时有效指导,学生的作文有了明显的进步。连平县实验小学周校长惊喜地说,现在学生们越来越喜欢上语文课了,从他们课堂上亮亮的眼睛就能看出来。

为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王丽自费购买百余本图书建立“悦读吧”班级图书角,她还组织四五六年级师生举行高埔岗学校第一届“阅读点亮童年——我最喜爱的一本课外书”演讲比赛,种下阅读的种子。

连平组贺新国老师与孩子们

为推广阅读活动,去年9月10日,龙川县教师书吧成立。龙川县支教教师捐赠教研书籍8000多册,建成宝安支教队捐赠书籍专柜。支教团队还持续开展“名师荐读”“读书分享”等活动,还向卓峰学校、老隆二小、登云中学捐赠各类书籍8600本,价值超21万元,带动家庭1000多户,惠及人员3000多人。

送教下乡,是支教老师们为河源乡村学校老师制定的“成长套餐”。据了解,去年一学年,深圳市河源支教队组织教学资源送教下乡134次受到村小师生的热烈欢迎。送教送培下乡,将帮扶成效扩展辐射到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面。

以紫金组为例,为破解山区教师成长慢的难题,紫金组派出了龙华教育“张桂梅”团队,首批48名教师,2022年再次选派41名支教教师,定期开展每月“三个一”送教下乡活动,即每月至少一节公开课、一次讲座、一次下乡指导,把龙华教育先进的办学理念、机制和教育教学思想带到紫金,提升当地教学、教研水平,成为紫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孵化器”。

引资助学爱心满满

据了解,在做好教研工作的同时,深圳市河源支教队还积极牵线搭桥,引进湾区社会资源捐款捐物,弥补受援学校短板。据不完全统计,短短一学年,深圳市河源支教队已累计组织捐赠物资1500多万元。

和平支教组与当地老师进行教学研讨

和平组组长周培根积极发动支教教师爱心捐赠,为和平县孩子们捐赠了图书、体育器械等爱心物资。紫金组通过设备捐赠和课程引入的形式,协助紫金教育打造3所信息化与课程融合示范校,为县城5所中小学开设“3D打印”“人工智能编程AI”“创客教育”等课程资源,推动紫金县信息化与课程融合。

“每个月都要送教下乡,有一次到蓝塘镇龙渡小学,6个年级有70多个孩子,多是留守儿童。事前我们联系龙华区龙为小学捐赠了价值近1.5万元的学习用品、新校服、教学设备等。孩子们收到新校服后非常开心。”钟秀娟说。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原标题《深河共建 圳在帮扶 心怀大爱甘奉献 教坛不觉已春深 记深圳市河源支教队》)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刘一平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彭文蝶 桑晓 张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