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小米在其亦庄产业园展示了一系列智能制造创新成果及其工业应用,在国家级“3C智能制造创新联合体”成立一周年之际,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3C智能制造创新联合体(下称“联合体”)于2022年7月成立,由小米牵头组建,并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的国家级创新联合体。各家成员单位围绕制造业发展的实际问题联合攻关,旨在全力推动中国工厂生产线以更加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高效率的方式生产运行。
在联合体成立一周年汇报会上,小米和合作伙伴展示了工厂数智系统架构、数字孪生动态调优、5G固移融合网络、屏幕AOI检测、柔性材料组装、自动化线体智能控制等领域创新成果,以及一系列具体的技术突破。
自研MES系统实现柔性生产,小米智能制造再迈新台阶
牵头成立联合体一年后,小米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自研能力实现又一次跃升,并有力带动了创新成果走向产业链的推广应用。
一年来,联合体在智能制造的先进工艺、高端装备及数智系统三个领域实现了20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针对10多个具体的生产一线场景打造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极大提升了整个工厂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据悉,在前述技术的支持下,小米的智能工厂产线自动化率已经达到80%,综合效率领先业内30%以上。
技术突破还为产品质量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以生产车间的测试系统为例,小米自研的创新影像测试和屏幕AOI检测系统,以更敏锐的感知,更高精度的检测,更高效地实现了产品功能的检测。其中,在新技术和创新设备的加持下,小米智能工厂的影像测试效率提升了100%,更严格的客观标准替换人的主观判断,保证了手机影像系统的一致性,大幅提升了手机的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口碑。这些先进工艺和创新解决方案,在小米智能工厂大规模验证后,将向产业链企业推广,助力实现整个3C领域的产业升级。
技术布局前沿,进军智能制造优势突出
小米能够牵头组建这一国家级创新联合体,背后有其必然逻辑。小米是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旗下拥有丰富的智能手机产品线,以及AIoT智能硬件产品。因此,智能制造早已深深刻入小米的基因。庞大的消费电子产品矩阵,让小米对提高产品工艺水平及生产效率有着永不满足的追求,对智能制造的探索也倾注了重要资源。
具体来说,小米在智能制造领域有着三大独特优势。第一,小米深厚的技术积淀能够复用于智能制造领域。小米在物联网、AI、机器人、大数据和云等领域均有长期且持续的技术布局,其中仅AI领域就有超过1200名研发人员。第二,小米在产业上下游布局广、对制造业理解深刻。小米不仅有手机,还拥有庞大的生态链产品,在产业上下游拥有强大的资源整合和协同能力,也为小米深耕智能制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第三,小米在研发方面有坚定不移的长期投入。小米公司成立13年来,研发投入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
“自建工厂+产业投资”,小米全链路赋能产业创新
入局智能制造领域后,小米正以愈加清晰的全链路赋能产业链。一方面,小米自建智能工厂,以自身工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探索,带动供应链工厂向前革新;另一方面,小米通过产业投资布局,多层次赋能被投企业,推动被投企业的数字化及智能化转型。小米倾注大量资源加快自身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探索步伐。截至目前,小米在亦庄自建的首个智能工厂已投产近四年,在多个方面做到了业内领先,其生产效率相较代工厂最先进的工厂还提升了25%。目前,小米已经把部分在智能工厂打磨成型的产线设备及智能工厂系统体系向供应链企业输送,有效提升了供应链企业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效率。
联合体科技创新的持续深入,势必进一步放大这两条路线的产业赋能效果。更多成员的加入,也意味着有更多的创新力量,推动更多创新成果涌现。而小米持续加码的科研投入,将为智能工厂的持续创新提供深层动力,也势必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开拓创新,加快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的步伐。
编辑 赵璐 二审 玄伟东 三审 邓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