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人抑郁了,我们可以这么做……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2023-07-06 19:37

7月5日,歌手李玟不治离世的消息在各大社交媒体刷屏。

谁又能相信在舞台上开朗的李玟,会选择轻生离开?在歌手李玟姐姐李思林发文中,多年来李玟饱受抑郁症的折磨。

为什么乐观开朗的人也会抑郁?如果家人患有抑郁症,我们如何与他们相处呢?6日,深圳市康宁医院危机干预部主任位照国教授对此进行解读。

抑郁症发病2个高峰年龄段:20岁左右和40岁左右

全球约有3.5亿抑郁症患者。尽管与遗传有关,抑郁症也称得上是一种“时代病”,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压力密切相关。

2019年《柳叶刀·精神病学》的研究首次报告了我国的抑郁症患者中,女性约占65%,67%的抑郁症患者超过35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心境障碍诊治中心方贻儒教授指出,抑郁症发病有2个高峰年龄段:20岁左右和40岁左右。

抑郁障碍有哪些临床表现?位照国教授介绍,抑郁障碍有五个主要临床表现:

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和悲观;

感觉思维能力受到抑制,并且常常考虑消极的事情;

意志活动减退,并不愿参加各类日常活动;

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

出现睡眠障碍、乏力、食欲下降等各类躯体症状。

以上是常见的抑郁症状。另外还有一些常见表现,如吃不好饭、睡不着觉、工作上好像总是不太上心或者懈怠,包括有时候可能说话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

位照国教授提醒,如果你的家人近期持续性地出现这些情况,你就要警惕了——他有可能出现抑郁的问题。

抑郁症隐蔽性强,重视藏在微笑背后的抑郁

李玟开朗爱笑,然而她受抑郁症折磨多年。

一个总是微笑的人,也有可能患上抑郁症。这种情况在临床被称作“微笑抑郁症”,又称“微笑面具综合征”,属于隐匿性抑郁症。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介绍,隐匿性抑郁症是非典型抑郁的一种形式。

位照国教授表示,抑郁症有很强的隐蔽性,尤其是在疾病的初期,从外观的各方面表现看起来与常人无异,所以会导致我们对抑郁患者产生很多误解。

误解一

人们常常不把患者的“不高兴”当成情绪问题,而认为是态度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误解。

误解二

对于抑郁症患者的另一个常见误解,就是认为抑郁症患者意志不够坚强。

其实不是他意志不坚强,而是他内在的痛苦情绪、注意力、认知功能的各种反应,都让他无法做到。

这其实是疾病的一种症状。

误解三

很多时候出于关心他们,常常会把一些我们认为“应该可行”的事情强加于他们身上。

但是我们认为可以的事情,以他目前的能力和状态无法做到,就像一个运动员受伤了还参加训练,自然他的成绩就会变差,这不说明这个运动员主观上不努力,这是客观原因导致的,成绩不好不赖他。

误解四

由于家庭当中各种复杂的因素常常会导致我们觉得他就是主观伪装的,为了博得家人对他的关心。

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很痛苦的,没有办法伪装。

防抑郁症,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位照国教授表示,很多情况下的轻生是可以预防的,当我们发现身边的人有轻生时,可以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倾听他们的心声,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员帮助,拨打心理热线,限制轻生工具的可得性。

在日常生活中,位照国教授建议市民可以跟朋友散步、游泳、打球,有氧运动是最好的防治抑郁症的手段。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保持平衡很重要。及时调整和管理自己的压力,负能量的压力可能会导致或加重抑郁症。市民也要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有一颗感恩的心。

饮食健康和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垃圾食物会带来垃圾心情。市民要少吃高油、高糖、高盐的食物。建议有轻度抑郁的人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像粗粮、鱼等。充足的睡眠是保持好心情的重要武器。如果有不开心的事情,多跟家人和朋友聊天,不要把事情憋在心里。

如果已确诊抑郁症,要听医生的话,该吃药吃药,一鼓作气治愈为止。有些中重度的抑郁症,仅靠调节情绪是无法痊愈的。

家人抑郁了,我可以这样帮助他们

“如果你的家人诊断为抑郁症,你不妨了解一下这个疾病,尝试着去理解他们。”位照国教授表示,可以尝试与他们建立沟通,多陪伴他们,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倾听本身是具有疗愈作用的。

避免评价攻击,多听少说,少评价、少归因、少下结论,避免对他们进行各种各样的要求,也不要带有期望,这容易给他们带来压力。

要保护他们,避免发生恶性、极端的意外。

在他们没办法克服痛苦的情况下,受情绪的影响,容易产生自杀的想法,作为家人我们要做好监护。

如果病人抑郁严重,出现了拒食、自杀等危及病人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这时家人有义务也有责任想各种方法带病人尽快就医治疗,而不是一味尊重病人的意愿,有时家人会心疼病人觉得看医生会名声不好、医院环境不如家里、病人会责怪自己等原因拖延就医,这是一种误区。核心问题是病情,病情得不到解决其他都是无用的,因此舍本逐末的做法需要警惕。

如果你也深陷情绪泥潭,不妨点开这个“倾诉陪伴”小程序。

1. 扫描识别以下二维码进入【倾诉陪伴】小程序;

2. 选择日期,预约心理咨询师。

还可以拨打“安心热线”

(原标题《如果家人抑郁了,我们可以这么做》)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刘琨亚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