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科学城的建设引人关注。为推动智能建造与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装配式建筑市场氛围,6月30日,由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光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年光明区预制式学校建筑工程现场观摩会活动”在光明科学城举行。
记者从光明区住房和建设局获悉,开展观摩活动的长圳片区预制式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开创性提出“可拆卸、可周转、可重复利用”理念,应用中建海龙独创的螺杆套筒连接系统专利技术,在快速建造、绿色建造等方面彰显优势,正是光明区高质量完成深圳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任务、以新型建造方式助力加快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又一示范性力作。
光明科学城效果图
将长圳片区预制式学校打造成智能绿色建造典范
作为光明区重点民生工程之一,长圳片区预制学校项目建设备受各界瞩目。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小学42个班、幼儿园12个班、运动场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建成后将满足小学1890人、幼儿园360人的教育需求。
为确保完成任务,中国建筑国际集团将长圳片区预制式学校项目列为内地年度重点工程。集团领导多次深入项目现场调度指挥,并组建精英团队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项目自去年11月17日开工截至目前,该团队与全体参建单位一道,克服了极端天气等重重困难,秉承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智慧化的建造理念,顺利实现各项节点目标,为接下来的移交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
这一项目开创性提出“可拆卸、可周转、可重复利用”的绿色建造理念,采用模块化集成建造技术,相比传统建造方式,建造工期减少近三分之二,只有不足9个月时间;节省70%的现场用工量,减少75%以上的建筑垃圾和25%以上的材料浪费,彰显出在快速建造、绿色建造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
同时,项目采用了全周期智能建造解决方案,实现了设计端BIM、工厂端MES系统和施工端C-SMART系统的数据联动,向光明区乃至全社会呈现了现代建筑业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的新形象。本次观摩项目采用了钢结构模块化集成建筑施工技术、全预制混凝土框架、装饰装修一体化设计等技术体系,以101分的高分通过装配式技术评审。
深圳市作为住建部发布的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持续积极引导建筑企业科技创新,打造数字建造、智慧建造、绿色建造为一体的“深圳品牌”,持续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宝军告诉记者,作为深圳最早从事装配式建筑科技研发、生产、实施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中建海龙认准光明区对于深圳未来发展的引领价值,在光明区设立了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模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同时是全国首个把模块化集成建筑产品作为主营业务的科技公司。接下来,他们将充分发挥建筑科技优势,持续强化现代建筑科技的研发和推广,加速科技成果在光明区转化与落地,以新型建造方式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作出更大贡献。
全市首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4个落户光明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建筑业,加快推动向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深圳建造品牌”。作为国家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智能建造试点城市,深圳市装配式建筑建设总规模达到7501万平方米,在新建建筑面积占比达到49%,有24个项目纳入第一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着力打造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慧施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中国规模最大的装配式保障性住房凤凰英荟城集中办理入住。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亮眼的成绩,离不开各区和全行业的共同努力。市住房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尤其是光明区在推动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发展、探索智能建造技术应用示范中积极作为,无论是量的推进、还是质的提升,都在全市名列前茅。在今年全市智能建造试点项目征集行动中,光明区先试先行、积极作为,首批24个项目中有4个落户光明,其中就有本次观摩活动的长圳片区预制式学校。该项目采用装配式模块化建造方式,在实现高效、优质建造的同时,积极探索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全过程全环节的数字化应用,体现了较高的智能建造水平。希望与会各单位通过本次观摩活动,多学多看、深入交流,把学习经验应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
市住房和建设局与会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希望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共同推动深圳市加快打造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的现代建筑产业,努力构建深圳现代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同时也热切期待,走在前列的光明区能进一步发挥先行示范作用,打造更多智能建造的“光明示范”,继续为全国建筑业改革创新发展提供深圳经验、贡献深圳智慧。
逐步形成绿色低碳建设的“光明模式”
光明区又是怎样通过不懈努力为深圳经验深圳智慧提交光明答案的呢?
光明区始终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内涵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路径,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应用,全面提高建造过程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水平,服务“新城建”,对接“新基建”,加快推动转型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光明明湖城市公园。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杨少昆 通讯员 王卓敏 摄
过去四年,光明区瞄准深圳北部中心城市定位,高水平谋划、系统性重构、超常规推进,开启了光明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新时期。光明区在市住建局的支持和带领下,绿色、低碳、生态建设已实施15年,从单点实施到系统化推进,逐步形成了绿色低碳建设的“光明模式”。2018年4月,光明区以优秀的评定等级成绩顺利通过住建部、市住建局共同组织的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试点专家组的验收,专家组对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成果予以了充分肯定。
2023年最新出台的《深圳市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提出,要用制造业思维革新建造体系,围绕建筑产品对建筑行业产业链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大力推广模块化建筑推动建筑实现“产品化”交付,真正做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的“像造汽车一样建房子”。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高质量完成深圳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任务。从《深圳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2018-2020)》的印发到最新《深圳市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的出台,光明区积极贯彻落实装配式建筑高质量落地的工作部署。例如,库马克大厦是华南地区第一栋装配式钢结构高层建筑、广东省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装配率达92.1%。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相比,该大厦节约混凝土材料57.7%、节约脚手架91%、节约模板100%,节能环保效益突出。另外,光明区长圳保障性住房项目——凤凰英荟城获评全国首批智能建造试点,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装配式公共住房项目,荣获广东省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BIM一体化协同设计等7项关键技术国家示范工程。
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深圳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光明区积极报送通过的深圳市第一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数为4个,且最多,分别为薯田埔第三学校、合水口学校、荣胜小学建设工程、长圳片区预制式学校项目。其中,荣胜小学、长圳预制学校项目为光明区首批模块化学校类建筑,采用了钢结构Mic模块化技术,为保障学位供给,实际工期不足9个月,充分体现了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钢结构模块化建设高效率施工的特点。
长圳保障性住房片区学校教学楼封顶。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杨少昆 摄
为建成一批高效益、高质量的新型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光明区将以此次观摩会为契机,紧抓“双区”驱动、“双驱”叠加、“双改”示范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扩大装配式建筑实施范围,推动装配式建筑规模化发展。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光明区和全市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未来的发展空间必将更加广阔和深远。
(原标题《光明打造新型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编辑 郑蔚珩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张露锋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