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建设国家实验室“预备队”,深圳实验室占据四家
——深圳实验室集群瞄准“国家队”
8月12日,读创/深圳商报记者在位于光明区高科国际创新中心的深圳湾实验室过渡场地看到,科研人员正在使用多光子激光扫描显微镜、超高分辨质谱仪、光片扫描显微镜等大型科研仪器开展课题研究。
两个月前迁入光明的深圳湾实验室(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广东省实验室)是深圳市继鹏城实验室(深圳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之后,启动建设的第二间广东省实验室,目前已有115名科研人员和27台科研设备进驻开展研究工作。
△深圳湾实验室入驻光明。 读创/深圳商报资料图片 王海荣 摄
据介绍,深圳湾实验室由深圳市科创委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共同举办,协同深圳市以及香港和澳门相关领域具有研究基础和应用优势的单位合作共建,重点开展生命信息、生物医药、医学工程等方向研究。按照规划,深圳湾实验室5年内将建设150个科研团队,人员规模达2000人,形成包括中外院士在内的各类领军人才梯级队伍。
△科研人员正在深圳湾实验室内开展课题研究。 读创/深圳商报资料图片 王海荣 摄
2017年启动建设的广东省实验室以国家实验室落户广东为主要目标,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为了瞄准新一轮创新驱动发展需要,培育创建国家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做的准备。在已启动建设的10家广东省实验室中,由深圳举办或参与的有4家,包括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
△鹏城实验室石壁龙园区一期工程开工仪式。读创资料图片
去年5月,位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重点规划片区的鹏城实验室石壁龙园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目前,建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据统计,鹏城实验室人员规模已达1800人左右,包括26位院士,初步建设了“鹏城云脑”“鹏城靶场”“鹏城云网”“鹏城生态”等四大科学装置。
深圳还以建设国家实验室为引领,推动创新载体“多平台”齐发力。目前,已累计建成基础研究机构12家、诺奖实验室1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6家,各类创新载体达2642家。已建成无线通信接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为)、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3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获批建设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深圳应用数学中心由南科大牵头,主要围绕网络信息体系、精准医疗应用和生命科学中的建模与计算三个方向开展研究。
(深圳商报供稿)
编辑 李耿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