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晴
在香港岛及九龙半岛曾遍布骑楼式楼宇,它们毗连而建,用石柱支撑楼上伸出的空间,如同“骑”在行人路上。地铺前面形成一条有盖的行人路,为途人遮阳挡雨,楼上住宅又可增加空间。但随着城市发展,旧区重建,唐楼变成高厦,香港骑楼似乎已经悄悄走进了历史。
但,真的是悄悄吗?

近十多年来,香港社会上掀起本地史热潮,市民对旧建筑拥有一份情怀,特别是满载集体回忆的城市景观。香港中华书局在这些年出版了不少香港旧建筑相关的书。于2015年出版的《香港骑楼》便是其中之一,为了留住消失中的骑楼倩影,两位作者收集了大量相片和数据,尝试用图像记录一个时代的港人集体回忆。
今年,作者又重新走访书中骑楼,像拜访一个个老朋友般──他们日子过得怎样?胳膊腿有没有退化?是否依旧安在?于是,便有了《香港骑楼》(第二版)。

《香港骑楼》林蔓莉 王新源 著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2023年5月
让我们跟着作者来看看香港骑楼的前世今生。
骑楼的“出生”
十八世纪下半叶,去到印度南部贝尼亚普库尔(Beniapukur)的英国人,为了适应当地炎热的气候,便借鉴了当地加宽屋檐的做法,在住宅前加建外廊用以遮阳,这种建筑很快被当地人效仿并称之为“verandah”,亦被拼写为“veranda”。“verandah”一字源于当地方言,在1822年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的词典中还只是被解释为“晒台”。英文解释为“where things may be dried in the sun”,意即“阳光下晾干物品的地方”。直到1868年在香港出版了第一本华人编著的英汉词典中(作者邝其照又名邝全福),才首次被翻译成“露台、天台、骑楼”。由此可见,现在的回廊“verandah”这个词早期亦被翻译作骑楼。“verandah”词义的演变,证明这种利用外廊遮阳的建筑物极有可能就是现在骑楼的前身。
鸦片战争后,这种建筑风格于香港出现,最类似骑楼的香港遗迹可追溯到1859年建造的旧赤柱警署,这类建筑或许就是香港骑楼的雏形。香港骑楼是英治时期的特色建筑,是中西文化交融后的产物,不一定从东南亚传入,二者之间应是以英国殖民者为媒介互相影响的,并经香港不断北上,传至广州等地。
与广州式骑楼不同,由于香港曾为英国所管治,民居骑楼留存着官立建筑特色。像现存的香港公园的旗杆屋(建于1846年)、深水埗医局(建于1963年)等等,这些建筑有类似传统骑楼的特征,而在传统骑楼身上亦可看到这类建筑物的风格特征。

▲九龙旺角上海街骑楼群。
骑楼的“成长”
骑楼多见于十九世纪中后期至1960年代的中国南方地区──因为气候湿热,夏季温度高、降水量大、台风较频繁,像骑楼这类具有防雨、防风、防晒功能的建筑自然而然成为主流。
香港曾经到处遍布骑楼街。骑楼式建筑常见于唐楼,一般是建筑物下层以若干根石柱支撑,形成走廊或行人路;底层多为店铺使用,二楼以上则为住宅。为了能够充分采光,骑楼一楼以上的建筑墙面镶满了玻璃窗。商住混用是香港骑楼的一大特色。
以前笔者对骑楼实在不甚偏爱。原因很简单:没有在骑楼居住过,也不曾在骑楼地铺打过酱油。没有经历,便没有怀念。
后来书编多了,在整理一些旧照片时,总看见旧日香港的骑楼街景:骑楼底下为生计奔波的市民来来往往,马路上车水马龙;往上望,可能在髹上绿漆的木窗或铁窗框边,悄然伸出几根竹竿,晾着三两件衣服;而骑楼柱与柱之间踩着稳定的节奏,延伸至长街尽处的灭点。如此这般,充满烟火气的繁华,也有漫漶时光的美。
再后来,有次去广州旅行,并不是专门去寻,但一抬头,忽然间整条骑楼街撞入眼中,立体的、实在的。所有影像在那一刻似乎终于找到了历史的落脚点。
在编《香港骑楼》(第二版)时,笔者竟发现自身经历与作者出奇一致。作者说:“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一排排三四层高的骑楼,早期的香港人衣食住行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进行的。后来偶有机会游览广东等地,才发现这样的景象原来就是广东各地的缩影。”广州目前仍保留着不计其数的骑楼,完整的骑楼街景至今尚存,如上下九步行街、人民南路等。
因此,没深入了解的人常常用“广州式骑楼”来形容香港骑楼,其实不然,广州式骑楼普遍被认为于1920年代才出现,但从本书图片中可见,香港的骑楼群在十九世纪末已经普遍存在了,当中最经典的骑楼莫过于现在保育良好的和昌大押。

▲香港岛湾仔庄士敦道60至66号四层高骑楼建于1888年左右,是有记载的香港仍存在的最早骑楼,这是该建筑活化修复前的照片。摄于2002年。
现称“和昌大押”的骑楼位于香港湾仔庄士敦道60至66号,由四幢相连、设有长廊式阳台的楼宇组成,楼高四层,分别建于1888至1900年代,土地由填海所得,建筑物已有逾百年历史。当年,庄士敦道66号“和昌大押”的原主人为裕泰兴创办人香港当铺大王罗肇唐,64号由“余氏宗亲会”于1966年购入,地铺为“均记”雀鸟店,回廊天花挂满鸟笼,传出吱吱喳喳的叫声。至于62号及60号A地铺则先后由百货商店、时装店及美容店所据。
骑楼的“死亡”与“重生”
骑楼作为商住两用的建筑,一开始绝非什么天姿国色的建筑艺术品。它跟你和我以及绝大部分的普通人一样,懵懵懂懂地出生,营营役役地生活。突然有天,发现自己老了,木窗和铁窗上尽是岁月痕迹,山花的雕饰被磨平,外墙斑驳,楼柱柱身广告字眼换了一茬又一茬,已不成样子。从前在马路对面的、在身旁两侧的其他骑楼,一幢幢逐渐消失;一看新来的朋友,个个高大靓丽,年轻时髦。
作者说:“为数不多的骑楼,散落于高楼矗立的石屎森林中,倒也形成一道香港独有的新旧交织的风景,亦造就了密集楼宇间‘矮小美’的格调与美丽的转角。”是实话,也难掩唏嘘。

▲旺角砵兰街130/132号两幢相连的三层高骑楼,摄于2012年,如今已经拆除消失。
书中的骑楼主要是在2012年开始记录,因出版第二版的缘故,作者重新巡访了书中的所有位置,赫然发现,许多骑楼面目全非。岁月更迭,尤其在业主、租客和商户的任意修葺下,为了拥有更大的室内空间,很多人会把阳台以窗封上,在顶楼搭建铁皮屋,便难免在过程中毁坏部分结构,甚至把具有历史价值的部分直接拆掉。
当然最受瞩目的变化是彻底消失。在书中收录的100幢香港骑楼中,过去十年间,已经有超过10幢骑楼消失于世。
近年,香港特区政府对环境保育愈加关注,终于也留意到了这些“夹缝求生”的骑楼的价值,并将其中部分骑楼列为历史建筑进行保育。像建于1930年代的皇后大道东186至190号的骑楼,是为数不多的三幢相连式骑楼,现已完成活化,正式租予香港传统饼食的奇华饼家为旗舰店。另外,上海街的骑楼活化项目也已完成,成为年轻的消闲文创区。
关于保育,那又是另一个充满学问的课题。保育不能够一味追求时尚艳丽,而需要确保“修旧如旧”,才能让古迹焕发光彩。上述两个保育项目,笔者也曾到访,由里到外转了几圈,确实有非现代建筑能带来的复古与精致质感。但与旧照片一对比,似乎又少了点什么。
建筑物的一生,与人相似,生老病死都不缺,社会与生活会赋予它们经历、磨炼、伤害,时光终将这些酿成细水长流的故事感。
有故事的人,和有故事的建筑,都很迷人。
人都爱听故事。
编辑 刘珂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01:00#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深圳,创新之城,活力之都,邀您共赴十五运之约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以创新为魂,活力为韵,正张开双臂欢迎四方来客。在这里,高楼林立,平安金融中心直插云霄,深圳湾“春笋”展现滨海艺术魅力,市民中心如大鹏展翅,彰显行政心脏的活力。 深圳还是“千园之城”,1320座公园如绿色明珠镶嵌城市,大鹏半岛的碧海银沙与梧桐山的云海日出,让人流连忘返。漫步南头古城,千年文脉与现代文创交织;走进大芬油画村,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十五运会期间,深圳更添独特魅力。在宝安欢乐剧场等智能场馆,AR导航、AI机器人服务等前沿科技,让您体验未来之城的精彩。赛事之余,您可参与“全民全运”系列活动,在虹桥公园自由式小轮车赛场感受激情,在深圳湾畔的马拉松赛道尽览山海美景。 十一月的深圳,阳光与激情同在。让我们相约深圳,在十五运的青春礼花中,共赴一场创新与活力的盛宴!
01:11#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亲爱的全国各地朋友们: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我的城市,那一定是“奔跑”。深圳,就像我们班那个永远充满奇思妙想的同学,永远在创造,永远向前。 站在莲花山顶俯瞰,你会看见这座城市的心跳——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深南大道上车流如织。但深圳的魅力不止于此。周末的深圳湾,白鹭在红树林上空划出弧线,远处香港的青山若隐若现。科技园的深夜,大厦里依然亮着点点灯光,那是无数梦想在发光。 这里是大疆无人机起飞的地方,是腾讯QQ诞生的摇篮。走在华侨城创意园,旧厂房变身艺术空间,咖啡香混着油墨味;盐田港的巨轮鸣着汽笛,把“中国制造”送往世界每个角落。 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带着各自的乡音和梦想,把这里变成了家的模样。 朋友们,欢迎你们来看看这座“奇迹之城”。来感受创新的脉搏,看看科技与自然如何共舞,体会什么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座城市,会用它年轻的心跳告诉你:梦想,永远值得奔跑。 深圳准备好了,期待与你相遇!
这个知识你知道吗?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