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青
赵倚平写得一手好字,乍一看和启功老的手笔颇相接近。
字好最大的福利就是可以自己题书名,无需求诸他人,这本《且从诗句看青史》即是。翻书一看,才发现里面的插图俱出自赵倚平的手笔,形式不拘一格,有长联,有短行,还有信笺,加上钤印落款,连缀起来犹如一个小型的书法作品欣赏,读文之余兼得书法之趣,算是意外之喜。
此番读书,犹如撞进了一个现代文人的古意盎然的诗意世界,可以揣想出作者闲暇之余,读诗读史,挥笔成文,研墨抻纸、挥毫泼墨的自得自在。
1
书中的40余篇文字所涉诗篇,一不从名篇,二不拘名人,作者只取自家偏爱的咏史怀古诗一瓢,从诗句的缝隙中寻找历史的细节,以诗证史,以史解诗,诗史互证,颇多新意。
正因如此,我读到了好多颇具“新意”的古诗,还有自以为熟悉的名诗人的冷僻之作,尤其是发现了不少冷门的诗人。以诗窥史,历朝历代的同题之作,作者可以搜求到的,俱附在文后,文章的时间轴和空间轴双双延展,在对比中生出无数鲜见,算是附赠读者的额外福利,读来颇为过瘾。
▲赵倚平:笔名五味子,祖籍陕西蓝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杂文学会副会长。著有《漂泊心绪》《五味字》《蜘蛛不好吃》《深夜记》(获深圳第六届十大佳著),编著有《鲁迅论中国社会改造》等。
开篇之作《一富贵,就相忘》,题目倒也寻常,但提到的所引宋代诗人王禹偁的《荥阳怀古》相对冷门,诗中所咏的汉将纪信,在著名的汉代“功狗”中也名不见经传,赵倚平以诗证史,为其鸣不平。除了王禹偁咏纪信,宋诗人徐钧也有一首《纪信》,也抒一样的情。而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不断地轮番上演。
“一富贵就相忘”的,还有刘备的相忘徐庶,唐诗人崔道融《过隆中》因而叹息:“可怜蜀国关张后,不见商量徐庶功。”
当然也有闻过则改的,如晋文公重耳和著名的介子推的故事,虽然结果不如不改。文章的首尾俱以重耳和介子推的故事张合,细节丰富,经营有序,更以长联式手写诗句,破常规版面铺排,颇见巧思。
提起袁枚,一般都喜欢他的《清园食单》,书中读到同题的《三垂冈》,眼前一亮,而这篇《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写的是唐末晋王李克用与其子李存勖的故事,因是老家山西历史,难免事事关心。
读完《特地通宵过钓台》,才知原来是宋代才女李清照的诗句,金兵再次南犯,李清照由临安乘船去金华躲避,夜过钓台,有感而作:
巨舰只缘因利往,
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
特地通宵过钓台。
年少迷李清照,但谁会留意这一首呢?此番遇见,先道惭愧,再叹幸好。
《且从诗句看青史》
赵倚平 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2022年9月
2
作者在诗作的汪洋里探珠得骊,乐趣横生,处处流露出热爱的底色,以诗窥史,这样的文章貌似容易,其实骨子里是作者诗史知识的勾连,既需知诗作本身,也得熟悉诗人的经历,更得知道作诗之时的背景。而诗人或词人的个人命运,尤其是政治命运,往往跟时代背景环境密不可分。讲诗离不开诗人,讲诗人自然也离不开当时的历史环境,诗文互证自然是读诗的正途。
更难得的是往往在诗作个别字句在版本不一的情况下,上下搜求,借助专家的力量,客串起“考证校验”的工作,这是作者下功夫的细节处,也是读者有兴趣的着眼点。
作者也是热爱鲁迅的,鲁迅在书中关键场合,每每出场佐力,更不用说文中弥漫的浩然“鲁气”了。遇有不平事,自然要发声。
作者长假从浙江开车回深圳,被桐庐导引,一时兴起,便修改路线,趁机寻访严子陵钓台。见严子陵塑像上方题有“光武故人”的匾额,作者觉得好笑,顺手感叹:“严先生拒绝的东西,后人却相当看重”。
历代吟钓台的诗多,作者请出的是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激赏的“尤雅者”,明末诗人戴冠的七律《钓台怀古》,因其“首尾浑成,精神满腹,可以传世。”
本来一路兴致盎然跟着作者的文字游好山好水,文末作者面对严先生扪心自问:有没有守住做人的底线?在多大程度上洁身自好?
临了这么一句绵里藏针,不由让我后背挺直,急以手扪心。
▲赵倚平书法作品。
3
书中40余篇文章分为三辑,我最喜欢的是第三部分,作者追寻诗人的踪迹,从蓝关到韩山是沿着韩愈的足迹探访;最眼馋的是作者探访王维辋川的经历,前后五次的探访,像连续剧般一一开启,周遭的变迁,时代的针脚俱在其中。
感受最深的是有点像考古报告的《从焚书堆到坑儒谷》。想当初杜牧笔下连绵不绝、富丽堂皇的“阿房宫”,考古专家实地发掘后才发现阿房宫原来只是一纸蓝图,有夯土有地基却从来没有什么宫殿,而传说中烧了三天三夜的项羽放的那把火,也不过是子贡所说:“天下之恶皆归焉”之故,项羽不过是历史长河中无数背锅侠中的一个。
“焚书坑儒”作为秦皇的罪证之一,写进了历史书,已成常识,但事情的真相如何?在哪里烧的?现在是什么样子?作者未见焚书台,先见“灰堆村”,而灰堆村与焚书台距离还很远,与想象中的不一,当地一位扫街老人的解释倒是言之凿凿:烧书台的灰飘到这里来了。而鼎鼎大名的“焚书台”不过是左前方不远处影影绰绰的一个高高的土台。宋人早有言在先:“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
坑儒到底如何坑法?到底是机弩射杀还是活埋?坑儒纪念馆筹建处于1994年有碑文记录,汉人纪其事,说是诱骗儒生进谷中解辩为何冬天结瓜,然后填土活埋。原来唐朝杨贵妃“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当地温泉资源,早在秦初民间就发现可以冬天结瓜,不成想却成了坑儒的诱饵,为之一叹。
焚书台引出灰堆村,坑儒处附近还有一个砚湾村,砚湾又读砚洼、砚瓦,传说秦时太学在此,坑儒时,因将儒生砚台在此砸毁因而得名。原来坑儒时,儒生所用之物也一并损毁,历史的细节因此又多了一重。秦晋相邻,砚瓦读音也是一样,我小学时每天中午要写毛笔字,砚瓦是必备之物。
▲赵倚平书法作品。
作者实地寻访的好处就是可以亲眼看到山川地貌,可以驰骋想象,现场勾勒再现历史的情境。读文犹见人。作者十八般武艺,样样抡起来,也端得好手段,边塞诗,在他读来就是前线发回的简讯,他读诗技痒,一时兴起,把岑参的边塞诗改成两通新闻稿,妙趣。
都说深圳人爱搞钱,但业余闲暇,精神世界也可以悠然自得,无比富足。
赵倚平《且从诗句看青史》,算是窥到忙碌深圳人内里丰盛精神生活的一角,颇让人欣羡。
编辑 刘珂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