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兄靓声|第92期:夏至原创散文《道是无晴却有晴》

2023-06-20 19:34
收录于专题:曾兄靓声
摘要

读一首诗,品一盏茶,寻一份静,走进曾兄靓声读书会,让我们一起分享阅读及朗读的心得体会。




朗读者:曾兄

作者:潘之江

音频制作、技术处理:邬运河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录音时间:2023年6月17日


 //  

读一首诗,品一盏茶,寻一份静,走进曾兄靓声读书会,让我们一起分享阅读及朗读的心得体会。



道是无晴却有晴

潘之江

骤雨初歇,蝉鸣喧嚣;风轻云淡,热浪始袭,这就是说夏至到了。夏至过后即将入伏,它也是盛夏序幕的开启,文人称之为仲夏。除了台风影响,天气日益炎热。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是一首用民歌体写的恋歌。说的是少女情怀,道的是,究竟是有“情”还是无“情”呢?我们先欣赏一下诗的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中说,这是夏至的时节,江边杨柳,叶子青青,江水平缓地流动,一艘小船行驶在河中。岸上少女忽然听到船中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她从歌声获得的印象是,对方虽然没有更明确的表示,却似乎有些情意。这正好像黄梅季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还出着太阳,真是令人捉摸不透。

刘禹锡生于河南郑州,自称是汉代中山靖王的后裔。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刘禹锡是中唐朝时期的朝廷的重臣,素有文学家、哲学家和“诗豪”之称。他一生留下许多旷世名篇,其中《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句,流传最广,给人的印象最深刻。



朗读者 曾若明


曾若明,汕头市人,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深圳保利剧院首任总经理,深圳曾兄靓声戏剧艺术表演工作坊创始人。现受聘于深圳文体旅游局重大项目办公室(新歌剧院项目组)高级顾问。

作者 潘之江


潘之江,资深文化人,籍贯浙江绍兴,正高职称。早年在浙江工作,1993年调入深圳。近年主要从事昆曲艺术、读懂中国画、辨证看艺术、24节气习俗等专题的研究。

音乐制作人 邬运河


广东省录音师协会会员,从业于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记者。长期从事音乐编辑、录音与制作。众多节目作品获得全国、省、市各类奖项。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朱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