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兄靓声|第90期:芒种原创散文《黄梅时节麦秀寒》

2023-06-06 08:20
收录于专题:曾兄靓声
摘要

读一首诗,品一盏茶,寻一份静,走进曾兄靓声读书会,让我们一起分享阅读及朗读的心得体会。




朗读者:曾兄

作者:潘之江

音频制作、技术处理:邬运河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录音时间:2023年6月4日


 //  

读一首诗,品一盏茶,寻一份静,走进曾兄靓声读书会,让我们一起分享阅读及朗读的心得体会。



黄梅时节麦秀寒


——写在芒种


潘之江

今年小满以来,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的大部分区域,都持续普降大雨,雨水充盈着大大小小的水塘河流,已经达到“百渎交流九河满”的预期效果。这完全符合小满季节天文水利的自然特征,为今年的秋季粮食丰收提供必要的水源保障。芒种也是农活繁忙的日子,俗话说,芒种芒种,边收带种。

唐代诗人元稹的五律《芒种五月节》诗,把芒种这个节气自然风光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诗中写道,“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诗人写出了芒种节气所蕴含的物候变化,民众对芒种的喜欢和对丰收的期盼。

同时,诗人还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清新的初夏风光的画面。告别中“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这两句,就是一幅夏日池塘里荷花盛开的画面,出现在读者面前,让你如身临其境,如同那空气中热风伴着雨后清新的荷香,扑面而来。节气特色非常明显。

元稹在诗歌、小说、散文、文学批评等方面都卓有成就,而以诗歌成就最突出。他的“曾经沧海难为水,断却巫山不是云”语言幻美,意境朦胧,早已成为千古名句,深受大众的喜爱。他与白居易发起了诗歌运动,新乐府诗歌是由元稹开先河,白居易参与后续的完备。“元和体”成为唐代以后的一脉诗歌派别,流传千年。



朗读者 曾若明


曾若明,汕头市人,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深圳保利剧院首任总经理,深圳曾兄靓声戏剧艺术表演工作坊创始人。现受聘于深圳文体旅游局重大项目办公室(新歌剧院项目组)高级顾问。

作者 潘之江


潘之江,资深文化人,籍贯浙江绍兴,正高职称。早年在浙江工作,1993年调入深圳。近年主要从事昆曲艺术、读懂中国画、辨证看艺术、24节气习俗等专题的研究。

音乐制作人 邬运河


广东省录音师协会会员,从业于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记者。长期从事音乐编辑、录音与制作。众多节目作品获得全国、省、市各类奖项。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周斐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