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唯尔报告:中国引领聚集诱导发光领域,科研成果与专利数量世界领先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坤
2023-06-13 15:43
摘要

2023年6月12日,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与全球领先的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爱思唯尔在广州共同发布《聚集诱导发光2001 – 2021科研发展与影响力报告》的中、英文完整版,以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同名纸质书。未来,我们将继续聚焦AIE材料前沿技术创新和应用,努力推动AIE产业化进程。

2023年6月12日,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AIE Institute)与全球领先的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爱思唯尔(Elsevier)在广州共同发布《聚集诱导发光(AIE)2001–2021科研发展与影响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中、英文完整版,以及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同名纸质书。

聚集诱导发光(AIE)是在2001年由唐本忠院士团队首次提出的全新概念。作为中国科学家引领的新兴研究领域,AIE在产业转化与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特别是光电器件、化学传感、生物医疗和智能响应等领域,是备受全球关注的研究热点。《报告》发现:AIE领域是一个由中国领跑、全球协作的新兴科研领域,共有76个国家/地区、约2200个机构进行跟踪研究。其中,粤港澳大湾区在该领域的科研产出与专利数量突出,香港科技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在学术产出量和学术影响力均全球领先。

《聚集诱导发光(AIE)2001–2021科研发展与影响力报告》及同名纸质书发布仪式。受访单位供图

《报告》显示:AIE领域全球科研影响力较为突出,归一化影响力(FWCI)为1.9,接近全球全学科平均值 2 倍。高被引文献数量引人注目,全球范围内,累计4.6%的AIE文献被列入前1%高被引文献,32.6%的AIE文献被列入前10%高被引文献,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全球所有学科的平均水平。

“二十年来,AIE领域发展迅速、成果颇丰,”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唐本忠在发布会致辞中表示,“这份《报告》是一部AIE领域的二十年征程巡礼,它从科研覆盖领域进行广泛性、先进性和交叉性的分析,客观展现了AIE研究从量到质的蜕变与跃迁。这份报告不仅对一线科研人员和领导决策层有参考价值,而且对AIE领域的研究向产业转化的战略布局有指导意义。”

中国在AIE领域的科研表现和专利数量领先,推动国际协作发展

中国科学家长期领跑AIE领域的学术研究,2001年到2021年间,中国共发表6,602篇AIE相关文献,占比全球74.7%;中国也一直是AIE领域高被引文献产出领先的国家,发表的全部AIE相关文献中,前1%高被引文献占5.3%,前10%高被引文献占35.5%,均高于领域内全球平均水平。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地区开始关注AIE领域,自2012年以来,大多数国家与地区的作者数量呈显著增长,亚太地区、欧美和北美地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均超过17.4%。此外,AIE领域在国际学术合作的研究成果中拥有更广泛的学术与社会影响力,从科研合作表现来看,AIE领域文献的境外合作率为30.9%,体现出AIE领域研究在国际范围内的 “强辐射” 能力。

香港科技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是全球仅有两所的AIE领域发文量超过千篇的科研机构,发文量分别为1,185篇与1,052篇。两所高校在科研影响力也展示出领先优势,其所发表文献的FWCI均高达3.2。

AIE领域正在由源头创新期向产业创新期快速发展

自2015年起,AIE专利申请数量进入快速增长期。《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在AIE领域的有效专利族累计数量为1,488项,占比全球92%。随着AIE领域主导理论相继确立并不断完善,该领域已进入从科研理论向产业应用发展的关键转型期,领域内的科研工作者也开始与产业界合作开展应用研究。过去十年,AIE研究在全球各个热门研究主题下的发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且在全球范围内被讨论的程度高于99%的研究主题。

“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致力于建设把AIE从实验室科学成果转化为技术、产品的平台。”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志明提出,“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AIE理论机制,开发出了一系列新型的AIE材料,已成功应用于高效光电转换器件、高灵敏传感器以及高分辨特异性成像和精准医疗等领域,在健康、环境、材料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领域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未来,我们将继续聚焦AIE材料前沿技术创新和应用,努力推动AIE产业化进程。”

(原标题《爱思唯尔报告:中国引领聚集诱导发光领域,科研成果与专利数量世界领先》)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余晓泽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