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知交会暨地博会专场活动力推农业领域高校与科研院所专利转化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粤知
2023-01-11 23:29
摘要

1月9日至11日,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暨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于线上举办。

专利开放许可制度的正式实施,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润滑剂、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剂,也是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催化剂。1月9日至11日,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暨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第五届知交会暨地博会”)于线上举办。据悉,两场知识产权专场活动聚焦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力推专利开放许可新模式与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新路径。

据介绍,“专利开放许可宣讲及项目路演”专场活动包括“开放许可成交签约仪式”“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介绍”“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主题沙龙”,以及相关项目路演。在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正式实施的背景下,华南理工大学和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发挥各自领域优势,积极开展专利开放许可创新模式的探索,共同完成广东省首批高校专利开放许可声明,搭建广东省首个高校专利开放许可专版。相关单位在专场活动中举行签约仪式。

活动中,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交易运营部总监程明对专利开放许可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其指出,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是2021年6月1日施行的《专利法》创设的新制度,有助于促进供需对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因此受到各方广泛关注。华南理工大学带来5大项目路演,包括智能工艺控制器及其产业化应用、功能植物提取物制备与应用、新一代全数字化超高频宽禁带焊接电源及其应用等。

其中,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林恋竹以辣木为例,分享其作为植物蛋白饲料、保健食品的开发与应用。她介绍,辣木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尿酸、降血脂等功效,该项目研究已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此外,该院还有多项研究,如降尿酸功能植物提取物与降糖功能植物提取物,目前均开放专利许可。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知识产权运营转化”专场活动中,中农美蔬、中农海稻、中农溯源等相关机构和企业参加项目路演,逐一分享作为农业领域创新企业的知识产权转化成果的成功经验。

据了解,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是由农业农村部、中国农科院、深圳市政府三方共建的科研院所,成立于2014年,一直专注于全球最前沿、最基础的生命科学、生物科技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和组学为工具,对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不同物种进行研究,涵盖的科技领域包括农产品溯源、营养健康、分子设计育种、基因编辑、绿色农药等,并取得优异成绩,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种业是农业领域的芯片。中农美蔬(深圳)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吕亚清介绍,作为农业领域的创新企业,中农美蔬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孵化成立,利用基因组学定义种子生命信息,代谢组学定向营养物质信息,结合全基因组设计育种技术体系和胚快繁育种方法,解决传统育种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的困境。

该公司从种芯创新研发层面切入,开创消费者参与的逆向育种模式,实现从种子到田间再回到消费者的美味传递链,目前已培养出“深爱”“深喜”“深慕”等多个美味番茄新品种系列。该公司规划到2024年,培育出15个番茄品种、2个黄瓜品种,通过种子、种苗销售和技术服务、品种转让、高端鲜果销售等战略,实现1.6亿元营收。据悉,专场活动中还举行开放许可专利发布及签约仪式。

(原标题《第五届知交会暨地博会专场活动力推农业领域高校与科研院所专利转化》)

见习编辑 葛墨含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王越胜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粤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