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探索全球标杆城市的文化发展路径

花建
2023-06-13 09:04
摘要

一个真正的全球标杆城市,具有吸引和整合全球性的资源和要素以及长期推动要素和资源流通的能力。它与全球其他地区建立了多层次而持续的联系,有助于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化体系,促进个人、企业和社区运用全球资源。

提要








一个真正的全球标杆城市,具有吸引和整合全球性的资源和要素以及长期推动要素和资源流通的能力。它与全球其他地区建立了多层次而持续的联系,有助于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化体系,促进个人、企业和社区运用全球资源。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文明立世,文化兴邦。城市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场所,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未来城市发展要更重视文化功能的彰显,注重文化交流,培育更具人文精神的城市特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赋予深圳新的历史使命,要求深圳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深圳要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未来城市发展要更重视文化功能的彰显,培育更具人文精神的城市特质。图为深圳罗湖区。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全球城市:配置全球资源与文化赋能

从20世纪末以来,一个智慧化、全球化和群网化的城市群逐步形成。全世界各种层级、大小不等的城市通过价值链联系起来,形成了核心—枢纽—节点—外延的链网结构,而处于链网中心的是一系列全球城市(Global City)。根据著名咨询研究机构科尔尼公司的报告:一个真正的全球标杆城市,具有吸引和整合全球性的资源和要素以及长期推动要素和资源流通的能力。它与全球其他地区建立了多层次而持续的联系,有助于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国际化体系,促进个人、企业和社区运用全球资源。

这一理念对于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具有启发意义:全球城市不是一个自足自乐、独霸一方的财富家园,也不是君临天下、俯瞰众生的塔尖机构。相反,它是为人类创造下一代城市文明的示范——建设一个以人类福祉为中心、以推动全球要素流通和配置为主要功能、以网络性连接、整合和共享为特点的新型城市文明。它具有以下特征:发达的金融中心,集聚大批跨国公司和国际机构总部,拥有专业化的服务中心,研发和管理中心,高效的交通枢纽和通信网络,集聚一流大学、人才和文化机构,拥有世界性的媒体、荟萃著名会展和赛事,产生高品质的文化创意创新成果等。这是新一轮城市文明发展潮流必须把握的战略性方向。

如果说全球城市的首要功能是推动各类产业要素的流通和集聚,那么文化就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和路径渗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文化融入经济、文化赋能城市、文化焕发动能的作用,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惠及全民”——让全体市民共享文化资源,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现城市的人文导向和福利水平;“鼓励竞争”——把文化作为一种高级生产要素渗透到制造、商贸、旅游、科技等产业,在融合赋能中提升它们的竞争力;“促进增长”——蓬勃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了全球GDP的3%,创造了2950多万个就业岗位,文化贸易已经成为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创新”——倡导激励创新、宽容失败、迈向未来的文化理念,培育青年,厚植品格,陶冶情操,让广大市民特别是年轻一代都拥有一颗“勇敢的心”。

战略升级:文化的自觉和迭代的目标

自20世纪末以来,越来越多的全球中心城市及相关的大城市群,把文化纳入城市发展战略之中。这种城市战略的升级,不仅关注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而且关注文化的多样性价值,挖掘文化对人的想象力、创新力、执行力的激励作用,把城市的文化自觉上升到更高级的阶段,把创新驱动、经济规模、文化创意、智慧城市等多个目标进行有机的融合,特别是根据城市和产业双转型的要求,不断提出新的文化要求和战略目标。

这种城市战略的升级过程,先后经历了更注重经济增长的全球城市规划1.0版(1970-1980年代),如伦敦汇聚了大批金融机构,建立了现代金融服务体系而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纽约凭借全球化的资本配置能力而成为最大的金融中心和经济中心;以文化振兴为主的全球城市规划2.0版(1990-2008年),如伦敦市长办公室持续发布《世界城市文化报告》,把文化作为衡量城市群活力的重要指标;新加坡从1999年开始连续颁布多版《文化复兴城市战略》(Renaissance City Plan),注重塑造文化产业和繁荣艺术,明确提出要建设“文化艺术全球城市(Global City for Culture and the Arts)”;以经济、文化与科创相融合的全球城市3.0版(2008年-至今),如东京提出包容文化多样性与生态平衡的“多彩城市”,深入实施“酷日本战略”,而伦敦的城市规划经过多轮更新,提出把伦敦建设成为一座具有国际竞争力、多样化、强大、安全,充满愉悦感、可以应对经济挑战和人口增长的城市;首尔则启动《经济发展蓝图2030—首尔式创新经济模式》,聚焦科技创新和智能化驱动的新经济模式,以建设强大的全球性城市等。

2010年以来,多个世界级的城市群及核心城市都先后颁布了面向未来的发展规划。它们各擅胜场,也表现出诸多共性:如《芝加哥2040》规划涵盖了芝加哥市和周边的7个县和284个自治市,形成了对大城市群的层级布局和整体协调,显示了注重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它强调可持续增长,把创新引领、经济辐射、文化魅力、智慧效能等目标综合起来;它注重人文关怀,着力让五大湖地区的城市和各级乡镇充满愉悦感,并与湖区的生态保护相结合等。而《纽约:强大而公平的城市之规划》则强调了面向未来的四大愿景:增长与繁荣、公正与公平、可持续增长、富于韧性,提出要把纽约建设成为保持文化多样性和广泛吸引力、能够应对各种挑战的世界之都,让各种移民群体带来的文化资源,都可以融入纽约,让全体纽约人都可以共享繁荣与福祉。根据国际咨询公司Resonance Consultancy发布的《全球最佳城市2020》(World Best Cities 2020),上述城市在文化政策、文化设施、文化供给、文化共享等主要维度上,取得了明显进步,无愧于全球城市的称号。

除了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牌国际中心城市,一批新兴经济体的年轻城市也因地制宜地设计了面向未来的战略和规划。比如:阿联酋、卡塔尔等国把握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的世界潮流,面向“后石油时代”规划城市,聚焦数字经济、绿色发展、文化、旅游和体育等重点领域。

中国力量:时代使命和深圳贡献

党中央赋予深圳新的历史使命,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要求深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成为新时代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引领者。

从全球范围看,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城市文明建设正面临着新的背景:1.全球经济重心逐渐向东转移,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新水平。2.全球政治格局继续演变,人类面对的一系列挑战需要建立协商、协调、协作的新治理模式。3.世界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新的科技产业集群与创新型城市群相吻合,成为焕发新生产力的强大引擎。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等联合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在全球100强的科技产业(Science&Tech)集群中,深圳—香港—广州地区、北京、上海—苏州三大科技产业集群进入全球前十位,其上升势头令人瞩目;4.全球生态治理与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历史性的潮流,而生态文明本身就贯穿着一种注重和谐、包容、友好、前瞻性和负责任的现代文化;5.全球文明发展演化和东西方文化竞合交融,非传统西方模式的东方文化显示出新的生命力,国际文化传播与文化交融在文化外交、文化交流、文化贸易三大维度上充分展开,相互交织与促进;6.世界城市体系深刻变化,亚洲城市在各种专业排名中的作用持续增强,对深圳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全局看,深圳具备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一系列优势,要弘扬“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深圳精神,在文化吸引力、文化创造力、文化生产力、文化服务力、文化传播力上持续努力;在建设城市文明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方面,面对优胜劣汰、不进则退的大潮,深圳要发扬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与最美者竞争的精神,抓住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机遇,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主任、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访问教授)

(原标题《探索全球标杆城市的文化发展路径》)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张露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