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悠,光阴似箭。不知不觉中,我作为《深圳特区报》的读者和通讯员已有32年了。这种缘分,始于一见钟情,源于一往情深。《深圳特区报》是无声的良师益友,更赋予我力量源泉。
黄俊生
1985年11月,我应征入伍来到深圳这座城市,光荣地成为一名边防警察,遂在警营邂逅了特区报。身处深圳这片热土,阅读着爱不释手的特区报,我被深圳如火如荼的生活所感染,更见证深圳从边陲小镇发展为国际化城市的历程。1990年7月,我从警校毕业分配到深圳边防检查总站负责新闻宣传工作。一个少不更事的中专生突然成了大机关的新闻干事,我总感到如履薄冰。政工部门是“秀才”成堆的地方,写好文章是基本功。我唯有以勤补拙,虚心向报社各位采编老师求教。
从此,我的良师益友《深圳特区报》,教我学会动脑筋、观事物、爬格子。尤其成为《深圳特区报》通讯员后,我更不敢怠慢,踊跃向报社投稿。32年来,我将满腔的热血和激情贯穿创作始终,与《深圳特区报》编辑、记者建立深厚感情与持久良好的联系,更弥足珍贵的是得到报社诸多老师给予的悉心指导和激励。自1991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在《深圳特区报》投送、发表大量稿件,多年获评优秀通讯员。这些成绩,让我受到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点赞,也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肯定。特区报,为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1996年初,在离香港回归祖国还有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以深港两地盼回归、迎回归、庆回归为主题,及时、准确地与特区报记者合作采写了以反映边防武警官兵恪尽职守、为广大出入境旅客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系列报道。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天,我与深圳特区报记者并肩作战,昼夜兼程,深入各口岸执勤一线,挖掘撰写、拍摄刊发了许多影响较大的稿件和照片。如今回忆起那段紧张忙碌的时日,我依然激动不已,倍感自豪。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创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深圳特区报》作为深圳市委机关报,无疑是这段波澜壮阔城市创造史的忠实记录者,是这一精彩演绎的有力推动者。我庆幸与特区报结缘,成为党的事业的宣传者、践行者。特区报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感谢《深圳特区报》为我开辟了一条寻求知识和真理之途,也是我进步的阶梯。
(作者:黄俊生:深圳特区报通讯员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戚金城 整理)
(原标题《<深圳特区报>是我的良师益友和力量源泉》)
编辑 郑蔚珩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高原 三审 张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