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2月22日的《深圳特区报》中题为《我
市改革人事制度的新尝试 两个局公开招聘正副局长》的一条消息,
让黄镜钊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他看到后报名参选。当年7月10日成
功竞聘为深圳市首任标准计量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前身)局长,成
为深圳史上首批公选的局级干部,一直干到2000年退休。在纪念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笔者采访了黄镜钊。他回忆起当年充满激情
和活力的往事,一个个质监精彩瞬间浮现在我们眼前。
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的黄镜钊曾任陕西运输机制造厂的副总工程
师、中航深圳工贸中心企业部项目经理,长期的军工职业习惯,让他
在质量要求上不能有半点含糊。当上局长后,当时的一位市领导将他
叫到办公室,把一袋电子表倒在桌子上,皱着眉头跟他说:“你看,
北京来出差的许多干部在深圳买的电子表回到北京就不走了,给我寄
回来了。”黄镜钊说:“目前深圳产品在质量上没有明确的标准和检
测手段,电子表组装好之后拿起来摇一摇如果能走,就直接包装出厂
了,收录机也是组装好后‘砰砰’拍几下,能够发出声音就出口了。
质量要是有保障才怪了呢!”
这让黄镜钊更加意识
到产品质量若要上去,就一定需要严格检测,另外检测需要有一定的
标准,可当时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缺乏检测标准和检测手段。黄镜钊
上任后首先要办的事情,就是建好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的前身——
标准质量服务中心。有了标准以后,检测产品时需要一定的手段,
因此又建立了产品质量检测研究所,使用仪器来检测产品。由于检测
产品的仪器本身也需要校准,又升级了计量研究所,后来将两个所合
并,成为了现在的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随着这些机构的建立
,带动和促进了深圳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正所谓“
巧妇也难做无米之炊”,买检测设备的资金是产品质量检测持续发展
的关键。黄镜钊说,每年3月份市政府会召开投资计划会议,分配政
府资金。黄镜钊在一次会议上提出,需要通过建立实验室,来检测和
提高电子产品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市领导在会后特批了一笔资金,黄
镜钊继续争取市政府支持,最终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将相关实验室建
立起来了……
说起质监工作,黄镜钊有着说不尽的
话题。正是有着千千万万爱岗敬业的“老质监”,在标准引领下,促
进千千万万企业走上质量型发展之路,唱响质量成就未来的时代最强
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