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毕业生就业情况广受社会关注。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3届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上升,国企仍是就业“香饽饽”,毕业生对稳定性的偏好持续提升。报告同时指出,本科毕业生求职进展不佳,普通二本毕业生处劣势;“逆向考研”教育回报率低,普本硕士就业进展不及双一流本科;工学毕业生获得offer比例最高,人文学科进展较慢。
单位就业比例上升,自由职业比例下降
今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面向应届毕业生的问卷调研显示,2023届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从去年的50.4%上升到57.6%,慢就业比例也从去年的15.9%上升到18.9%。与此同时,选择自由职业的比例从去年的18.6%下降到13.2%,选择国内继续学习的比例从去年的9.3%下降到4.9%。
分学历、院校类型看,在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方面,硕博、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分别为76.5%、67.8%,较总体分别高出18.9个、10.2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高学历及双一流院校的毕业生对经济形势更敏感,在毕业生人数连年增加、国内外经济进入新时期的背景下,更能体会就业竞争的激烈,对继续深造、自由职业的偏好下降,反而更珍惜当下的就业机会,单位就业比例上升明显。
求稳心态持续上升,国企仍是“香饽饽”
针对找工作的毕业生,调研其就业偏好。从偏好的企业类型看,国企仍是毕业生首选,占比46.7%,较去年上升2.3个百分点,且连续三年呈上升态势。选择民营企业的占比为12.6%,较去年下降4.8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呈下降态势。经济恢复期,高校毕业生对经济形势的感知越来越明显,求稳心态有增无减,择业意向的集中度有明显趋同,国企仍为首选。
对于企业规模的选择,今年中型企业仍为毕业生首选,占比48.6%,较去年上升3.5个百分点。选择大型企业的毕业生占比25%,较去年高8.1个百分点,与21年持平。而选择小微企业的比例为26.4%,较去年下降11.6个百分点。
对IT互联网热度依旧,制造业成为新选择
从期望就业行业来看,2023届毕业生期望去IT/通信/电子/互联网的比例为25%,较去年小幅回升0.9个百分点,与21年基本持平;汽车/生产/加工/制造的占比为8.1%,较去年上升2个百分点。与此相反,房地产/建筑、教培行业占比进一步收缩,分别为5.2%、5.5%,连续三年呈下降态势。
2022年起互联网行业持续盘整,行业发展放缓,进入降本增效阶段,但其在行业规模、薪资待遇、工作模式等方面仍有明显优势,因此应届生对互联网偏好依旧。此外,国家倡导制造业要向高端迈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在政策扶持下,毕业生对汽车/生产/加工/制造的偏好也有明显提升。
一线、新一线城市是毕业生首选,高学历毕业生对新一线更青睐
对于毕业生期望的就业城市等级来看,一线及新一线占比均为30%,二、三线分别占比26.7%、10.2%,四线、五线占比则均不足2%。分学历来看,硕博毕业生对新一线的偏好更明显,占比40.5%,较偏好一线的占比高出9.2个百分点,且高于总体10.5个百分点。
新一线城市成为高学历毕业生的首要偏好,一方面与一线城市产业疏解及其他扶持政策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毕业生“一线城市情结”减弱有关。而高学历人才对新一线的明显青睐,有助于弥补新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人才差距,为新一线城市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薪资福利仍是求职首要关注点,毕业生对稳定性的偏好持续提升
从毕业生求职关注的因素看,薪酬福利仍是首要关注点,占比69.3%。稳定性的占比为40.7%,排名第二,较去年上升4.5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呈上升态势。与毕业生期望的企业类型及企业规模数据相吻合,毕业生求稳心态明显,稳定性越来越成为找工作时关注的重要因素。
从求职心态来看,今年高校毕业生紧迫感明显高于去年,求职“特别急切”及“比较急切”占比分别为29.6%、37.1%。其中硕博毕业生中,求职“特别急切”及“比较急切”的占比分别为38.3%、40.7%,较总体分别高8.7个、3.6个百分点。
从求职积极性来看,硕博毕业生投递的简历份数中,“50份以上”及“20-50份”分别占比47.3%、27.7%,较总体分别高12.4个、2.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高学历毕业生对求职紧迫性的认知更强,求职行为也更积极。
本科毕业生求职进展不佳,普通二本毕业生处劣势
从求职毕业生的学历来看,大专、硕博求职毕业生中,获得offer的比例分别为54.4%、 56.7%,较总体分别高出4个、6.3个百分点;而本科求职毕业生中拿到offer 的比例为47.5%,较总体低2.9个百分点。
本科毕业生求职进展不佳,一方面,白领岗位在招聘时更青睐高学历人才,而蓝领岗位则偏好技术型毕业生;另一方面,大多本科毕业生不具有且不愿意接受实用技术型岗位,只能与更高学历毕业生竞争,导致offer获得率较低。
从院校类型来看,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生offer进程较慢。具体来看,双一流、专科院校求职毕业生中已取得offer的比例分别为58.9%、54.3%,较总体分别高出8.5个、3.9个百分点;而普通一本、普通二本院校求职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分别为48.5%、46.1%,较总体分别低1.9个、4.3个百分点,普通二本院校求职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最低。普通二本毕业生求职时,一方面面临与优质高校毕业生竞争的压力,另一方面面临实用技能弱于专科生的劣势,加之本科生对于就业岗位期待较高,造成了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
工学毕业生获得offer比例最高,人文学科进展较慢
从专业来看,工科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最大,而人文学科专业获得offer的比例较低。具体来看,相较于其他学科,工学专业的市场需求更大,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高端制造相关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多,今年工学类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为56.9%,较总体高6.5个百分点,而人文学科类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仅为41.3%,较总体低9.1个百分点。文科类毕业生因缺乏与市场需要相契合的相关技能和知识,可从事的岗位有限,就业渠道狭窄、竞争激烈导致获得offer的比例较低。
从性别来看,男女生获得offer的比例分别为57.6%、44.5%,相差13.1个百分点,男生整体高于女生。交叉学历来看,男女获得offer比例的差异随着学历的提升而更明显。今年求职的毕业生中,大专、本科、硕博学历获得offer 的比例,男女性别差异分别为1.8个、14.9个、21.2个百分点。可见男性的教育回报率明显大于女性,且随着学历的升高回报率差距越明显。
“逆向考研”教育回报率低,普本硕士就业进展不及双一流本科
从院校及学历交叉来看,普通本科院校的硕士求职毕业生中,获得offer的比例为50.5%,较双一流硕士(65.9%)低15.4个百分点,甚至较双一流本科毕业生(54.3%)低3.8个百分点。
近年来,考研人数逐年增加,为追逐更高的学历,出现很多“逆向考研”人群。然而就调研数据来看,普通本科院校的硕士毕业生较双一流的本科毕业生,在找工作中并无明显优势,甚至会降低成功率。所谓“逆向考研”教育回报率低,追求硕士学历需有更周全的考虑。
工学、经管类专业深造回报率高,人文学科较低
分专业看不同学历的毕业生offer进展,工学、经管类专业的深造回报率较高。工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中,获得offer的比例为53.0%,而硕士毕业生则为70.9%,深造后offer比例提升17.9个百分点。同时经管类专业硕士毕业生较本科获得offer的比例提升了12.6个百分点,而人文学科专业这一数据仅为5.2个百分点,深造回报率相对较低。
(原标题《《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出炉: 国企仍是“香饽饽”,自由职业热度下降》)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王越胜